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师三级——劳动经济学(1)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7876364 上传时间:2019-01-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69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力资源师三级——劳动经济学(1)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企业人力资源师三级——劳动经济学(1)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企业人力资源师三级——劳动经济学(1)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企业人力资源师三级——劳动经济学(1)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企业人力资源师三级——劳动经济学(1)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师三级——劳动经济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师三级——劳动经济学(1)(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基 础 知 识,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第二章 劳动法 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 第四章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础知识内容分析,对于基础知识部分,分数从四级到一级递减 四级30分,三级20分,二级10分,一级不考,基础知识内容分析,理论知识部分,题型有单选和多选题和职业道德 以前是单选501=50分 ,多选501=50 分,共计100分; 后来改成单选601=60 ,多选401=40分,共计100分; 再加上职业道德25题,折算成10分 分数计算方式:(100分90%)+10分,基础知识内容分析,基础知识一共只有2010分,20-1090% =

2、 18-9分,因此只出现在理论知识(三级一般是每章单选、多选各2题,共20分) 技能部分、论文部分、文件筐部分都不考基础知识 本书五节内容,平均每节3-2个题,3-2分 一般侧重考概念、分类、性质等,图标和数学模型等基本上不会考到,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 Economics of Labor,主要内容,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3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 结构 4 就业与失业,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其运行规律 研究前提: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及效用最大化 研究方法:实证研究 & 规范研究,何为劳动力与劳动力市场?,

3、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1、劳动力与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 现代劳动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总人口存量的划分,注: 1。劳动年龄人口:1660周岁的人口。 2。不在劳动力人口:军人、在校学生、家务劳动者、退休和因病退职人员、丧失劳动能力人员、服刑犯人、不愿工作的人、在家庭农场和家庭企业每周工作少于15个小时的人员。 3。失业:在调查前4周内曾努力寻求工作且适于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 其含义是劳动力在一定范围

4、内的人口的比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可依若干标志进行分类,如总人口、不同年龄组人口或不同性别人口等。以总人口计算的劳动力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称为总人口劳参率;以某年龄组计算的劳参率称为年龄别劳参率;以某一性别计算的劳参率称为某性别劳参率。具体计算公式分别为: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年龄(性别)劳参率某年龄(性别)劳动力/该年龄(性别)人口 100,劳动力参与率只是测度和反映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程度的指标,它本身并不影响人口参与社会劳动的因素,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与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此外,由于劳动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

5、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 所谓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 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则有:,通常在考察市场劳动力供给时,劳动力供给弹性值分布在0到无限大之间。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一般将劳动力供给弹性分为五大类: 1)供给无弹性,即Es=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在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实际可能

6、范围内),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 3) 单位供给弹性,即Es =1。在这种情况下,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 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 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2、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图一:男性参与率生命周期曲线,图二:女性参与率生命周期曲线,劳动力参与率的变化趋势:,首先,1519岁年龄组的青年人劳动参与率下降。,其次,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呈上升趋势。,再次,老

7、年人口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最后, 2555岁年龄段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 与率保持高位水平,观察不到因经济 周期循环产生的变动,也不存在显著 的趋势性变化。,3、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附加性劳动力假说,悲观性劳 动力假说,两种假说的前提观点是相同的,即男性成年人的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性。这个劳动力群体不管短期工资和劳动力市场条件如何发生变化,不管是处于就业状态还是处于非就业状态,总是停留在劳动力市场中。他们的流动表现为就业者和失业者间的流动,而不表现为劳动力与非劳动力的流动。这个劳动力群体被称为一级劳动力。与此相对的劳动力

8、群体被称作劳动力市场的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经济运行周期存在着较敏感的反应性。,附加性劳动力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经济总水平下降时期,由于衰退,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此时,为了保证家庭已有的收入水平,二级劳动力走出家庭,以期寻找工作。因此,二级劳动力的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正向关系: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提高。,悲观性劳动力假说认为,在就业下降、失业上升时期,一些一级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但仍滞留在劳动力市场,而许多二级劳动力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因而宁愿退出劳动力市场而不愿作为失业者。因此,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呈反向关系

