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王洪岩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7409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王洪岩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王洪岩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王洪岩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王洪岩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王洪岩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王洪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王洪岩(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神经外科引流管护理 王洪岩王洪岩 2016.03 引流管种类引流管种类 脑室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腰大池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硬膜下引流管 创(瘤)腔引流管创(瘤)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护理脑室引流管护理 概念概念 脑室穿刺术和持续引流术 脑室穿刺术和持续引流术 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病人进行急救和诊断的措施之一。通过穿刺 放出脑脊液以抢救脑危象和脑疝;同时有效地减轻炎性液、血性液对 脑室的刺激,缓解症状,为继续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 是对某些颅内压增高病人进行急救和诊断的措施之一。通过穿刺 放出脑脊液以抢救脑危象和脑疝;同时有效地减轻炎性液、血

2、性液对 脑室的刺激,缓解症状,为继续抢救和治疗赢得时间。 颅内压颅内压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成人0.691.96kpa (70200mmhg)儿童0.490.98kpa(50100mmhg)。颅内容物由 颅组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成人0.691.96kpa (70200mmhg)儿童0.490.98kpa(50100mmhg)。颅内容物由 颅组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脑脊液脑脊液 1、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沉淀的液体为脑脊液 。正常400500ml/日。 1、流动于脑室、中央管、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无沉淀

3、的液体为脑脊液 。正常400500ml/日。 2、脑脊液循环通路2、脑脊液循环通路 目的目的 1、治疗脑室内出血。1、治疗脑室内出血。 2、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2、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脑内高压危机状态。 3、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3、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4、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 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4、脑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 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适应症适应症 脑积水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室内占

4、位性病变 后颅窝占位巨大手术前减压 收集脑脊液作实验室检查 测量颅内压,检测动态颅内压变化。 禁忌症 凝血功能障碍 穿刺部位感染 濒死危重患者(已经无自主呼吸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需慎重 大脑半球占位性病变、怀疑侧脑室受压变形移位者。 穿刺部位穿刺部位 前角穿刺,后角穿刺,侧方穿刺 护理要点护理要点 护理要点护理要点 4、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牵拉、受压、扭曲、折叠、成角,定时由近段向远端 挤压。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脑脊液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 明引流通畅;反之不畅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 出,应查找原因。颅内压低,可去枕平卧,适当补液。引流

5、管被小血快、挫 碎的脑组织、脓拴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向外抽吸。管口 贴附于脑室壁,可变动头部位置。引流管在脑室内盘曲成角,CT或X-线检查可 4、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牵拉、受压、扭曲、折叠、成角,定时由近段向远端 挤压。若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脑脊液随病人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 明引流通畅;反之不畅 。搬运病人时:暂夹闭引流管。若引流管内无脑脊液流 出,应查找原因。颅内压低,可去枕平卧,适当补液。引流管被小血快、挫 碎的脑组织、脓拴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向外抽吸。管口 贴附于脑室壁,可变动头部位置。引流管在脑室内盘曲成角,CT或X-线检查可 确定,确

6、定后手术重新调整。 5、体位: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30度。引流管需同时抬高。保持与 侧脑室的距离。 确定,确定后手术重新调整。 5、体位: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将床头抬高15度30度。引流管需同时抬高。保持与 侧脑室的距离。 护理要点护理要点 6、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并准确记录: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 。异常: 1)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 物提示颅内感染,应放低引流袋(约低于侧脑室7cm)以引流感染脑脊液,并 送标本化验。 2)血性脑脊液或原有的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脑室内继 续出血,应及 时报告医生性止血处理。 6、密切观察引流液颜色、

7、性质并准确记录: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 。异常: 1)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 物提示颅内感染,应放低引流袋(约低于侧脑室7cm)以引流感染脑脊液,并 送标本化验。 2)血性脑脊液或原有的血性脑脊液颜色加深,提示脑室内继 续出血,应及 时报告医生性止血处理。 7、严格无菌操作,应用抗反流引流管,遵医嘱换引流袋。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和密闭性,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 必要时作 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7、严格无菌操作,应用抗反流引流管,遵医嘱换引流袋。保持整个装置无菌 和密闭性,搬动病人时先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 必要时作

8、 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护理要点护理要点 8、术后血肿腔的淤血及凝块及时引流和引流充分是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关键。协 助医生进行尿激酶注入溶凝操作,注入尿激酶后护士遵医嘱严格掌握夹管时间 (3060min),在夹管其间患者头部侧卧、平卧交替,每510min中更换一次 ,利于血凝块的充分溶解。打开引流时,由近端开始向远端挤捏引流管,促进 引流,预防血凝块堵塞。 8、术后血肿腔的淤血及凝块及时引流和引流充分是患者脑功能恢复的关键。协 助医生进行尿激酶注入溶凝操作,注入尿激酶后护士遵医嘱严格掌握夹管时间 (3060min),在夹管其间患者头部侧卧、平卧交替,每510min中更换一次 ,利于血凝块的充分

