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绪论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753585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265.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绪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绪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绪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绪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绪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绪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绪论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 论学习目标: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理解人才资源的概念、特点,把握人力资本的含义,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职能、管理体系,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特征及研究内容。关键概念:人力资源 human resource人口 population人力资本 human capital人力资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人力资源管理学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目前,伴随高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的不断普及,人类社会正行进在继工业文明之后

2、的又一个崭新的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通过社会组织持续、全面地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是人类发展不可逆转的主流。而社会组织中技术创新能力等诸项能力的状况与增强又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利用状况。因此,全球有识之士纷纷指出: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中心的新经济。胡锦涛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3、的战略性资源。”世界发展史也表明,各国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差异,主要并不是由物质资源、物质资本等的差异引起的。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强弱,往往是与其人力资源的管理状况密切相关。 现代管理实践表明,对人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核心。现代管理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高效的管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人的行为和心理规律,提高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的自觉性,处理好人际关系,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现代管理有众多的要素,其中究竟应该以哪一个要素的管理为核心呢?现代管理学的人本原理认为,不管是管理对象、管理过程,还是财物、技术、信息和时间,都需要人力资源去进行

4、和推动,如果没有人力资源去正确、合理地运筹,它们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也是靠人去实现的。可见,现代管理中各种要素的作用虽不相同,但是不可置疑的是:人力资源是起主导作用的第一要素,是唯一的具有能动性的要素。现代管理应以人的管理为核心。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竞争程度空前加剧。而那些占据人力资源优势的国家、地区和企业,将是竞争中的胜者。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在这种大趋势下,传统的人事管理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对社会组织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开始提上了日程。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

5、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IBM公司的总裁华生也阐明:“你可以撤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可以有再生的机会。”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对社会组织具有关键意义,它是社会组织发展动力的源泉,是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社会组织管理的重中之重。第一节 人 力 资 源要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就要对人力资源有一个较为准确的了解。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而要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就要先了解资源。一、资源概述1. 资源及其类型资源是某种可以加以利用,并给予人们提供资助或满足人们需要的一切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资源是一个经济概念。它

6、是用来进行价值增值的财富。资源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具有价值增值性,即资源利用者通过把各种资源投入活动过程之中,可以获得更大的价值。资源的涵盖面极其广泛。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资源进行分类。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现实资源和潜在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2. 人类和资源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人类便在不断地创造和积累财富。社会财富的来源包括两类:一类是来自自然界的自然资源;另一类是来自人类自身的知识和体力所产生的资源,即人力资源。(1)人类最早认识和重视的资源是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蕴藏的土地、水、海洋、矿产、能源、森林、草地、物种和气候等方面的资源。自

7、然界的自然资源,有些已被人类开发、利用,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有些还未被人们认识、发现、利用和改造,因而是潜在的资源。在劳动中,人类运用生产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形成了社会财富。而生产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长和放大,劳动对象是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物质,即人化了的自然。两者都打上人力资源活动的印记,但由于人类早期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下,人类智慧转移到物质产品上的附加值,尚未优胜于自然资源在劳动产品本身的价值。因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里,人们并未充分认识自身人力资源的价值。在人们眼里,一个物质产品有无使用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构造该产品的自然资源而不取决于人力资源的

8、知识和智慧。比如,在人类原始社会前期,人们以采集现成天然产物为主,这样就把自然资源当做人类物质生活和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后来,人们学会了经营畜牧业和农业,这些产业的发展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可以改变自然界某些物种的形态、性质和用途,但畜牧业和农业的对象和产品仍然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来源,而不是人的知识和技术。(2)人力资源逐渐成为首要资源。工业革命开始了人类的文明时代,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机械化、电气化逐渐代替了手工工具和手工操作,社会财富空前地增加,在这其中人力资源的作用开始凸显出来;但这时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仍是自然资源和有形资本。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这时期,不管

9、资金密集型还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经济都以开发、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为主要特征。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因此,在这一时期,形成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仍是自然资源而不是人力资源。如机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冶炼业等传统产业都是依靠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知识和技术逐渐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智慧转移到或附加在物质产品上的附加值也越来越多,人们用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多地集中于人类自身的智慧,而不仅仅是产品包含的由自然资源带来的物质内容。同时,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虽然自然资源始终都是重要的资源,但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

