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发展心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7126059 上传时间:2017-09-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学生发展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发展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发展心理(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学生认知发展理论、特点和规律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他从逻辑学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 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1最初,所有的儿童都有本能的反射行为。如:把你的手放在婴儿的手掌中,他将会抓握。这些最初的行为都是本能的,是儿童建立其最初的图式的基础。2随后的发展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最初这种学习是通过偶然的方式进行的,以后是通过有目的的试误

2、进行的。3这一阶段后期,儿童由最初的尝试错误式的解决问题发展到更有计划性的解决问题,此时我们称之为的“思维,开始萌芽。这意味着儿童能够思考和规划其行为了。因此,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其思维只处于萌芽阶段。(二)前运算阶段(27 岁)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具体而言:1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思维仍然是原始的,体现为集中化和不可逆性两个特点。3只注重状态。如将牛奶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中,学前儿童会忽视倾倒这一过

3、程,仅仅注意起始状态(一个容器中的牛奶)和结束状态(另一个容器中的牛奶)。(三)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具体而言:1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2能通过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3自我中心的思维向去自我中心或客观性思维的方向发展。(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大约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1命题之间关系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他们不仅能考虑命题与经验之间的真实性关系,而

4、且能看到命题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并能推论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问的逻辑关系。2假设一演绎推理这一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能在考察问题细节的基础上,假设这种或那种理论或解释是正确的,再从假设中演绎出从逻辑上讲这样或那样的经验现象实际上应该或不应该出现,然后检验他的理论,看这些预见的现象是否确实出现。3抽象逻辑思维本阶段的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4可逆与补偿本阶段的儿童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思维,而且具备了补偿性的可逆思维。5思维的灵活性本阶段的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二、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一)中学生观察发

5、展的特点进入青少年时期,中学生的感知表现为一种特殊形式,即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的、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研究发现,中学生观察的发展具有如下特点: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进入中学以后,每个学科几乎都要求中学生发展自觉的观察力,而且随着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观察的持久性也不断增强。2观察事物的精确度不断提高。对事物观察的精确度是与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随着中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细节的感受性逐渐增强。此外,中学生对比事物的正确率也逐渐增加。3观察事物的概括性明显发展。由于思维的发展和思维参与到观察中去,中学生的观察逐渐变得全面和深刻。国内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学生观

6、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4观察事物的方法不断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逐渐能够掌握观察的程序和操作要求,能够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等顺序进行观察,既能进行全面观察,又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重点观察。(二)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进入中学后,学生逐渐学会根据教材内容,独立地提出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能逐步自觉地检查自己的识记效果,主动选择良好的识记方法等。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进入中学以后,由于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加深以及言语和抽象逻辑思

7、维的发展,意义识记得到了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初中以后,中学生的意义识记就超过了机械识记,并呈直线上升的趋势;相反,机械识记运用得越来越少,其效果也越来越差。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初中学生在抽象记忆发展的同时,具体形象记忆也在发展,但发展的速度已慢于前者;到了高中时期,抽象记忆发展迅速,而具体形象记忆则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一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占优势地位,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还需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从

8、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一、二年级,这种转化初步完成,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日趋成熟。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三)关于最近发展区 1最近发展区定义: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

9、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2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对教学的启发: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改善已出现的结构,而应该指向“最近发展区”。他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

10、,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根据维果斯基的认知观,在教学实践上已出现三项改革活动:交互式教学、合作型教学和建设学习者班级社区。2.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情绪表现为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四个维度。情绪的分类 根据情绪的演变过程或刺激类型将情绪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原始的基本情绪;第二类是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第三类是自我评价相关的情绪;第四类是与别人有关的情绪;第五类是与欣赏有关的情绪。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

11、情绪分为五类。第一类是情调即伴随感觉而产生的情感;第二类是激情,即一种持续时间短,表现剧烈,失去自我控制力的情绪;第三类是心境,即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第四类是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第五类是情操,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东西所怀有的复杂情感认知对情绪的影响认知在情绪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判断评价刺激物对个体需要的符合程度,它是个体对刺激产生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决定因素。1.感觉是诱发情绪的首要条件 2.记忆与想象决定着情绪 3.注意与思维也决定着情绪的产生与表现情绪对认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情绪具有动机性功能、信号性功能及感染性功能。情绪的动机性功能指情绪能激发人的认知和行

12、动的动机;情绪的信号性功能是指情绪是人的思想意识的自然流露,各种各样的表情都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情绪的感染性功能指人们之间的情感沟通需要情绪的感染,而人接受客观事物所带来的刺激而引发的情绪也具有渲染性。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取决于人们认知过程的心境状态。不良情绪的控制1.暴怒情绪的控制 暴怒是对客观事物不满而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一般由外在的强烈刺激引起的。控制分三步走。第一步自我意识自己的暴怒。第二步对暴怒情绪进行归因。第三步寻求制怒的方法2.过度焦虑情绪的控制 是由于某种不顺心的因素而引起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解决方法一,积极进入放松状态,二以新压旧。三归因论3.

13、过度紧张情绪的控制 紧张是生活情境中,对威胁性的或不愉快的因素的情绪反应或唤起性反应,它是由一定环境对个体产生的压力而引发的反应。各种不同的要求和自己能力的不平衡导致,解决办法,四个方面第一,阻断引起紧张情绪的环节或途经,从根本上消除。第二改善环境。第三改善和培养个体的应对能力。第四言语放松训练4.抑郁情绪的控制 包括三个方面的心理障碍:一心境障碍;二思维障碍;三躯体功能障碍。其产生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及环境压力和潜在的心理倾向。当人处于抑郁状态时不妨大哭一场,因为哭能释放积聚已久的能量并调整机体的平衡;刻意安排较愉快的事件转移注意力;语言暗示;请人疏导;环境调节;自我表达。以独处反思来化

14、解抑郁不可取5.自卑情绪的控制 由于发展受挫而将自己看的很低,从而产生一种轻视自己的情绪解决方法:把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缺点看做是正常的事扬长避短;对于被人瞧不起我们可以转化为动力,自己要瞧得起自己3.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论中学生的几个主要心理特点分析论文 摘要:中学阶段是人的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学生的情绪、交往、性格等等都会发生微妙的或是急剧的变化 教育 工作者必须认真分析、仔细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特点;情绪;挫折;交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5、的重要环节。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的不断变化,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交往活动、耐挫心理都存在一定的动态性,只有掌握其特点,才能正确把握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 发展 来看,中学生出现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中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与同学、朋友、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对“友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的中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感情活动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中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社会实践活动来看,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学习社会道德

16、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部分确立了道德感、正义感,同时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强烈性。心 理学 家霍尔认为青年期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渡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冲突,他把这一时期称为“狂风暴雨”时期。青年时期的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富于激情,而他们意志能力的发展又不够完善,理智驾驭不了情感。情绪一旦爆发就难以控制。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 3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待提高,他们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情绪活动随着其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情绪易出现不稳定状态。今天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明天可能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今天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明天可能恨之入骨,容易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自卑。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为“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