9、溶解。打开引流时,由近端开始向远端挤捏引流管,促进 引流,预防血凝块堵塞。 9、拔管: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5-7天。颅内压逐渐降低应及早拔管 。拔管前应9、拔管: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5-7天。颅内压逐渐降低应及早拔管 。拔管前应 先夹管24-48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再次升高。若 病人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立即开放并放低引流管,通知 医师。无上述症状出现即可拔管。拔管后加压包扎伤口处,注意穿刺伤口有无 渗血渗液及脑脊液漏出;严密观察有无意识、瞳孔变化,失语或肢体抽搐,发 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先夹管24-48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通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再次

10、升高。若 病人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立即开放并放低引流管,通知 医师。无上述症状出现即可拔管。拔管后加压包扎伤口处,注意穿刺伤口有无 渗血渗液及脑脊液漏出;严密观察有无意识、瞳孔变化,失语或肢体抽搐,发 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要点观察要点 牢靠? 引流液? 通畅? 一般情况 意识 瞳孔 生命体征 肢体活动 言语等 引流相关 搏动是否良 好? 引流量 引流液性状 是否无菌? 高度是关键 适当高度 目的 拔管指征拔管指征 好转或进一步手术 需要24-48h 治疗效果 细胞数,蛋白 拔除脑室外引流或分流手术 抬高及试闭管 患者症状意识等改善 脑脊液性状好转 腰大池引流管护理 腰大

11、池置管引流术目的 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脑脊液 外引流是专门设计从腰大池引流 脑脊液的引流系统,它可以安全、 有效地将血性或感染性脑脊液引 流干净,或术中行腰大池引流脑 腰大池穿刺置管持续脑脊液 外引流是专门设计从腰大池引流 脑脊液的引流系统,它可以安全、 有效地将血性或感染性脑脊液引 流干净,或术中行腰大池引流脑 脊液快速降低颅内压,增加手术 野显露,减少脑牵拉伤及术后并 发症发生。 脊液快速降低颅内压,增加手术 野显露,减少脑牵拉伤及术后并 发症发生。 适应症适应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感染 颅内感染 脑脊液漏 脑脊液漏 术后残血引流术后残血引流 脑室引流管超过7天,需要继续引

12、流者。脑室引流管超过7天,需要继续引流者。 禁忌症 怀疑有颅内高压者,特别是有脑疝危险者忌行腰椎穿刺。怀疑有颅内高压者,特别是有脑疝危险者忌行腰椎穿刺。 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 躁动不安、不能合作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者。躁动不安、不能合作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者。 应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应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 置管 置管 在腰椎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 后,将直径1的韧硅胶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隙内46观察脑脊液呈流通状态 后,在穿刺局部缝1针,交硅胶管于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于引流袋(瓶)即

13、 在腰椎34或腰45椎体间,用硬脊膜外穿刺针行穿刺术,见脑脊液流出 后,将直径1的韧硅胶管放入腰椎管蛛网膜下隙内46观察脑脊液呈流通状态 后,在穿刺局部缝1针,交硅胶管于以固定,以防脱出,将该管外接于引流袋(瓶)即 可.可. 护理要点护理要点 1、体位:绝对卧床,但可左右翻身,病情允许可抬高床头。变动体位时,暂时夹闭 引流管,变动后引流袋高度要随之改变,以避免脑脊液引流急剧增多,引起脑组织 可能移位。积极消除引起颅内压急剧变化的因素,如控制病人咳嗽,保持大小便通 畅等。 1、体位:绝对卧床,但可左右翻身,病情允许可抬高床头。变动体位时,暂时夹闭 引流管,变动后引流袋高度要随之改变,以避免脑脊液

14、引流急剧增多,引起脑组织 可能移位。积极消除引起颅内压急剧变化的因素,如控制病人咳嗽,保持大小便通 畅等。 2、置管后有神经根症状者,如:疼痛、麻木,适当镇痛。引流管拔出后症状会消失。 3、带管时间:一般为14天,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月。 2、置管后有神经根症状者,如:疼痛、麻木,适当镇痛。引流管拔出后症状会消失。 3、带管时间:一般为14天,特殊情况可延长至1月。 其余护理如:引流速度、量;引流管高度、拔管等护理同脑室引流管。其余护理如:引流速度、量;引流管高度、拔管等护理同脑室引流管。 硬膜外(下)引流管硬膜外(下)引流管 创(瘤)腔引流管创(瘤)腔引流管 局部解剖 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外血肿

15、(CT影像“梭形”)硬膜外血肿(CT影像“梭形”)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 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多与颅骨线性骨折有关。 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部分患者需置入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 内板相贴,外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秘物的同时也 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引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 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左右,多与颅骨线性骨折有关。 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部分患者需置入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 内板相贴,外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秘物的同时

16、也 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引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硬膜下引流管 硬膜下血肿(CT影像“月牙形”) 硬膜下血肿(CT影像“月牙形”)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占颅内血肿 的40%左右,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 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损害,占颅内血肿 的40%左右,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3周以上 出现症状,为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及小儿,占 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术后置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空囊内残留 的血性液或血凝快,以利脑组织膨起。 常在伤后3周以上 出现症状,为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老年人及小儿,占 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术后置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空囊内残留 的血性液或血凝快,以利脑组织膨起。 创腔(瘤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