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桥边》教学设计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71473689 上传时间:2019-0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桥边》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在桥边》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在桥边》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桥边》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桥边》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桥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难点) 2、体会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理解情节中的细节、情节的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了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还记得那位“戴钢丝边眼镜,衣服上尽是尘土”的老人吗?他对动物的爱怜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另一个发生在桥边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品味,看看它的动人之处在哪里。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小说最主要的情节内容。 明确:他们让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我每次都故意把一位可爱的姑娘漏数掉了。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了解主要故事

2、情节,并找出情节中矛盾冲突最突出的部分。 开端空洞乏味的工作 发生:1-3段,交代主人公的基本现状以及他对职业的态度。(现实生活乏味) 发展心悸忘我的暗恋 发展:4-5段,主人公暗恋过桥的姑娘,她成了主人公乏味生活中的亮色。(暗恋过桥姑娘) 结局: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 高潮突然到来的检查 高潮:6-7段,“我”逃过检查,被调去数马车。(逃过突击检查) 结局出乎意料的鸿运 结局:8-9段,主人公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数马车,交鸿运) 矛盾冲突最突出的部分:第六自然段 2、从这一部分可以读出什么? 最主要的矛

3、盾工作与爱情 主人公内心情感痛苦、挣扎, 请学生自己轻轻品读、体会。 三、赏析情节 1、师:围绕着这个矛盾的核心,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生发的?让我们往前追溯,看看故事的发生,请同学们精读故事的发生部分,圈出相关语句,说说故事的发生部分交待了哪些内容? 明确:开篇的第一句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在战后。(“他们替我缝补了腿”)还交代了主人公的生存现状:这也许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甚至连姓名都无需交代,他在战争中负了伤,大约也丧失了一般的劳动能力,战后“他们”给他疗伤,给他安排了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每天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 (2) 请同学们关注有关主人公工作状态的几处细节。请读读

4、这些细节,试着用几个形容词来概括。 明确:“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捷报。”这就是“我”的工作, “我”早已等同于一架“计时的机器”了。 形容词:无聊、空洞、单调、空虚、灰暗等。 (3) 主人公自己满意这个看起来还算轻松的工作么?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不满意,但为了生存,“我”又无力抗争。我唯一能作的反抗就是故意制造不准确: “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这些充满反讽和揶揄的笔调表露了“我”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2、师:以上

5、是故事的发生,它只是构成了故事的背景,就好比挖了一个水塘,还需要有一股活水引入,方能有其波澜,有波澜情节才有动力。故事中的活水又在哪里呢?究竟是什么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请同学们继续关注往下的两段。看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 明确:故事中过桥的姑娘,便充当了这股活水,是她改变了主人公的生活。 追问:怎么改变?从哪里看得出来? 明确:“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我又停止了心跳”“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 问:与前面的行文相比,语调有何变化? 作者一改前面的反讽语调,写得如散文诗般,调子也比较欢快。 问:这说明相比于故事的发生部分,主

6、人公的情绪有着怎样的起伏? 明确:开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现状,无聊、灰暗,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过桥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现,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悦。 3、这也是情节的第一次摇摆。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主人公生活中唯一的那点幸福却也并不能一帆风顺。于是,就有了情节的第二次摇摆。请同学们根据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二次摇摆作者是怎样设计的?作者的心情又有何变化? 明确:作者安排了主任统计员的出现。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了,“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4、情节迅速过渡到了高潮部分。在高潮部分,“我”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7、 明确:主人公为了生计,压抑住自己对姑娘的感情, “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 (补充:表面上看,主人公为了生计,压抑住自己对姑娘的感情,恪尽职守;而在深处,则仍然是鲜活的情感和生活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只是一个小小的故意漏计,就击溃了来自现实世界的压力,不仅在情感上,而且在指挥上也高于自己所要抗争之物。) 5、在情节的发生部分,矛盾的核心,也就是情节的生发点,是主人公对姑娘的暗恋和技术工作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很容易蒙混过关,由于主人公明白如何“唤起人们对我有城市的印象”,这个矛盾并不突出,他很轻松自得

8、地就能享受到“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不让他们侵占去的”两分钟。但是,在高潮阶段,这个矛盾则充分激化,以至于“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生计和爱情发生了严重的近乎惨烈的冲突,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了。可偏偏峰回路转,情节再次出现了摇摆。请同学们阅读故事的结局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三次摇摆。 明确:“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小结:倘若只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看,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很简单的,甚至不会引发多少的同情与思考。但正是因为有了情节的一次次摇摆,有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说

9、简单又丰厚,摇曳而生姿。以上是我们通过情节这一元素走进了伯尔的在桥边,感受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悲欢。 四、简介作者: 伯尔是战后德国最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被誉为是当代德国的歌德。他的著作有四十多种译本,在全世界拥有广大的读者。六年的军旅生活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鲜血、残骸、废墟使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但也有人说伯尔的作品既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正点到达、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获次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五、主题挖掘 接下

10、来请同学们联系故事背景和你的阅读感受:你觉得伯尔通过这个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1)是爱情么?是表现爱情的巨大力量么?我的爱情可以实现吗? 明确:小说表面上,是在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层的更在于表达对德国战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关注。因为主人公的爱情,仅仅只是暗恋,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诉那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吧。 b) 要来检查的和认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的并给予我数马车这一美差的都是“他

11、们”。那么“我”眼中的“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呢?请同学们回顾相关的语句。 c) 数人这一工作目的何在? 战后重建,恢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d) “他们”看到“我”送上的数字时的神态、心理的细节描写有哪些? 明确:他们看到数字时的“脸上放出光彩、容光焕发、心满意足、眼睛闪闪发亮、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喜欢这个未来完成时.”等细节。 e)从中我们发现“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明确:这些细节的充实,让我们对主人公生存的空间有了深切的了解。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这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其实这些数字根本都是“不准确的”,随“我”的心情故意乱数

12、的,“我”也“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这样的一种对战后重建近乎痴妄和盲目乐观的态度,注定会有如此荒谬的结局。所以,这样的结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 f)主人公对自己的工作为什么不满? 人的心灵被忽视了。 最主要的矛盾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 g) 结局有无改变?作者通过这个结局讽刺了怎样的一个社会现实? 明确:结局:处境没有真正改变,精神需求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始至终都没有人给过主人公真正的精神关怀。尽管由数人换成了数马车,但改变的仅仅是工种,他的处境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他的精神需求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了,他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存意义,也许同样被永远地忽略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课文这样的一句话“坐在马路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说明像主人公这样的遭遇并非特例。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 小结:这就是伯尔的小说,在极短的篇幅里,在看似平静的叙述里,既有小人物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理想主义的欢乐精神。通过情节的一次次摇摆,阐释了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