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堂中走向美的颠峰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2752655 上传时间:2019-0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堂中走向美的颠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堂中走向美的颠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堂中走向美的颠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堂中走向美的颠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在语文课堂中走向美的颠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语文教学成为美育的沃土古人云:“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亿万斯年的演变中,美是人类最愉悦的享受,并为之痴迷、陶醉与传播。语文教师如何正确引导审美,在新课程语文教学的今天,更显得义不容辞。的确,语文学科进行美感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每篇精选的范文,课后思考的延伸,课外训练的实践,无不散发着美感的灵光。如何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美感资源,让语文教学成为美育的沃土,将学生引入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这一放飞理想的天堂,从而使学生真正领悟理想的人生境界,这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天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引导学生感受美。纵观人间万象,事物千

2、差万别,然而,美的划分莫外乎壮美和优美两大类:所谓壮美,又叫阳刚之美,它是审美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丰富的物质力量和气势磅礴的精神力量,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所谓优美,又叫阴柔之美,其审美对象常以细微、光滑和柔美的特征,让人在安闲、祥和的氛围之中得到一种识水顺情的感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帮助学生领略课文中壮美和优美的多重侧面。但是我们的选择应是慎重的、有代表性的、有目的性的,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意识。我们在教学中所倡导的壮美,即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以报国为己任的的豪情美,是“让给丑恶来开垦”的死水的悲剧美,是“自由奔放的大海”的雄伟美,是“荒芜但不衰败”的地坛的深沉

3、美,是“我有一个梦想”的使命美,而不仅仅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滕王阁前的飘渺和阿房宫的纷奢。我们所欣赏的优美,应是月下荷塘轻淡飘渺的清新美,是康桥飘逸脱俗的诗意美,和长亭送别的婉约美,而不仅仅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故都清秋的肃静和“丁香样姑娘”的愁怨。无数教学经验实践证明审美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以下着手:1、充分认识感知语言的整合具象。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感知:第一步是感知语言。朗读是感知语言的前提。初读知大意,吟读定基调,激情朗读进入具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对阅读对象产生积极的审美关注,不断积累审美经验,反复观赏朗读,才能迅速突破语言形式感知具象即作者所描绘的艺术形象以画面的形式浮

4、现在阅读者的脑海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捕捉“初感”与反复训练、细致感受结合起来,逐步练出敏锐而准确的感受能力。例如我们在感受朱自清荷塘月色月下荷塘呈现出诗意朦胧的梦幻美时,而大多数阅读者常常忽略了月光透过树丛投射到塘上的树影。其实,正是由于这背景,它陪衬给荷塘月色加了一层对比中的暗淡和灰蒙。荷塘月色正是以其苍茫的月色,薄薄的轻雾,参差的黑影,稀疏的倩影,阴阴的树丛,隐约的远山,构成一幅光色似明非明,似暗非暗,影象虚虚实实、影影绰绰的和谐宁静的图景。这恰好是自然界朦胧美的再现。在阅读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从而帮助和引导学生全面地感受美。 2、极力开拓移情美读的想象空间。我们在感受作

5、品艺术形象的同时,教师要极力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将浓烈的感情融于其中,以达到补充开拓作品艺术形象的效果。如果阅读者的情感投入或灌注愈充分,就愈能唤起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形象就愈加丰满。 例如我们在感受王羲之兰亭集序将融叙事、写景抒情及议论一体之时,那文笔腾挪跌宕的意境,变化奇特的警示之语,无不跃如眼帘在这里足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自由的观察、思考,满足读者目视耳闻的需求。 二、竭力运用教学实践,唤起学生鉴赏美。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如何在实践活动

