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63220 上传时间:2018-12-09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感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毒(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道病毒,教学目标 1.掌握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结构、流行及防治 2.了解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风疹病毒,呼吸道病毒,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中增殖,继而引起呼吸道感染及其他器官损害的病毒的总称。 人类大约90%以上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特点 传播快 传染性强 发病率高 可反复感染 常可造成流行,呼吸道病毒,正粘病毒: 流感病毒 副粘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其他病毒: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重点,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流感的危害,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 引起的并发症严重 全球每

2、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重症流感的病死率为81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60%。 容易变异,人群缺乏持久免疫力。,概 述,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可引起人和动物(牛、马及禽类等)的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包括甲、乙 、丙3个型 。甲型流感病毒是人和禽类流感最重要的病原体。在引起人类流感的历史上最重要,它流行最为频繁,并且播及全球 乙型流感病毒对人类致病性弱,常表现为局部爆发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引起普通感冒,很少流行,形态与结构,形态: 球形或丝状 ( 初次从病人体内分离出的病毒) 直径为80120nm 核衣壳呈螺旋对称 有包膜,结构,由内向外分为三层:,1.核心:单负链RN

3、A,分节段,病毒在复制中易发生基因重组,导致新病毒株出现。这是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引起流行的根本原因。 2.衣壳:病毒核蛋白(NP)呈螺旋对称。 3.包膜:甲、乙型流感病毒包膜上镶嵌有两种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是划分流感病毒亚型的依据。即表面抗原,抗原性极不稳定,常发生变异,与流行有关。,包膜刺突,HA:呈柱状,HA能凝集红细胞,引起血凝;可吸附宿主细胞,与宿主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结合;具有免疫原性,可诱生血凝抑制抗体,中和病毒,并且抑制血凝。 NA:呈蘑菇状,破坏细胞膜上病毒特异性受体,使病毒解离,利于成熟病毒释放和扩散。,流感病毒分型及分亚型的依据,1.根据核蛋白N

4、P和M蛋白抗原性不同, 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 甲型病毒根据NA和HA抗原性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 2.甲型流感病毒: 从禽类鉴定出15个HA亚型(HlHl5),9个NA亚型(NlN9)。在人群中流行的有Hl、H2、H3和 Nl、N2。 3.乙型、丙型流感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亚型。 4.流感病毒命名法: 型别/宿主/分离地点/病毒株/序号/分离年代(HA与NA亚型号),如A/HongKong /1/68(H3N2),感染人的主要流感病毒,甲型: H3N2亚型 H1N1亚型 H5N1亚型 乙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变异及意义,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易于发生变异。 1.最易发生变异的是甲

5、型流感病毒。变异的物质基础是HA和NA, HA变异更快;两者变异可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出现。小变异引起小流行,大变异引起大流行。其流行规模的大小取决于病毒表面抗原变异幅度大小。 2.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是从量变逐渐到质变。 3.流感病毒抗原变异有两种形式: 抗原漂移 抗原转换,抗原漂移,变异的幅度小, 系量变,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小于1%,由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引起,并与人群选择力有关,每25年出现一个新变异株,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抗原转换,变异幅度大,HA、NA氨基酸的变异率为20%50%,属于质变,由于基因组发生重新排列引起,导致新亚型产生,引起流感大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 有一种学说认

6、为: 新亚型是人流感病毒与动物流感病毒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培养特性,在鸡胚(羊膜腔、尿囊腔)中生长良好,较弱。 不耐热,56 30min即被灭活,室温下很快丧失传染性, 04能存活数周。 对干燥、紫外线等敏感。,抵抗力,致病性,所致疾病: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潜伏期:1-4天,(1) 传播方式: 人-人,动物-人 传播途径: 飞沫,接触,甲型流感病毒传播示意图,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侵入机体。 结果: 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充血水肿 表现: 突然起病、畏寒、发热、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疲乏无力,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全身症状与病毒代谢过程产生的毒性

7、物质、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和细胞因子有关。病毒仅在局部增殖,一般不入血。年老体弱、抵抗力较差的患者常继发细菌感染,季节性流感致病机制,局部炎症,呼吸道局部感染, 不引起病毒血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病毒:以H5N1型为主, 传播途径:禽类人, 症状: 急性起病,高热,类似普通流感。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有些患者可发生眼结膜炎。 特点:可以侵犯全身多个系统。病死率高达33%,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 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 胸腔积液, 全血细胞减少, 肾功能衰竭, 败血症,休克等多种并发症, 严重者可因出现多脏器衰竭而导致死亡。,高致病性禽流

