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1725947 上传时间:2019-01-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科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础科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础科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础科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科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科学]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无锡市海鹰技工学校无锡市海鹰技工学校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数学中的运用随着高职的兴起,中职生源出现了数量、质量等方面的下降。针对这些问题适时的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突破数学教学瓶颈的最佳选择。本文将对“任务驱动型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索,并将这一教学方式引入中职数学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具体实践。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

2、上的教学法。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驱使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二、“任务驱动”的教学步骤1、设计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2、创设情境提出任务设计好“任务”之后,教师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体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3、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3、分析任务给出任务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任务分析是必要的过程,教材与教师通过启发和帮助,使学生对该任务进行分析,产生一系列需要分别独立或者依次可以完成的子任务,并找出哪些要用到的旧知识,哪些需要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由教师指导或组织进行的任务分析是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正确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形成。一般来说,任务分析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行任务分解;另一方面则是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突破口)。4

4、、自主协作,完成任务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亲自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或资源,由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去独立完成任务。5、交流评价交流评价与归纳是总结、反思与巩固的阶段。在学生群体各自完成任务后,要组织交流,相互介绍中间的成果或者最后的作品。交流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能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作品,另一方面是总结完成的过程方法,发现和解决倾向性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的知识内化。评价可以采用自评、

5、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点评等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做到公平、公正。三、“任务驱动”在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揉合了当前两大教学法(探究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采取小组讨论、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把一个具体任务分析成若干个问题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

6、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和操作程序。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下面以“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的驱动教学实践为例,针对各个阶段进行简单说明。第一阶段:设计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将课程所规定的知识分成许多模块,巧妙地隐含在一个有趣味的任务之中,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如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可以设计“制作一个圆柱体被平面截开,并画出截面”的任务,为了能满足本节课的要求,可以将截面的位置进行限制,以达到截出椭圆的目的。第

7、二阶段:提出任务。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每组学生制作一个实物,每位同学交出与截面对应的图形。学生明确任务,借助了一定的情景模式,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椭圆相关知识的积极性。第三阶段:分析任务:给出具体的制作任务之后,老师指导学生对任务分析:可以将任务进行分解。1、圆柱体的制作,并且对圆柱体的直径进行测量。2、按照要求对圆柱体进行截取。3、截面图形的绘制。4、制作过程的启示。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任务分析是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帮助学生养成正确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第四阶段:自主协作,完成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个人探究等途径,最后完成

8、任务。学习过程中,任务与任务之间承上启下,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初步建立对椭圆感性认识。学生可以通过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协作精神。教师在此阶段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加深巩固了所学知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得到了提高。第五阶段:任务评价。评价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先让小组间进行互相评析作品,然后教师进行评析和点拨,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修改不足之处,使学生形

9、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通过某个任务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对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使其掌握知识,并获得方法和技巧。在设计任务时,尽量覆盖预定教学目标的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任务体,构建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布局。四、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的原则,还注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有一些知识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个涵盖这一问题的任务,

10、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实践中设计任务时要注意:1、任务要系统有度。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应具有紧密的联系,适宜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也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任务中的重点问题要强调。教师要故意给出一些错误,给学生设计一些陷阱,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让学生把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教师强调知识点,让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3、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有具体评价。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设置下一任务提供依据。通过具体的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得到肯定,这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激励。五、总结总之,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统筹兼顾,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真正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训练他们的各种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陈晓玲 2012年1月3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