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7017479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5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5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 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一、背诵前面两首诗二、学生阅读、赏析诗歌(一)钱塘湖春行1、作家作品简介2、朗诵、赏析诗歌: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

2、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从诗中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表现了诗人行踪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也是表现诗人喜欢之情的诗句 表现是“春行”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表现作者骑马游西湖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诗中运用对仗的句子是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3、背诵诗歌。(二)天净沙 秋思 1、导入: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2、解题:“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净沙是小令。曲与词体式相近。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早年热衷功名,屡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余载,本曲乃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与泪写成的,元曲中的

4、“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近代王国维赞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3、朗诵、赏析诗歌:1)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4、找出写乡愁的诗句: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静夜思 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次北固山下 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泊船瓜州 王安石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李白)三、作业:背诵全诗教学反思: 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除了让学生背诵古诗以增加文化的积累外,更需要向学生讲明其精要所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尤为重要。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