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优选ppt课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709053 上传时间:2017-05-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荀子《劝学》优选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荀子《劝学》优选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荀子《劝学》优选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荀子《劝学》优选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荀子《劝学》优选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荀子《劝学》优选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荀子《劝学》优选ppt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劝 学 荀 子 本节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及其作品 . 2.掌握重点字的正确读音 . 3.熟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 4.掌握本文重点( 实词 、通假 、 活用 ) 1、 作者与作品 荀子 : (约 313前 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者。主张“人性恶” : 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 (明礼仪而化之);主张“人定胜天” :他认为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靠主观努力去认识、改造、利用它(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20卷 32篇,其中 26篇为荀子所著,末 6篇可能是其门人弟子所记。该书由 论语

2、、 孟子 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 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治学、立身处世、学术论辩等方面。 “ 劝” 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什么意思? 劝学 劝勉 学习 作者以 劝学 为题目,其目的是什么? 劝勉人们要不懈地努力,不停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提高自己,弥补不足,发展才智,培养高尚的品德 。 木直 中 绳, 輮 以为轮 虽 有 槁 暴 知 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 跂 而望矣 君子 生 非异也 故不积 跬 步 騏骥 一跃,不能十步 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 而不舍,金石可 镂 蟹 六跪而二 螯 ,非蛇 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博学而日参 省 乎己 zhn

3、gru yu p zh q xng ku q j N qi lu xi o shn xng 劝 学 木直 中 绳 善 假 于物 声非加 疾 也 风雨 兴 焉 不积 跬 步 功 在不舍 而 绝 江河 非 利 足也 金 就 砺则利 筋骨之 强 用心 一 也 輮 以为 轮 无可 寄托 者 劝 :勉励 中 :符合 假 :借助 疾: 宏亮 兴 :兴起 跬 :半步 功 :成功 绝 :横渡 利 :敏捷 金 :金属刀剑 靠近 强: 健壮 一 :专一 把 做成 藏身、托身 ( 1)、重点实词释义 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 輮”通“煣”,用火烤使 弯曲。 “有”通“又”。 “知”通“

4、智” zh,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 ( 1)君子博学而 日 参省乎己 “名词作状语” 日: 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每天”讲。 ( 2) 上 食埃土, 下 饮黄泉 “名词作状语” 上、下 :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 3)假舟楫者,非能 水 也 “名词作动词” 水 :作“游泳”讲。能愿动词或副词后的名词要用作动词 。 ( 4)用心 一 也 “数词作形容词” 一 : 作“专一”讲。 木直中绳 , 輮以为轮 青,取之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 无以至千里 省略句式 介词结构后置 定语后置 固定

5、句式 ( 4) 句式特点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式 绝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 绝 境 以为妙 绝 佛印 绝 类弥勒 非能水也,而 绝 江河 终止 隔断 到了极点 非常 渡 ( 5)重要文言实词: 强 挽弓当挽 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 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 强 乃自 强 步,日三四里 有力的弓 强大 有余 竭力,勉强 假 以是人多以书 假 余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 于物也 假 有人焉,举我言复于我,亦必疑其诳 乃悟前狼 假 寐 借 借助 假如 与“真”相对 望 吾尝跂而 望 矣 日夜 望 将军至,岂敢反乎 先达德隆 望 尊 适冬之 望 日前后 向远处

6、看 盼望,希望 名望 农历每月十五 闻 声非加疾也,而 闻 彰 闻 寡人之耳者 不能称前时之 闻 听见 使天子听见 声誉,名声 以勇气闻于诸侯 闻名 初闻涕泪满衣裳 听说 而 则知明 而 行无过矣 并列连词 君子博学 而 日参省乎己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 绝江河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 而 思矣 递进连词 顺承连词 转折连词 修饰关系连词 ( 6)重要文言实词: 青,取之 于 蓝 而青 于 蓝 善假 于 物也 从 比 对 赵氏求救 于 齐 向 使不辱 于 诸侯 被 所谓战胜 于 朝廷 在 于 学习的意 义 青 出 于 蓝 冰 寒 于 水 輮 以 为 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

7、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 用 弥补不足 跂 而 望 不如登高 善假于物 第二部分 登高 而招 顺风 而呼 假 舆 马 假 舟 楫 见者远 闻者彰 致千里 绝江河 学习方法和态度 专心 正面设喻 反面设喻 对比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对比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比 蚓无爪牙之利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 对比 第三部分 积累 坚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 要勤奋或谦虚 谦虚的人像翱翔高

8、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 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 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 夜郎自大。 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无刻不放出光芒; 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能力迁移 1、 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 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 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 干旱的土地,使他能恢复生气。 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 黑暗中远征。 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古人的 ” 劝学“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 劝学 :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

9、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 孔子:“学思结合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朱熹 : “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 子思(儒学家)“五之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 之、笃行之。 宋濂: 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字经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学习要珍惜时间 得到的启示 学习要持之以恒 学习要讲究方法 苏秦悬梁、孙敬刺股 匡衡凿壁、孙康映雪 车胤囊萤、羲之临池 学习要勤奋艰苦 左思补拙、江郎才尽 阅读一: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 :“ 何不炳烛乎?”平公曰

10、:“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师旷曰 :“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 :“ 善哉 !” 诫子书 阅读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阅读三: 自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孟母教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 游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 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郑板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