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70193365 上传时间:2019-01-1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湘教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 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 内流河,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一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和变化,并与整体的自然环境特征保持一致。,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众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 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的分布在偏僻的山区。,黄土高原的环境变迁,过度砍伐、开垦、放牧等,水土流失,生态恶化,

2、植被破坏,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之二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河流上、中游砍伐森林,河流上、中游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洪涝,抬升河床,地下水位升高,土壤盐渍化,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之三 某一要素的改变,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案例1:,撒哈拉沙漠 (受副热带 高压带及信 风带控制),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地表水贫乏,风成作用盛行,大片沙漠、砾漠,动植物稀少,案例2:,深圳红 树林(位 于亚热带 海岸),气候温 暖湿润,形成潮湿 的泥质滩地,是红树植物和候

3、鸟珍禽以及海洋 生物的栖息地,案例3:,热带 雨林 遭到 破坏,人类乱 砍滥伐,植被 稀少,水土 流失,全球气候变化,生态 环境 失调,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以土壤的形成为例,裸露岩石,成土母质,成熟土壤,原始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苔藓类生物,1、成土过程:,2、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人类活动,(一)成土母质与土壤,阅读教材,思考: 1.何谓成土母质? 2.成土母质和土壤有何区别和联系? (提示:从土壤的物质基础和化学成分上思考),1.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风化物称为成土母质。,岩石,成土母质,粒度,质地,土 壤,化学成分,养分,风化作用,物质基

4、础,矿物养分(氮除外),区别: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而成土母质是岩石的风化物,不具备肥力。 联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气候对土壤的间接影响,活动: 风化壳的厚度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联?,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既与温度有关,又与降水有关。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强,有机残体归还多,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干旱或寒冷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二)气候与土壤,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30-100cm ,是在寒冷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红

5、壤的基本特征是呈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大量分解。,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候。,通过土壤与大气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其水热状况;间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来影响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其形成发育过程。,(三)生物与土壤,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是土壤的本质属性。阅读课本思考回答:土壤的有机质是怎么形成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残

6、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地表,(四)地形与土壤,阅读教材讨论回答: 地形是从哪些方面来影响土壤形成的?具体是怎么样来影响的?,(五)土壤与人类活动,农业生产:耕耘改变土壤结构、保水性、通气性 灌溉改变土壤水分、温度状况 收获剥夺归还土壤的部分有机质 施肥改变土壤的营养元素组成,肥土,退化,P75活动: 1、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尤其是绿色植物有选择地吸收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养分元素,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然后以枯枝落叶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质再归还给地表,从而形成土壤肥力。 2、冲积土为黄河大量泥沙堆积发育而成,发育最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这里的寒漠土发育程度差;江南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较强,红壤发育较好 3、黄土疏松多孔,质地均匀,垂直节理发育,直立性强,三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定要有整体的观念,要综合的开发和利用资源。,资源:土地、水、生物、矿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