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等其他病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4067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狂犬病毒等其他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狂犬病毒等其他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狂犬病毒等其他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狂犬病毒等其他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狂犬病毒等其他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狂犬病毒等其他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狂犬病毒等其他病毒(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题,1.简述狂犬病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 2.人被狂犬咬伤,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 3.名词解释: 内基小体(negri body)。 4.乳头瘤病毒主要引起哪些疾病?,第34章,其他病毒,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第三节 细小DNA病毒(parvovirus),第四节 痘病毒(poxvirus),2011年2月26日晚10时许,南明公安分局特警大队接到电话称:“一男子冲进贵阳市花果园后街夜市,对过往市民龇牙咧嘴,见人就咬,先后咬伤两位市民,请特警队支援”。,狂犬病是人和动物共患疾病,一旦发病

2、,病死率极高。我国是世界上狂犬病发病较多的国家,也是记载本病最早的国家。,中国狂犬病发病数全球第二,死亡率近100% 疫情最严重的5个省份分别是广西、贵州、四川、湖南和广东。,“子弹状”,-ssRNA病毒,螺旋对称,有包膜及刺突,1. 形态学特征,2. 病毒复制,一、生物学性状,能在很多体细胞上复制,与乙酰胆碱受体有特异 亲和作用 吸附后靠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由病毒RNA聚合酶转录出5个mRNA 在内质网出芽方式释放,一、生物学性状,在感染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增殖,形成内基小体(Negri body),有诊断意义,3. 培养特性,* 易感动物范围大 家畜(狗、猫) 野生动物(狼、狐狸、猴、蝙蝠等

3、),一、生物学性状,4. 毒力变异,* 野毒株(Wild strain)or 街毒株 * 固定毒株(Fixed strain) 对家兔致病力强 但对人和犬的致病力 减弱 可制成疫苗,一、生物学性状,5. 抵抗力,抵抗力不强:酸、碱、脂溶剂、肥皂水、去垢剂 60C 30 min或100C 2 min可灭活。 * 在脑组织中室温或4可持续12周。,一、生物学性状,*易感动物: 家畜和野生动物 蝙蝠可能是重要的储存宿主,1. 致病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患病动物咬伤致病,发病率为30%60%。 *一旦发病,死亡 率达100%。,二、致病性与免疫性,咬伤、抓伤,唾液黏膜,二、致病性与免疫性,通过神经

4、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排出病毒,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At last virus travels up spinal cord to brain,3.沿周围传入神经上行, 到达脊根神经节繁殖。,Viruses enter via animal bite,2. 病毒在咬伤部位的横 纹肌细胞内缓慢增殖。,4. 病毒在脊根神经节 内快速、大量繁殖。,5. 侵犯脑干、小脑处 的神经元,肿胀、变形,6. 病毒沿 传出神经侵 入各组织。 引起迷走神 经核、舌咽 神经核、舌 下神经核受 损,导致

5、呼 吸肌、吞咽 肌痉挛。,Rabid dog,BITE,* 潜伏期通常38周 * 恐水症,后转入麻痹昏迷、最后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而死亡,2.临床表现,二、致病性与免疫性,恐水症 极畏饮,饮而不能下咽,潜伏期 前驱期 兴奋期 麻痹期,* G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抗体,中和游离病毒。 * 疫苗接种对预防该病有效。 * 抗体对细胞内病毒无作用,可能会因病理免疫加重疾病,3. 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临床表现病史诊断 *观察咬人动物710天,如观察期间动物发病,取动物脑部海马回查病毒抗原或内基小体 *特异性免疫荧光识别病 毒抗原 *核酸扩增检测病毒核酸,三、微生物学检查法,预防免疫,越早越好,一旦感

6、染 (被动物致伤),一旦与外周神经结合,病毒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一旦症状出现,病毒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死亡几乎不可避免,潜伏期,感染,前驱症状,临床症状,昏迷和死亡,在侵入神经系统前及早采取措施,侵入神经系统后没有任何有效手段阻止病程发展,Anti-rabies vaccination certificate,四、防治原则,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第三节 细小DNA病毒(parvovirus),第四节 痘病毒(poxvirus),* 球形,无包膜,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 核酸为双链环状DNA * 病毒样颗粒(VLP),一、生物学性状,* 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感染为主。 * 所致疾病较为常见的是尖锐湿疣,是一种性传播疾病(STD)。 *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中有一部分可能导致恶性肿瘤,宫颈癌(HPV16/18)、喉癌、皮肤癌等。,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疣 Warts,* 核酸检测 DNA分子杂交 * 血清学试验 VLP-ELISA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治疗方法 局部涂药 用激光、冷冻、电灼或手术等方法除去疣体 * 预防 VLP疫苗或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四、防治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