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秦汉文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5472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4.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秦汉文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第四讲:秦汉文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第四讲:秦汉文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第四讲:秦汉文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第四讲:秦汉文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秦汉文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秦汉文学(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诸子散文发展脉络: 语录体论辩体专题性议论文 孔子思想:“礼、仁” 历史散文: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 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春秋笔法; 左传写人记事:扪毛而辨骨,望表而知里;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 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汉文学,教学重点: 1、汉乐府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汉赋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3、古诗十九首 羁旅情怀,思妇闺愁 4、史记 实录精神,秦代文学:李斯,秦朝短暂,加之实行极端文化政策,文学创作可谓空前冷落,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李斯,“由现存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 “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刘勰 文字特点:铺

2、陈排比,纵横议论,逻辑性强,富有文采。,绪论一:作家群体的生成与维系,1、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柏梁体)柏梁体.doc 汉代官学与私学在讲授五经,解读辞赋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作家;采用推荐与考试相结合录用人才的办法。 2、文化机构“汉乐府”的设置对作家群体的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鸿都门学是灵光武帝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专门学习辞赋书画。学生一度多达千人。灵帝下诏,为在鸿都门就学的乐松、江览等32人图像立赞,用以激励学者。这种专门培养文学和艺术人才的学校,在历史上是首创,是汉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绪论二: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苞括宇宙、总览天人、纵观古今、气势恢宏。 2、

3、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与圣主贤臣的人生理想。 3、对历史机遇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4、批判反思与歌功颂德的更迭。 汉大赋! 5、文人的独立与依附。 6、从浪漫到现实。,一、汉乐府,“乐府”的涵义辨析: 最初指的是主管音乐的官府。汉代人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在魏晋以后被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的有不合乐的,也一概称为“乐府”。 在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宋元以后, “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乐府朝廷音乐楚调为主 太乐郊庙之曲雅颂古乐,二、乐府诗的内容,1、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2、苦

4、与乐的深刻揭示。 3、乐生恶死的充分展示。,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合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 来入门,怅欲悲; 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 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 “他家但愿富贵

5、,贱妾与君共哺糜。 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2、苦与乐的深刻揭示,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红楼梦中“白玉为堂金作马”就是由此演化而来。,3、乐生恶死的充分展示,薤露 薤(xie)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 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 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小结:两汉乐府诗在表现人世间的苦与乐、两性关系的爱与恨时,受诗经影响较深,有国风、小雅余韵;在抒发乐生恶死

6、的愿望时,主要继承楚文化传统,是庄骚的遗响。,三、汉乐府的艺术成就,1、汉乐府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现实主义传统,正如班固所言“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2、汉乐府有抒情诗,也有叙事诗,但数量多,成就大的还是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上山采蘼芜。 3、汉乐府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刻画上,显示了娴熟的技巧,塑造了许多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 4、汉乐府语言浑朴自然,言近旨远,保留了口语的特点,颇有表现力和生活气息。,诗体演变: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两汉乐府诗对中国古代诗歌样式的嬗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七言诗歌的过度。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样式的变革往往和流行的音乐曲调有关。两汉乐府诗最初

7、是配乐歌唱的 ,它之所以在诗体和形式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句,既是诗歌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有乐曲的因素发挥作用。,影响因素,1、楚声使诗歌三、七言化。楚声演奏骚体诗,稍加改造就成为三言或七言。 2、北狄西域之曲使诗歌杂言化 3、中土五言歌谣对乐府诗影响也较大,四言诗经: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七言楚辞: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司马迁的生平和他对历史与社会的理解,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

8、想家、文学家。,父司马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家学渊博,读万卷书(通晓百家),“年十岁则诵古文”。 转益多师,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 阅读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古老的有关三代的典籍,下至西汉盛世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至于诸子百家的著作,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史料,乃至朝廷的公文档案。,行万里路(知人论世),考察历史遗迹 司马迁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对历史真相探根求源。会稽遗址;长沙水滨;登封许由;楚地春申宫;丰沛之地;曲阜庙堂等。 接触与历史有关的人物 交游进一步丰富了史记的材料来源,加深了对某些历史人物、民风民俗的 印象和理解。 薛地多暴桀子弟

