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史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61738599 上传时间:2018-12-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散文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当代散文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当代散文史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当代散文史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当代散文史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散文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散文史(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散文史,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80年代散文概况,一、80年代初,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散文模式,如“托物言志”仍在沿袭。 二、总趋势,散文多回到个人体验,表现日常事态和心绪,侧重对自我经验进行自由抒写 三、语言表达方式多有作者个性显现。 四、散文文体呈现窄化的趋势,报告文学、杂文等文体从散文中加以剥离,散文多为艺术散文和美文。,80年代散文流派,一、反思历史散文 反思文革在内的当代中国历史,多关注社会上层人物和重大事件的演变,并强调历史中个体的真实感受。 巴金随想录 杨绛干校六记 孙犁晚华集 丁玲“牛棚”小品,巴金随想录 1、作为历史浩劫的见证人和旁观者,对历史进行控诉和批判,警醒社会。 2、怀着

2、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对自我进行无情解剖和自省 3、文字质朴直白,毫无雕琢。,杨绛的散文 对历史事件,多取置身事外、平静审视的态度,笔触专注于大时代事件中的小事情,抒写个人见闻和感受。 :隐身衣:卑微事人世间隐身衣,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时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二、抒情类艺术散文 以自由真实的个性,抒发感情、表现生命体验。 周涛游牧长城、贾平凹月迹、 唐敏女孩子的花,贾平凹散文 1、早期散文如月迹,注重散文诗意的酝酿,表现孩子眼睛里美丽单纯的世界。 2、80年代中期,贾平凹在商州初录等作品中,转写风土人情,展示商州风土人情、文化生态等。 3、后期散文潜心建构闲适风格,描

3、述当代世俗生活中的世态人情。 4、贾平凹散文在思想意蕴、文化趣味上多吸收中国传统文学,表现一种虚、静的境界。,史铁生的散文特点: 一、独语式的冥思氛围。 二、对命运、生、死的深入思考 三、纯净、细腻的语言。,九十年代以及新世纪散文,90年代散文的大繁荣:1、图书市场,各种散文选本、散文集畅销,各杂志、报纸纷纷开辟散文专栏。 2、20年代30年代提倡闲适情调的散文小品被重新发掘,如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以及张爱玲、钱钟书的散文 3出现了各种散文流派。 如“小女人散文” “学者散文” “文化大散文”等,小女人散文,“小女人散文”这个名称是在上海获得的,但从文本来说,最早出现却是在广东。 代表作家:

4、黄爱东西、黄茵、张梅、石娃 素素、兰妮、莫小米 她们的文章以小巧精致见长,善写身边琐事和个人心曲,小女人散文特点: 一、以自我生活为中心,多写身边小悲欢,如一道好吃的菜,一件漂亮的衣服等。 二、多有小资情调,展现优雅精致的小资生活 三、精神贫乏、内容雷同。,打工散文,自年月日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开发表以来,岭南的深、珠、汕、厦成了全国瞩目的四个经济特区,促使了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藉此,岭南这片热土不仅成为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诱惑了大批内地人特别是农村青年借势涌入,据统计,到2006年为止,中国的打工人群已达到1.3亿,其中不少有感觉、有悟性、有表达冲动的打工者开

5、始握住了手中的笔墨,点点滴滴诉说打工者的喜怒哀乐。“打工文学”开始被关注,,“打工文学”的命名由深圳特区的评论家杨宏海最早提出,他认为打工文学是反映打工族这一社会群体生活和思想感情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并指出写作主体应该是打工群体中的文学青年。,打工文学发展阶段:一、深圳的特区文学率先发表了这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打工文学作品, 并推出了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打工妹安子。 二、到19952000年之间,打工文学也随着经济浪潮走向市场化, 打工题材的影视作品和流行歌曲风靡大街小巷,打工文学的代表性作打工世界:青春的涌动被结集出版。,三、新世纪以来,新设立的进城务工青年的“鲲鹏文学奖”,标志着一直处于草

6、莽状态的打工文学开始受到官方认可,这对于艰辛奋斗在底层的打工作家们而言无疑是一种社会认同,打工文学的主要刊物:佛山文艺、打工族、打工知音、江门文艺、打工妹、湛江文艺、大鹏湾,文化散文,一、具有相当的思想性。 二、深厚的文化沉淀 三、关注的都是历史文化的宏大的事物,进行的是宏大叙事。 四、体制比较庞大,篇幅比较长。 五、具有相当知识性的典雅的书面语。,打工代表作家: 第一代打工作家:安子、张伟明、周崇贤等,新一代作家:王十月、曾楚桥、郑小琼、戴斌、秦锦屏等。,打工散文特点:一、对打工生涯“苦难”的敏感与对都市工业文明非人性化的质疑成为诸多打工散文释放一己之痛的出口,也不经然成为我们了解这个时代沉

7、默大多数的重要证据,郑小琼的散文铁就是这么一种感同身受切入苦难的典型文本。,二、在揭示苦难、质疑都市、回望故乡的同时,自我放逐的打工者仍有着强悍契入都市内部的渴望,有着成为都市人的梦想 “东莞对于每一个外来人来说,它的胸怀时刻都敞开着,对年轻人来说充满了诱惑也充满着机会。”(郑小琼东莞的味道、“无论这个小镇是否接纳我,也无论我是否喜欢它,我都要想办法把自己的身影像钉子一样钉入它的身体,除此之外我别无选择。”(王十月在南庄),三、岭南打工散文的作者来自多来自岭南之外的内陆,他们是岭南的新移民,徘徊在岭南与遥远故乡的边缘,他们没有熏染过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也因此卸下了固有的文化包袱,他们多在内陆完成了自身的人格建构,但又脱离了熟稔的文化环境,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新质岭南文化的强悍冲击,进入岭南都市后,他们身处其中,又神游其外,不能不以另一种目光来触摸被世代岭南文人吟咏过的岭南。,四、打工散文的写作方式更倾向于浅白的叙事,文章的风致大多粗犷而平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