10、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提供良好的可持续的物质基础,还需要人力资源作主导。因此,在当今人们深深地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的、第一位的资源。二、什么是人力资源1. 人力资源的内涵1954年,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人力资源”一词。德鲁克认为,人力资源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唯一的区别就是人的资源;人力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素质,即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人力资源只能自我利用,人对自己是否工作绝对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在人力资源这一概念产生以后,对它的含义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国内学者有关人力资源的定义不下十余种。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6类: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

11、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人力资源是指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能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人力资源是指一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文化财富、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综合以上各种理解,我们认为:人力资源也可以称为劳动力资源、劳动资源、人类资源。从本质上看,人力资源是一个集合概念,人力资源是人所拥有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中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是一种最活跃、最宝贵的资源,它既是一种天然资源,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即现实

12、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同时,我们可从质量和数量两个角度来认识人力资源。而在现实管理中,对于人力资源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狭义的解释,人力资源就是劳动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符合就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二是广义的解释,人力资源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而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后的人口。人力资源就是指那些有正常智力,能够从事生产活动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者。然而,不管是何种解释,人力资源都是以人口为基础,以劳动能力表现出来的。因此从具体表现形态来看,人力资源是

13、与自然资源相对应的、以人的生命机体为载体的社会资源,它包括在一定领域内人口所拥有的劳动能力。2. 人力资源与人口所谓人口,是居住在一定地区内或一个单位内的人的总和。人口的基本形态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生命的人。人作为具体的活的生命有机体,除极少数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外,绝大多数人口都具有劳动能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是人力资源得以形成的自然基础。有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就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力资源。人口数量的多少、人口质量的高低、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人口地域分布是否均衡、人口结构是否合理等因素都直接影响人力资源的总量、质量以及开发、配置、使用和管理。比如,一个地区人口稀少,另一个地区人口

14、众多,这两个地区的人力资源就存在量的悬殊差异。而一个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高,另一个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这两个地区的人力资源也会存在质的区别。从本质上讲,人力资源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总和。所谓劳动能力即劳动力,是存在于有生命的人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体力是指在一定身体素质基础上存在的负荷力、灵敏度、耐力等的能力;而脑力又称智力、知识力、精神力,是人们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总之,体力是个体发育到一定生理阶段就具有的能力,是自然力;脑力则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称知识力或智力。体力反映人力资源的自然性,脑力反映人力资源的社会性。两者的结合就构成人力

15、资源的现实劳动能力。但是,人口和人力资源又是有区别的。首先,不是所有人口都是人力资源,只有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才可能是人力资源。其次,人的体力和智力各有区别,因此他们各自所拥有的人力资源就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所拥有的人力资源也有很大区别。同时,在作为人力资源总量的人口中,还有如下不同的情况:第一,从劳动年龄看,有未达到劳动年龄的16岁以下的青少年,有处于劳动年龄之中的青壮年(男性劳动者从1660岁,女性从1655岁),还有超过劳动年龄的老年(男性60岁,女性55岁以上)。第二,从就业情况看,有在业人口、待业人口、失业人口、尚未到社会求职的学校学生、服兵役的士兵,家庭闲居

16、人员和其他人员。第三,从人力资源的实现程度来看,未达到劳动年龄、符合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的这三部分的在业人口,是现实人力资源的主体;待业人口、失业人口和家庭闲居人口,是现实人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群体;未到社会就业或离职就读的学生、服兵役的士兵是潜在的人力资源。这样,以人口形式表现出来的人力资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类:第一,适龄就业人口,即符合劳动年龄的社会劳动人口。 第二,未成年就业人口,即未到劳动年龄,但已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第三,老年就业人口,即超过劳动年龄,仍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第四,待业人口,即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等待或要求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第五,失业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而失去社会劳动岗位的人口。第六,求学人口,即处于劳动年龄、正在国民教育系统就读的人口。第七,服役人口,即处于劳动年龄、正在军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