9、;齐地民性豁达; 鲁地多缙绅之士。,子承父命述史,父亲重托 父司马谈临终前对司马迁说:“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俯首流涕,向父亲表示:“小子不敏, 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太史公自序,蒙受“李陵之祸”,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后数日,陵败书闻。主上为之食不甘味,听朝不怡。大臣忧惧,不知所出。仆窃不自料其卑贱,见主上惨怆怛悼,诚欲效其款款之愚,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能得人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能过也。身虽陷败,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于汉。,活着还是不活,这是一个值得选择的问题,生或死成为司马迁最困难的抉择。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10、,与蝼蚁何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 这是说此时就死,也就成全了残暴的权力对自己的人格和存在价值的彻底抹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古者富贵而名摩(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无数的生命存在过然后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富贵者也不能逃脱身死名灭的结局,唯有卓杰之士在这世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 撰作史记曾经有过各种其他的理由,此刻它成为对君主的淫威和残酷的命运的有力反抗。,正史中未载司马迁卒年,有人认为这是司马迁善终的证明,也有人认为这恰恰说明司马迁死得不明不白大有疑问。 史记集解东汉学者卫宏汉旧仪注云 :“司马

11、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李陵降匈奴故下蚕室,有怨言,下狱死。葛洪西京杂记也有相类似的记载。,司马迁之死,史记的叙事艺术,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模式 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3、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4、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模式,写史记宗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了这个目的,司马迁创造了一个模式: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机构框架。 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十二本纪为纲领,八书、十表为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了网络。世家与本纪的关系:“二十八宿环北拱,三十辐共一毂”太史公自序至

12、于七十列传则是天宇中北斗,二十八宿以外的星辰。,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与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帝王侯,根据政治地位决定入选本纪还是世家。但情况又不尽然。 西汉惠帝贵为天子,但却是吕太后本纪 项羽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项羽本纪 孔子没有侯爵,陈胜自立为王,二人都选列世家。 司马迁可谓独具慧眼,对历史事实充分尊重的基础上,做出合乎逻辑的归纳。,3、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项羽自叹“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司马迁则探因为:“自矜攻伐,奋其私智”、“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探索缘由:李斯列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庞

13、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这是一件生活琐事,却集中反映了李斯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为了摆脱厕鼠的处境成为仓鼠那样的食利者,矛是向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前往秦国游说。在和荀子告别时又说道: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坦率,和他把厕鼠、仓鼠进行对比时所发的感慨一脉相承。,4、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史记字字血,声声泪,如歌如泣,如泣如诉。 李陵事件是成就了司马迁还是毁了他呢? 李陵成就了其文学价值,毁掉了它的史学价值。 史记既有浪漫主义色彩又有现实主义情怀 。霍去病、卫青得驱匈奴七百里,然而史记中记载的是某年某月战于某地杀敌多少

14、。一笔带过,汉武帝可以处死司马迁却难以改变它的记录方式。写李广射石十分精彩,矢可没羽。 开创以人物为本位来写历史的传统!,史记的思想内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继续了从皇帝到汉武帝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它主要以人物传记的体例在线了广阔的历史生活画面。 1、实录精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 2、它通过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以及由人物组成的社会关系,形象地表现了时代丰富的社会内容。 3、作者思想倾向鲜明,歌颂了那些对历史有贡献的英雄人物和具有某种值得肯定的品行的历史人物。同时还批判与暴露了丑恶腐朽的社会势力。具有善恶分明的价值尺度和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

15、,项羽、刘邦性格命运简析,项羽的英雄本色,非政治的天赋人格 项羽的阿格琉斯之踵。 欲谋帝王政治大业,而非政治中人。 鲜明的人格魅力 真与美。出身;心机;能力;性情;坦诚与机谋/猥琐与高贵/下做与骄傲/怯懦与勇武。 项羽对侍妾虞姬、乌骓马的态度,刘邦对父亲、对吕后、对戚夫人。,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向死而生,坚守信念。 屈子披发徜徉,抱石沉江;荆轲悲歌易水,一去不返;项羽可以逃脱却以无颜见江东父老,拔剑向颈;李广并无必死之罪,只因不愿以久经征战的余生受辱于刀笔吏,横刀自刎赵世家中为保护赵氏孤兒而付出巨大牺牲的义士的公孙杵臼、程婴等等。,一念之差。有所为有所不为。 负疚感、尊严感,并甘于为此付

16、出代价。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帝业方寒垂手成,何来四面楚歌声。 兴亡瞬间同儿戏,从此英雄不愿生。(清人卢润九),人物形象具有影响深远的共性,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是不幸的 ,他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为众多悲剧人物立传,寄寓自己深切的同情。 司马迁对那些在历史上虽有卓越贡献,终因无人奖掖而难以扬名的布衣平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侠客:聂政 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曹沫想要杀齐桓公,没杀成,只是威迫他归还鲁国土地 专诸杀了吴王僚,因为公子光想要当皇帝 豫让想要杀赵襄子,因为豫让想要为智伯报仇 聂政杀了韩国宰相侠累,因为聂政想要为严仲子报仇 荆轲想要刺杀秦王,迫使秦王归还太子丹的土地。 太史公曰: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