9、:失业率上升,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悲观性劳动力假说,二、劳动力需求,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由于劳动力需求的派生性以及需求是生产要素需求的组成部分,所以,劳动力需求的分析必须联系产品需求的分析,必须联系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相互关系的分析。劳动力需求的理论是关于生产的理论。 虽然劳动力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但是企业在劳动力的雇用上并不是简单地随产品需求变动而调整其劳动力需求的。如果增加雇用量能使总收入比总成本增加更多的话,那么企业才将增加劳动力的雇用;反之,如果总成本比总收入增加

10、得多,企业绝不会增雇工人。,因此,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这是我们分析劳动力需求的一个重要前提。 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 设Ed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我们用D/D表示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用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根据定义,其公式为:,因为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存在反向关系,故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值为负值。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般关注它的绝对值。 根据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

11、不同取值,可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 1、需求无弹性,即Ed=0 工资率不论如何变化,劳 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无弹性 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 轴垂直的线,如图12中的A。,W,L,图12,A,B,E,C,F,2、需求有无限弹性,Ed 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有无限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与横轴平行,如图12中的B。 3、单位需求弹性,即Ed=1 此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这时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与横轴的夹角为45并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如图12中的C。 4、需求富有弹性,即Ed 1 这种劳动力需求

12、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如图12中的E。 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 此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如图12中的F。,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工资率的变动引起的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此类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劳动力需求曲线上的移动,如图13所示。,W,L,图13,D,L1,L0,L2,W1,W0,W2,b,a,c,图13中,横轴为劳动力需求量,纵轴为工资率,D为劳动力需求曲线。当工资率为W0时,劳动力需求量为L0,在需求曲线D上为a点。工资率由W0提高到W1时,需求量由L0下降到L1,在需求曲线D上由a向左上移动到b点。工资率由W0下降到W

13、2时,劳动力需求量由L0增加到L2,在需求曲线上由a向右下移动到c点。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短期的生产实际上就是产量取决于一个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要素投入发生变化,产量相应地发生变化。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这就是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弟减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2)边际产量弟减阶段 3)总产量绝对减少 由总产量和劳动投入的关系,还可以得到平均产量的概念。平均产量就是指平均每单位劳动投入

14、所生产的产量。 设总产量为Q可变的劳动要素投入为L,平均产量为AP,边际产量为MP,则有:,AP=Q/L MP=Q/L,Q,AP MP,L,b,a,MP,TP,AP,图14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在图14中,横轴为劳动收入L,纵轴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三种产量的曲线为TP、MP和AP。从图14中可以看到如下特点: 其一,TP、AP、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 其二,AP和MP的交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 其三,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2、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企业若以人均产量最大为

15、目标,劳动投入量a点最佳;若以总产量最大为目标,劳动投入量b点最佳;若以利润最大为目标,就不能简单地说了,它要取决于产品价格与生产费用。因此,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就必须结合成本成本和价格来分析。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是对增加劳动力所支出的成本和其所能增加的收入进行比较后才能做出的。 由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定义为劳动的边际产量,也叫做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因为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设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为MRP,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为VMP,产品的价格为P,则有

16、: MRP=VMP=MP*P 即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资本等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是生产要素为劳动投入,那么,由于增加单位劳动而给企业增加的收益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它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乘以价格。 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故可变的成本也就是工资。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设为MC。显然,MC=W。 劳动力需求影响因素企业效用最大化,则必须MRP=MC=W,由前可知,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MRP=VMP=MP*P=MC=W,四、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均衡: 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 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劳动力资源最优配置、消除工资差别、 充分就业,人口规模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城乡结构 资本,劳动力市场均衡的 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 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