8、感的可能致病机制,病毒组织嗜性改变,侵犯全身多个器官 病毒抑制干扰素的产生 细胞因子风暴 肺部过度炎症反应,免疫性,抗HA抗体为中和抗体,能阻断病毒吸附,防御病毒侵入细胞,仅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力。 抗NA抗体能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阻止病毒在细胞间扩散。 呼吸道局部分泌的SIgA抗体能清除呼吸道病毒、抵抗再感染。 病后对同型病毒有短暂免疫力,可维持12年,对新亚型均无免疫力。,微生物学检查法,1.快速诊断 检测病毒抗原: 取材:鼻粘膜,呼吸道脱落上皮细胞 免疫荧光法、ELISA 检测核酸:RT-PCR,2.血清学 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检测抗体效价,如果后者比前者升高4倍以上,可作出诊断。

9、,3. 病毒分离鉴定 取急性期患者咽嗽液或鼻咽拭子,加抗生素处理后,放冰瓶内送实验室 接种鸡胚 接种培养细胞,防治原则,1.隔离与治疗流感患者是减少发病和传播的有效措施。 2.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公共场所用乳酸蒸气进行空气消毒。 3.接种流感疫苗, 可获得对同一亚型病毒的免疫力,免疫可维持6个月至1年。目前使用的流感病毒疫苗有灭活和减毒活疫苗。疫苗接种: 流感疫苗含有三个流感病毒株成分: 1株H3N2病毒(甲型), 1株H1N1病毒(甲型), 1株乙型病毒 每年由WHO确定疫苗中的病毒株。 4.金刚烷胺、达菲和板蓝根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流感药物。发病24-48h内使用可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抗

10、流感病毒药物,金刚烷胺:M2阻滞剂 奥司米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 干扰素 中药:清热解毒 板蓝根、大青叶、连翘、鱼腥草,等,对流感患者使用青霉素,根本目的是为了对抗继发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PPA(苯丙醇胺)会引起心脏早搏,癫痫,脑溢血等心血管不良反应,故含PPA的药物已禁止使用,如康泰克,感冒灵胶囊等,19181919 “西班牙流感”(H1N1) 2000多万人死亡 19571958 “亚洲流感”(H2N2) 280万人死亡 19681969 “香港流感”(H3N2) 103万人有生命危险 1977 (H1N1、H3N2),历史上曾发生的流感大流行,1918 “Spanish Flu”

11、 Pandemic,Type A virus (H1N1) 20-50 million deaths worldwide Seven times as many people died of influenza than in the First World War,1918流感大流行,很多死亡病例为青壮年。,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墨西哥城地铁里,乘客个个戴着蓝色口罩。,此次流行的猪流感病毒是A型流感病毒,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包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同时拥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特征。 美国和墨西哥的绝大多数患者并未接触过猪。 这种病毒已被

12、证实经由人-人形式传播。,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分为低致病性和高致病性 低致病性:占大多数 高致病性:占少数,导致禽类的严重疾病和大量死亡。 H5N1, H7N7, and H7N3,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低致病性:轻微症状(结膜炎),流感样症状。 H7N7, H9N2, and H7N2 高致病性:症状不等: 轻微 (H7N3, H7N7),严重肺炎,致命 ( H5N1) 感染途径:直接接触生病、死亡的禽类。,自从2003年11月, 报道了接近400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亚洲,非洲,大洋洲,欧洲,近东。 美国尚未发现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其他呼吸道病毒,麻疹病毒,麻疹

13、,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至天。 出疹前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在摄氏度以上),伴有怕光,流泪、流鼻涕和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 至天后鼻炎、咳嗽加重、眼结膜充血,口腔颊黏膜出现大小不等的白色斑点(koplik斑)。,Koplik spots Koplik spots are a prodromic (前驱的)viral enanthem(黏膜疹) of measles manifesting on the first day of rash. They are characterized as clustered, white lesions on the b

14、uccal(颊的) mucosa near parotid ducts and are pathognomonic(特定的) for measles.,麻疹出疹特征,发病3天后,出现特征性米糠样皮疹 先颈部,后躯干,然后四肢 发疹一般持续至天。 疹子出齐后即开始消退,体温随之下降,身体逐渐恢复正常。 退热后疹子脱屑,疹退后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发症,并发细菌性感染(患儿死亡主要原因) 细菌性肺炎 支气管炎 中耳炎 迟发型超敏反应,脑脊髓炎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少见),风疹病毒,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所致,发热及上呼吸道炎症轻,发热后至天出疹,至天后消失,不脱屑。 出疹期有耳后颌淋

15、巴结肿大现象, 并发症少。 最严重的危害:先天性风疹综合征,A rubella rash on a childs back,Face of adult with rubella.,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Deafness Cataracts Heart defects Microcephaly Mental retardation Bone alterations Liver and spleen damage,A newborn displays a rash due to rubella. The child also has Congen

16、ital Rubella Syndrome, which can cause blindness, deafness and neurologic impairment.,An infant has cataracts in his eyes from 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腮腺炎病毒,腮腺炎,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致病机制,呼吸道传播 在鼻咽部和局部淋巴结中复制 产生病毒血症 多器官感染,腮腺炎对机体的严重危害并不只是腮腺本身,而是它的并发症,应高度警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