6、中通过鉴赏美来唤起学生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则是一位干练的语文教师的必修课。笔者认为:1、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敏思源泉。见多识广才是进行鉴赏的知识积累,而开口则是把自己的思想明确化、条理化、形象化。无论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还是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以及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等。但是,作文与一个人的社会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密切相关,如此多看、勤听、常说,从而为进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打下坚实的基础。2、强调在阅读教学中提倡精读与品读。教师或学生在选择好篇目、好语段、好词好句来品读时,应各抒己见,畅谈体会和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做到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并举,以

7、达到优化问题的意识。至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应以语文学科内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深入地拓展阅读。在审美阅读中应走师生共赏、相互启思和相互提问之路,使之开拓视野 。 3、特别重视学生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以成就感激发学生进行鉴赏的兴趣。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大课堂,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校集体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或介绍读书心得,或进行演讲比赛,或进行作文竞赛,以增强他们的读书自信心。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学生引入到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无限丰富和广阔艺术的空间中去聆听诗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最真切的诉说,以对接诗人那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

8、感,从而感受最具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美趣。三、强化读写并重教育,激发学生创造美。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它除了激发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外,最重要的也是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巧妙的迁移,同时,在品评借鉴中按各自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无数实践证明,它是彰显智慧的神丹妙方。因此,我在这方面作了如下的尝试:1、大力提倡表情朗读。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的表情朗读是中学生所喜爱的一种活动,它既是一种欣赏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因为,朗读者仿佛置身于课文的意境之中,将自己的感情和作者浓烈的感情交融在一起,将作品中主人公丰富的情感态度融合到自己的生活

9、体验中,更好领会其语言的感情色彩,然后通过朗读时的音调、姿态、表情,从而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以引起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2、认真搞好作文练习。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多练一是种创造美的活动。一位有经验的教师平时应提醒学生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美的情感,留意生活中美的形象,让学生通过构思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将生活中的这些美再现于自己的习作中,从而逐步地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然而,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感素养,唯一的途径是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书山有路,书海茫茫,经典作品熠熠生辉,散发着无穷魅力。无论诗歌、小说,还是散文、戏剧等,因为作品有其它的时代性、地域性、艺术性等,加之阅读者的

10、生活阅历、知识积淀、审美经验及情趣的不同,往往会造成对作品的理解、吸收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认真选择,决不能盲从。对于人类语言精华的诗歌来说,其意象的精妙性也只有在学生尝试创作时才能逐步理解它,渐而能够很好地利用它。也只有这样不断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让学生在感受、鉴赏、品评、借鉴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四、加强修养为人师表,为美育心期坦荡。大千世界,人间万象,开拓进取,奇乐融融。现代语文课本中的美是无穷无尽的,关键是如何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取舍。这就涉及到我们在备课、上课时的个人审美趋向了。教师既是人类“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又是精神生活的传播天使。我们只有以孔子“毋意、毋必、毋

11、固、毋我”的态度,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全身心地去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在不断提高个人教学素质的同时,有意识地接受美感熏陶,从而培养捕捉美的敏感性。同时,要努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给学生以最深刻的感染。正如哲人所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我们将生活中无数寂寞的辰光,转化成为精神领域里巨大的享受时间”。语言作为师生之间交流最直接的工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感的作用。从发音上讲,声音洪亮、清脆,或能圆润、悦耳,当然首先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精神也为之一振,而嘶哑之声也有沧桑的沉重震撼力。只有在正确的导向之下,教师语言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辞约意丰的简明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才能真正为学

12、生树立了语言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口才之美。因此,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中,都能透视出他们的心思,迅速做出判断,及时进行调整,所以,教师的反馈能力是教师修养和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我们常说的为人师表,是指外表的美丑与否,它是给人的第一感觉。随着师生之间了解的深入,以及内在风范的逐步占主导地位,从而形成整体感觉。特别是现代语文教师,面对汉语言的玄机四伏,汉文化的博大精深,迫使我们在个人形象上也相应表现出庄重、典雅、严谨的气度。总之,科教兴国,任重道远。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面对新课程、新观念下教育改革,语文教学应当成为美育的沃土,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