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兴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541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课 东汉兴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3课 东汉兴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3课 东汉兴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3课 东汉兴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3课 东汉兴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课 东汉兴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东汉兴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情境导入,汉武帝以后,统治阶级日益腐朽,西汉开始从强盛走向衰落。到公元前后,阶级矛盾异常激烈,西汉政权已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可救药了。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东汉后期为什么会爆发黄巾起义?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王莽画像,刘秀画像,公元9年公元23年,公元25年,合作探究,,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一、“光武中兴”,(一个朝代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史称“中兴”),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n)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

2、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汉光武帝对于面临的困境,他又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巩固他的政权?,社会经济凋敝、社会矛盾尖锐,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构。,深得民心 以民为贵 简政安民,2、措施,,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监督,惩处贪官污吏,说一说,汉光武帝采取的上述措施,有何作用?,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回 回复与发展。 “光武中兴”,古代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1)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3)统治者善于用人; (4)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

3、 一,行之有效的政策长期坚持等。,议一议,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看一看,议一议,二、外戚、宦官专权,,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皇帝即位年龄普遍偏小,在位时间不长。 宦官和外戚轮流专权执政 皇权衰弱、朝政混乱,三、黄巾起义,时 间:公元184年 领导人:张角 原 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激化 结 果:起义失败 影 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中央政权名存实亡,课堂小结,1.东汉的建立 2.中兴的措施,外戚、宦官 专权,黄巾起义,“光武中兴”,1.轮流专政 2.政治十分黑暗,1.张角领导 2.东汉名存实亡,,P60 教材研读: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

4、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什么样的政治状况?,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 暴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谗佞奸徒,趋炎附势, 欺世盗名,反而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反映了东汉时期政治的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 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P61 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1,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乱政,朝廷腐败,时局动荡。2 自然灾害频发,农民生活困苦。,随堂训练,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刘秀,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 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 B、 C、 D、 3.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政 B.政治十分黑暗 C.出现光武中兴 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C,A,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