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一轮复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3340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索真理的历程高三一轮复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考点: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07-14年广东省高考,选择题:“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08)、“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08)、“实践与认识(14)”;非选择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09)、“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11)、“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原理”(12),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3点:,实践的主体是人(动物的活

2、动不是实践),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的不是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纯主观思维活动、物质都不是实践),考点一 实践,1.实践的概念,1、蜜蜂筑巢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学生听课学习 3、老师讲课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6、嫦娥三号的探月活动,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教育实践,第二: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发射窗口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再次重返月球的开始。发射“嫦娥三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三: 1、“

3、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事件具有什么特点? 2、中国的探月工程三步“绕、落、回”,现在还只走到第二步,没有完成第三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一: 1、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科学家研制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 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 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A从实践的构成要素看: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

4、要素:主体(人)、对象(自然界和社会)、手段(工具和设备)都是客观的。 B.从制约实践的条件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人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东西。)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A社会性,强调的是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 B.历史性,强调的是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2012苏州三校联考)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使销

5、量大增,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D,(2013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

6、因为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B,(2013安徽卷4题)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各地要大力扶持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破解当前家庭 经营中存在的“低、小、散”难题,推动传统农业升级,党和政府强调要发挥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产经营主体的作用。这表明认识是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上升过程 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A. B. C. D.,B,(2013浙江卷29题)十年前

7、,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种左右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 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实践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A. B. C. D.,D,考点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

8、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注意:意识源于物质,认识源于实践,两者从不同角度讲。,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认识从哪里来?,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能不能说:认识有两个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实践,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启示:,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教材质疑,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实践,符合,客观事物,认识,指 导,改造,不符合,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过程就是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联系的桥梁。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

9、的目的。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特别提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是认识从无到有的过程;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认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不等于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的唯一标准

10、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得亲口吃一吃,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坚决批判“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自觉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实现主客观的统一,什么是认识(了解),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C、认识形成的过程:,实践,感觉器官,感性认识,抽象思维,理性认识,5.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世界观: 正

11、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树立正确认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总之: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知识拓展: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基础(决定),反作用(双重作用) 依赖于,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原理:

12、,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加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2013四川卷8题)唐代诗人柳宗元

13、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方其知之, 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 B、 C、 D、 (2013 山东卷23题)“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人类的心灵需要到理想甚于需要物质”,C,C,(2011高考福建卷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

14、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 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 B. C. D.,A,(2014全国大纲)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

15、。这表明 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 B. C. D.,C,认识,事物,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考点三 真理,2真理的属性,1对真理的正确把握 (1)对真理客观性的认识:包括两重含义,第一,真理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是客观的;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即社会实践是客观的。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

16、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对真理有用性的认识:真理作为正确的意识,能对人们的实践起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真理必然是有用的;但“有用即真理”的观点错把“有用性”当做真理的基本属性,是一种实用主义真理观,是错误的。 2怎样正确对待错误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统一的,谬误是正确认识的先导,在批判谬误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和发展真理。,(08广东)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