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五分钟之我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6718057 上传时间:2017-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前五分钟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课前五分钟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课前五分钟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前五分钟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前五分钟之我见(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前五分钟之我见庄浪四中 丁志峰一直以来,语文课总是被贴上了枯燥、乏味、沉闷的标签,甚至直接被冠以“睡觉课”、“调整课”、“休息课”的“帽子”(尤其是高中语文课)。这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讲,可以说是一种失败,更是一种“奇耻大辱。”这种现象一方面折射出的是语文学科内在的一些特性,另一方面反映出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上缺乏创新活动,没有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已经有不少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做出了一些改变,探索出了一些方法,以求能够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前五分钟就是一种办法。简单来讲,课前五分钟就是把上课前的五分钟或一节

2、课的前五分钟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以登讲台演讲、主持、讲评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展示自己的个性。这样,以互动的活动,精彩的演讲等来带动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那么,在这样的活动上展示怎么样的语文知识呢?这里有一些可供参考。1.诗词讲评。学生针对一些经典的古诗词曲或近现代诗歌进行讲解或发表独特见解,也可以全班参与,发表议论,从而引导全班学生学习。这样可锻炼学生品味鉴赏诗歌的能力,增加知识储备量,提高语文素养。2.课文质疑。爱因斯坦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通过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深层次地去领悟文章深意,促进思考,逐渐养成学生钻研、琢磨、领悟

3、的好习惯。比如,我在教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其中有一句“秦伯说,与郑人盟。”课本注释“说”通“悦”。但就有学生提出,烛之武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说服秦伯,使他明白了退兵的道理,所以这里的“说”应该解释为服气、服悦。仔细一想,很有道理。而通过查字典发现,“说”在先秦文学中,许多地方也常指服气之意。学生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很有借鉴意义。3.语文知识。这一块内容繁杂,有很多可讲之处。可以是改正错误:学生可以纠正一些日常生活常用错别字;也可更正一些常见的口误、误读、常识性错误等。还可以进行修改病句练习。其他形式如成语积累、成语接龙、谚语、对联还有谜语等等都可以以全班互动的形式来呈现。4.人物传评。古今中

4、外,名家名篇数不胜数学生可针对自己喜爱的课内外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进行讲评。5.开心一刻。学生讲故事(包括成语故事)、传说、寓言、笑话等等不拘一格。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学生在开心娱乐的同时,更能体会语言的魅力,同时调节课堂气氛。6.大声诵读。可专门挑选一些好的文章(感情深厚,语言优美),甚至可以是优秀的歌词。教师也可以示范,在大声诵读中感悟真情与美,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7.热点时评。学生利用课间和周末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收集热点新闻等等。在课前五分钟,学生引导大家共同评论一些社会现象与热点话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让学生养成关注国家大事的习惯,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这里只列举了一些基

5、本的活动内容,还有许多有待语文老师作进一步探索。从课前五分钟的目的、内容与形式上看,它虽然时间短,但却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有效活动。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锻炼了胆识,同时提高了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丰富了知识储备,积累了写作素材。无论从知识还是心灵,都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还有,这种活动沟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增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联系,大家都受到了感染与鼓舞。可以说,益处是很多的。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虽然这五分钟是交给学生了,但教师要将这五分钟纳入自己的操控范围内。不能让学生完全“自由”,而做出一些出格的、过

6、分的、不符合课堂要求的活动。其次,在时间的把握上,五分钟当然只是个平均概念。由于所讲内容不一样,设计的活动不一样,所需时间自然不同,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处理与裁剪,尽可能在不失去趣味性的前提下,在五分钟左右完成任务,而不耽误上课时间。当然,一次活动在一节课实在难以完成,可分两课时,甚至三课时来完成。总之要灵活处理。另外,要持之以恒。语文是需要积累的,只有长时间的积累,才会有效果的显现。若半途而废,那么活动的意义也就没有了。还有,在坚持的同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也是十分重要的。若每天只是一成不变的活动,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反感了。所以不断变换活动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教师可在活动前对讲评的学生

7、做一些指导,使学生尽可能做到更好;每次活动可由一人来完成,也可以是两个、三个甚至一组、全班都参与,把大家都调动起来;还可以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进行打分,让组长记录组员得分,以比赛的形式,在周末、月末或期中、期末分别评选出优秀个人与小组在全班表扬或给与适当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所讲的内容每次也不要相同,要尽可能以不同的知识与精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总之,办法是很多的,具体设计什么激发兴趣的活动或激励机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班级状况而定。只有不断地变化,才能使学生在长久的积累中永不失对语文的兴趣。但也要把握好“度”,不能以趣味性太过而背离了活动的本来目的。当然,教师主动热情的参与是对学生活动的极大鼓舞。所以,教师要尽可能配合学生,师生共同完成,这样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