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877242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学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讲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的发展考题统计主题链接年份考题分值考查角度知识点2017卷T4125分从中西关联对比角度考查民族主义的内涵及作用国民党“一大”宣言;法国大革命(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形成发展演变的地位、特点及特征。(3)近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及当代儒学的现代价值。(4)明清之际科技东传与儒学思想对启蒙运动的影响。(5)近代中国中西思想文化的交流(新思潮萌发、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等)。(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2016卷T4112分从民主思想切入考查欧美代议制

2、的确立及实践启蒙运动;英美法德代议制2015卷T4025分从发展演变角度考查儒学思想的演变历程百家争鸣、汉代儒学、宋明理学;近代维新思想等2015卷T4025分中外对比角度考查中国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政治特点、影响等中国百家争鸣(孟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考向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原因、特征及影响1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1)儒家在古代社会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其思想内核即哲学上的天人观念、伦理上以“仁”为核心的“三纲五常”、政治上的大一统主张,在根本上都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需要。儒家思想强调人们对社会的关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自我更新。

3、(2)儒家近代以来逐渐边缘化的原因:儒家属于农业社会的产物,它所反映的是古典精神,是农民意识。因此,在以工业文明为追求的现代化时期,儒家只能退居边缘。现代民主政治和科学精神的传播和广泛的认同。(3)儒家逐渐现代化的原因:儒家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换言之,儒家是可以和现代社会相融的。从历史上看,儒家曾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行自我更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用儒家价值思想的合理成分去化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如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极端个人主义等。2儒学思想的精华及现代价值(1)思想精华人与人的关系:提倡仁爱,主张推己及人的精神;提倡人与人之间应和睦相处;与人交往,主张言而有信的精神

4、;提倡尊老敬贤的为人准则。人与社会的关系:提倡以德治国的精神;提倡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提倡个人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历史责任感。人对自身的反省与追求:提出修身要求,主张慎行自省,格物正心,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人与自然、天的关系:优先考虑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主观能动性,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也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等。教育智慧与求学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实施因材施教,强调学与思相结合。(2)儒学的现代价值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伦理道德:“孝”“仁义”“

5、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个人修养:“正身自省”“舍生取义”强调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政治建设:“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押题1 (2018吉林百校联盟高三联考)(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理学家们通过对所控制的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将科举考试的内容逐渐收缩到儒家学说的核心上来。与之相配合,注重蒙学教育的教材和读物的编写,通过儿童时期特有的认知特点,将儒家价值观念传播提前至儿童时期。更

6、难得的是,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士大夫为了使家庭、家族得到长久地延续,运用儒家三纲五常规范族人、家人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惯,将儒学的原则和制度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中,促进了儒学的世俗化和社会化。 摘编自浅析宋代儒学社会化的新途径 材料二陈独秀指出:“尊卑贵贱之所由分,即三纲之说所由起也”,“三纲之根本义,阶级(等级)制度是也。所谓名教,所谓礼教,皆以拥护此别尊卑、明贵贱之制度者也”。就是说,“三纲”乃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必然产物,它所维护的自然是封建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社会秩序。因此,“尊上抑下、尊长抑幼、尊男抑女”乃是它的根本精神与宗旨。他的结论是,要摆脱压制,实现平等,维护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推己

7、及人的主人道德”,就必须推翻“三纲”,批判旧礼教。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不平等的封建等级制度,实现自由、平等,乃是中国近代的时代要求、历史任务。 摘编自张锡勤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礼教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社会化的表现和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等批判封建礼教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儒家伦理观的认识。(15分)答案(1)表现:科举考试更注重儒学内容;注重对儿童儒学价值观的培养;运用儒学思想规范家族、家庭生活;注重将儒学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中。影响:促进了儒家伦理的传播与普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2)原因:封建礼教维护了封建等级制度;尊孔

8、复古逆流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认识:儒家伦理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伦理观又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极大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和自由、平等的实现。(其他言之有理也可。)考向二从碰撞与交流角度考查传统文化的影响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西方的影响(1)1618世纪,来自欧洲的大批传教士到达中国,他们把西方的科学知识引入中国,又把中国的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18世纪,巴黎出版了欧洲汉学的三大名著,欧洲兴起了史无前例的“中国热”,当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在欧洲大行其道的时候,来自欧洲的望远镜、水平仪等现代仪器,摆进了康熙皇

9、帝的寝室。(2)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从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的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认识在19世纪达到顶峰。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派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资产阶级革命派吸收中国传统

10、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激进民主主义者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押题2 (2018广西桂林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天文学兴盛颇早,授时颁历一直是历代君主的要务。例如,北宋确定了西夏的附属地位后,宋真宗将新历和冬服赐予西夏。在元政府的支持下,郭守敬吸取阿拉伯天文历法的优点,创立授时历。它所确定的地球公转时间比实际相差仅26秒。明朝建立后不久,政府对授时历进行了微改,并将其命名为大统历。清朝政府也将修改历法作为头等大事,传教士汤若望参与制定的时

11、宪历很快被颁布实行。 摘编自张培瑜等中国古代历法 材料二民国建立之初,以新历(西历)为官方历法,行政机关、城市采用新历,乡村民间可依旧历。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中西(新旧)合历。1928年至1934年间,南京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废除旧历。政府查禁旧历书、颁行新历书,取消“二十四节气”;要求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等;废止旧历节日,代之以新的纪念节日。此后,商家按新历确定结账日期、签订契据成为商界主流。但在推行新历时,政府遇到了许多阻力,特别是禁过旧历年节的做法,遭到百姓的抵制。1934年后,政府不再干涉民众过旧历新年,也渐少提及“废除旧历”。 摘编自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 (

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西合历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15分)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注重实用;长期领先世界;吸收外来成果;政府主导;政治色彩浓厚。(2)原因: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小农经济占主导;原有社会习俗力量强大;原有历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近代城市工商业发展;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民国历届政府积极推行新历;西方文化的影响。影响:有利于中国融入世界;推动社会生活的近代化;促进民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保留了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时间体系和时间观念的多元化。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

13、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考向三近代中外社会思潮的差异及碰撞与交融1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

14、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2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整体认识(1)中国近代社会思潮演进的四大特点: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救亡与启蒙相结合。以向西方学习为主,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主流。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影响的逐渐深入,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经历由抗拒、排斥到逐渐接受,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过程。每一次的探索都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并且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寻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2)近代西学东渐的两点影响:西学是在侵略及不平等的条约基础之上

15、传入的,带来了破坏和灾难。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较为严重,便利了西方思想文化方面的侵略。西学东渐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例如:洋务运动、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3近代中西方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反思与启示(1)“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改革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与全盘西化从双重文化危机到接受马克思主义”。如果把近代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比作由上述环节组成的链索,那么可以这样认为:发展中的每一个文化环节,既保留了上一环节遗留下的痕迹和未了的任务,又孕育了下一环节行将到来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的种子。(2)中国近代文化正是在新陈代谢中更替发展的。这个过程又是和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过程同步发展的。体现出学习西方文化从感性到理性,从物质到精神,从形式到内容,从现象到本质,不断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识过程。社会实践的检验和救亡图存的筛选说明:必须从提高国民素质、改善社会文化机制的高度,来处理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来促进中国社会的根本改造。押题3 (2018江西赣州模拟)(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