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高等教育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7807295 上传时间:2017-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高等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高等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高等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高等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高等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高等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高等教育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论文-网络依赖对大学德育的冲击和对策【摘要】大学生已步入网络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网络时代带来了网络依赖,大学生网络依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笔者认为,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呈现为积极和消极同时并存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作出结论。网络文化使得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 但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新的契机。高校德育工作务必抓住时机,主动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善于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自身的“革命”。 【关键词】网络依赖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德育 信息时代计算机的

2、普及是大学德育面对的时代背景:由于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与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引发了认识方式与思维方式上的变化,能否针对这些变化开辟德育的新途径,探索新办法,既决定着我们对身边的各种矛盾和挑战能否给予积极的回应,更决定着在新的世纪我们能否真正赢得青年。 人类创造了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也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 诚如一些文化学者所言, “它携带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和意义渗透到人类活动的每一个场合、角落, 并以非常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行为和观念。它无所不在 , 无所不往, 万象纷呈, 构成人间光怪陆离的迷人现象”。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青年群

3、体, 其传统的文化承袭较为薄弱, 更少文化惰性, 因此更具有文化变革的适应性, 最易接纳文化潮流的时代变迁。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 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 上网率为 88.11 % , 上网学生的网龄平均为 1.15 年, 大学生已步入网络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网络时代带来了网络依赖,大学生网络依赖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究竟有哪些影响呢? 笔者认为, 网络文化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 呈现为积极和消极同时并存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 不能一概而论或简单作出结论。 一、网络依赖对大学生身心发

4、展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网络文化导致人类文化的大互补现象, 全球的信息网络连通世界各地的人们, 出现了跨国家、跨时空、跨民族文化传统的大交流, 其特点将不仅是知识的传播, 并能使人们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火花; 网络文化的共享性特征使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瞬间扩散到各地, 使每个网民受益, 达到了“文化增值”, 也显示了文化的自身价值, 激发了学生创新知识和探索未知的念头; 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摆脱了对知识权威的从众心理, 更有利于创造性的发挥; 网络文化的高科技特点进一步使学生意识到脑力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培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便于学生协同学习。协

5、同学习是指学习者在与他人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学习。利用网络构成的协同学习环境, 可以使多名学生不受地域的限制, 好像坐在一起进行某种问题的讨论, 实现指定内容的有效学习。大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 不仅能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协作, 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网络还可使教育者和学生形成协同学习的模式, 通过网络学习可向教育者提出问题 , 寻求辅导和答疑, 教育者亦可向学生进行调查和询问。与教育者和学生的直接接触相比较, 通过网络可避免由于直接面谈带来的种种不便, 学生可更大胆、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而且这种接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开

6、阔知识视野, 节约学习时间。网络文化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资源, 有关政治、经济、教育、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信息的数据库充满在网络空间。学生一旦进入网络世界, 只须具备一定的检索方法, 即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网络文化将地球上的不同地域之间的距离缩短为零, 改变了以往接受知识的“滞后现象”,降低了学习成本, 节约了学习时间。由于时空距离的大大缩短, 人们为获取知识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也被减到最小, 这是其它任何教育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4.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 亦是人的心理“断乳期”、自我发现期。他们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急剧增强, 自我意识和行为的自主性比较突出。在网络环境中

7、, 大学生越来越认为, 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 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的, 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事实也正是如此, 网络文化很可能产生一种知识个性化的结果, 学生既可以参考教育者和家长意见, 但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按照自己的价值观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知识结构。这样, 学习自主化便会成为一种趋势, 表现为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教育内容、自主参加考试、自主决定学习进度和学习时间, 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精神。 二、网络依赖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 1.网络成瘾。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一种新的现代文明病网络成瘾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

8、注。国外由于网络成瘾症的日益增多,已有很多地方办了电脑疾病门诊。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 几乎有 75 %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患有网络成瘾症的大学生上网后精神极度亢奋并乐此不疲, 长时间使用网络以获得心理满足, 上网后行为不能控制, 或通过上网来逃避现实, 并经常出现焦虑、忧郁、人际关系冷淡、情绪波动、烦燥不安等现象, 严重危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2.信息混杂,良莠不齐。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 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 有骗子、小偷、流氓, 泛滥着色情、盗窃、诈骗等, 网络犯罪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 如非法窃取机密情报、破坏他人数据、散布谣言或恶意诽谤等。这类信息在现代手段的包装下,

9、快速传递给大学生, 极容易对他们形成诱惑, 从而导致一些犯罪行为。现在, 防范信息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3.文化思潮扩张,思想容易混乱。网络信息的全球化将加强多国间文化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冲击和相互融合。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长期存在和竞争, 全球信息文化传递中的意识形态较量日益激烈。西方国家企图用“自由、民主、人权”的价值观念去占领世界、统治世界, 最终实现“思想的征服”。“新的信息技术的产生与设计虽然不一定局限于发达国家, 但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却主要依赖于发达国家。”利用新技术制造可供贮存、选择的教育信息的专门技术, 目前无疑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手中。“

