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70755681 上传时间:2019-01-1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64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第九章社会分层与流动(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分层理论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 社会流动,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一、含义 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成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和现象。 (社会分工是社会分层的最终根源。),二、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是指人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 社会地位的根源: 人的两种差别导致人的分位化: (1)自然差别。 (2)社会差别。社会差别主要有二:一是社会分工导致社会差别。二是有价值物的分配直接导致社会差别。,三、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 1、从积极作用来看: 第一,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地推

2、动着社会进步; 第二,激励人们去奋斗、去竞争。,2、从消极作用来看: 第一,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尤其是导致剥削,压迫现象的产生; 第二,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别的广泛存在,也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第二节 社会分层理论,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在社会学中主要有两大理论传统,来源于: 马克思:批判立场 社会冲突 阶级理论 韦 伯:维护立场 社会协调 三位一体论,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揭示了私有制下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其基本观点有:,1、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人们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 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2、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 段相联系,是私有制社会的普遍

3、现象。,3、阶级内部成员具有共同的经济地位和共同利 益,他们的行为表现一致性程度高。,4、每一阶级内部又分为若干阶层。,5、阶级存在是私有制社会中不平等的主要表现 形式。,6、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后的两 大对立阶级。,二、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韦伯创立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是西方分 层理论的源头之一。 这一理论的基本特征就是划分标准的多元化。,韦伯主张从经济、声誉、权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三大领域中的不平等。,1、经济标准,也就是财富。,3、政治标准即权力。,2、社会标准也就是声望。,对于经济、社会和政治三个标准,韦伯解释说,它们有时是相互联系,甚至是相互重叠

4、的,但它们之间并没有因果决定关系。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特定社会现实状况,将其中一个标准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以确定分层中轴的问题。,第三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方法 社会学对分层研究的方法一般有主观法和客观法两种。,自我评价法是直接听取本人意见来确定其阶层归属的一种分层方法。 他人评价法是依据别人的意见对社会成员进行分层归类的方法。,(1)主观法(包括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调查者用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如收入多少、学历高低等,直接测量个体的等级位置或划分社会群体的社会层次。 客观法不受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得出的结论相对准确,因此应用范围更广泛。,(2)客观法,2、分

5、层标准 运用客观法进行分层研究,通常运用如下一些标准: 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权力。 只有在收入、权力、教育与职业等方面具有同一性的人们,才有条件构成一个阶层。,二、当前研究的若干问题 1、中间阶层的走向问题; 2、弱势群体问题; 3、社会精英的构成问题、阶层与阶级概念的关系问题。,第四节 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介绍1999年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结论,一、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二、分层的标准,经济资源,知识技术资源,组织资源,社会上层:国家省市主要干部,大企业高级主管 社会中上层:中低

6、层领导干部,大企业中等管理者,中小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中等技术人员 中中层:初级专门技术人员,小企业主,农业经营大户 中下层:个体劳动者,一般商业服务者,工人,农民 底层:生活贫困状态、就业困难、缺乏保障的工人、农民、无业者、流浪汉,三、分层结果:五大等级,十大阶层,中国当代社会的十大阶层,第五节 社会流动,一、含义 社会流动 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的转变,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二、类型 1、根据流动的方向: 水平流动;垂直流动 2、根据流动的参照基点划分: 代内流动;代际流动 3、根据社会流动的原因: 结构性流动;非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 指由于社会的结构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

7、流动。如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教育结构等等的 变化都可能引起人们社会地位的流动。 非结构性流动 又称自由流动,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个人的原因所造成的社会流动。,三、合理社会流动及其意义 1、什么是合理流动: 从量的角度看: 要适量。 从质的角度看: 一种社会流动是否合理,主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并符合现代社会中的机会均等原则。,2、合理流动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有助于加强社会整合程度; (3)有助于推动社会高水平的良性运行。,思 考 题,1、什么是社会分层?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的主要内容? 2、试从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农民工现象(利、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