10、拥有这种信息系统的大国或私营集团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些信息系统而具有真正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 而且尤其是对那些未受过任何教育, 因而不会分析、理解和评议所获信息的人们具有这种影响力。少数国家几乎对全部文化产业的垄断及其产品在全世界广大公众中的日益广泛的传播对各种文化特性具有很强的侵蚀作用。”这些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 图、文、声、像各种手段并举, 使大学生一时难以识别, 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 从而达到少数发达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反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丑陋目的。4.人际关系淡化。网络文化把世界联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个体只要进入网络, 就可以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11、但人们面对的只是一台与网络“大机器”相联接的“小机器”, 活动在“人机人”的相对封闭的环境里, 这就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容易加剧人们的自我封闭, 造成人际关系的淡化。对师生关系而言, 由于高等学校教学方式正发生某种根本性的变革, 学生对新型学习方式的迷恋和对传统授课方式的反感将使师生关系日渐疏远; 对学生之间关系而言, 由于他们将大量时间用在人机对话上而疏远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造成人际情感的逐渐萎缩和淡漠。有专家指出,即使网络能够使学生在网上与更多的人建立信息交流, 但也不能代替学生最直接的生活体验, 因为直接交流的方式比网上交流更复杂, 更有人情味。网络文

12、化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 不是也不可能是邪恶的力量。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仅仅是人们在对它的具体运用和传播中产生的, 诚如汤因比所言: “一个文化因素, 在它本土的社会体内本来是无害或是有利的, 但是在它所闯进的另一社会体中, 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用。”在网络文化步入大学校园的今天, 我们应该时时记住这位历史学家的忠告:“在文明的一般接触中, 只要被侵入的一方没有阻止住辐射进的对手文化中的哪怕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因素在自己的社会体中获得据点, 它的唯一的生存就是来一个心理革命。” 网络文化使得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 但同时也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创造了新的契机。高校德育

13、工作务必抓住时机, 主动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善于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自身的“革命”。 三、迎接网络文化冲击,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1.道德法律建设和道德法律教育并重。在网络时代,青年的道德弱化现象十分突出,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较之以前增大许多。对此,我们要继续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以筑起一堵思想上的“防火墙”。对还处于婴幼时代的网络社会而言,网上道德建设和法律建设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青少年作为网络社会的重要参与部分,在网络社会中他们有条件、也有资格参与网络道德的建构。德育工作者要与青年生共同探讨网上道德建设,让青年学生懂得,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有一整套道德规范,网络才能正常

14、运转,不能因为网络的隐蔽性而随心所欲,忘记了起码的行为规则。高校德育要介入网络法规的建设,已有人提出制定因特网使用法,规范网络上网行为,规定所有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必须接受有关道德伦理和法律的教育或培训,注意上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做“网络社会”遵纪守法的公民。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要认真学习国外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努力做到网络的法律法规建设和网络发展同步,向青年普及网络知识和宣传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同步。 2.高校德育工作的对象要同时兼顾教育工作者和青年学生。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现实,青年学生更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在技术上观念上开始比年长者领先。高校德育工作者要想有足够的权威去影响年轻一代,就首

15、先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当作工作的对象,不但在观念上和认识上介入网络时代,还要在技术上介入网络时代,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既懂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德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只有掌握了“技术”这张网络社会的通行证,才能了解网上究竟有什么宝贝、什么垃圾;才能了解那些活跃在网上的年轻人在看什么、听什么、想什么、做什么;才能和他们有共同语言;才能理解和分析网上道德、法律、价值观的演变及其原因;才有实力去参加网上争夺思想阵地的战斗。3.高校德育工作要现代技术手段和传统手段共享。在网络时代,除了继续运用传统手段以外,还必须运用技术手段来做好德育工作,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网络中的许多不法行为,如

16、逆流渗透(即境外反动势力利用因特网进行反动渗透,直接危及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利益)、黄潮泛滥、黑客袭击、蛀虫破坏等,并不是道德教育所能完全解决的,而必须借助技术手段,如加强“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中国自主开发的防火墙的研究,防止国内外黑客的入侵和秘密资料的泄露;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视和检测国际互联网入口,对所有进入我国的信息进行严格的“过滤”,净化网上环境。 4.高校德育工作要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真实世界并重。在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年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针对部分青少年有逃避现实的倾向,要教育青少年分清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不同,向他们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必定存在的某些不足,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去掉幻想,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另一方面要开辟青少年网站,占领网络阵地。互联网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型媒体,如果我们不去占领网络阵地,任由西方社会和商业网站贩卖他们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必将对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不良影响。目前我们对青少年网站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