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精讲试题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385526 上传时间:2018-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精讲试题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精讲试题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精讲试题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精讲试题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精讲试题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精讲试题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命题研究第二编重点题型突破篇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精讲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专题六常见的化学计算中考专题精讲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此类试题解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各原子个数。解题方法如下:例如:在化合物AxBy中,已知A、B两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b,则有:(1)AxB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xby。(2)AxBy中A、B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ax:by。(3)AxBy中A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B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m g AxBy中A元素的质量为 g。二、关于不纯物质的计算1有关混合物的计算

2、(混合物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或混合物中只有一种物质参加反应)。2原理。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纯净物质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3公式。(1)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或质量分数);(2)纯度100%;(3)纯净物的质量分数1杂质的质量分数。4注意事项。(1)化学方程式中每一项都应是纯净的物质。(2)化学方程式中每一种物质代入或算出的质量都是纯净物的质量。(3)有些参加反应的物质中还要分析是否完全反应,如反应不完全,该未反应部分质量不能按反应的质量进行计算。三、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常用的公式及注意事项:(1)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2)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体积和密度之间的换算:

3、溶液质量(m)溶液的体积(V)溶液的密度();溶质质量分数100%。注意:溶液的质量可以直接相加减,但溶液的体积不能直接相加减。(3)溶液的稀释(用水稀释)。原理: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进行溶液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要注意将溶液质量换算成溶质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所求得的物质质量都是实际参加反应的(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中考题型分类示例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例1】(2015贵阳中考)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质量为270 g,则需要氢气的质量是多少?【答案】设需

4、要氢气的质量为x。2H2O22H2O4 36x 270 gx30 g答:需要氢气的质量为30 g。有关化学方程式与溶液的综合计算【例2】(2015黔南中考)某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某不纯锌粒中含锌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锌粒样品,并取稀硫酸800 g,平均分成4份,将四份不同质量的样品加入到四份稀硫酸中,进行实验(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结果如下:实验1234加入样品的质量/g6.51319.526生成H2的质量/g0.160.320.40m(1)上表中m的数值是_。(2)试计算这种锌粒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析】分析四次实验数据,对比实验1和实验2数据,样品质量不同,但稀硫酸用量相同

5、,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样品质量成正比,说明第一次实验中硫酸过量,第三次实验中锌完全反应;对比实验2与实验3数据,样品质量不同,稀硫酸用量一样,产生氢气与样品质量不成比例,说明硫酸已完全反应,即200 g稀硫酸完全反应,可产生0.40 g氢气,所以第4次实验中样品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0 g,即m0.40。【答案】(1)0.40;(2)设13 g锌粒样品中Zn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 2x 0.32 gx10.4 g锌粒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80%答:锌粒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80%。2017中考预测演练1(2016绵阳中考)现有铁与另一种金属组成的混

6、合物1.2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 0.1 g,则混合物中的另一种金属可能是(B)AMg BAl CZn DCu21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钾溶液与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B)A8% B16% C24% D25%3(2016泸州中考)某有机物R与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实验测得的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如下表:RO2CO2H2O反应前质量/g519600反应后质量/gx0885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Ax值为5BR物质只含有碳、氢元素CR物质中碳、氢质量比为41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

7、234(2016扬州中考)以FeSO4为原料制备铁黑颜料Fe3O4(其中Fe既有2价,也有3价)的过程如下:“转化”过程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若原料中含FeSO4 9.12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理论上与FeSO4反应的NaOH溶液的质量为4.8 tB理论上“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的质量为320 kgC该方法理论上最终可以获得Fe3O4的质量为4.64 tD若“转化”过程参与反应的O2过量,则最终所得固体的质量偏小5将C、CaCO3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生成CO2的质量等于原混合物的质量。求原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解:原混合物中碳元素质量分数

8、100%100%27.27%解析:因为生成CO2的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且原混合物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为CO2,故CO2中C的质量分数即为所求。6(2016成都中考)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某工厂每天燃烧的煤含硫0.16 t,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工厂每天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解:设该工厂每天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SO2SO232 64016 t xx0.32 t答:该工厂每天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为0.32 t。7(2013贵阳中考)通过电解水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电子工业上制备高纯度硅。若要制得0.4 kg氢气,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解:设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为x。2H

9、2O2H2O2364x0.4 kg解得x3.6 kg答:理论上消耗水的质量为3.6 kg。8(2016黄冈中考)200 g稀硫酸与13 g锌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多少?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 213 g xx0.4 g则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 g13 g0.4 g212.6 g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12.6 g。9(2016河北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和熟石灰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1)实验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10_g。(2)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解:设反应生成

10、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Ca(OH)2Na2CO3=CaCO32NaOH 100 80 10 g xx8 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答: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10(2016威海中考)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同学想了解其变质情况,称取5 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30 g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向烧杯中缓缓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1.97 g,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解: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Na2CO3Ba(OH)2=2NaOHBaCO3106 80 197x y

11、 1.97 gx1.06 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21.2%y0.8 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 g1.06 g0.8 g4.74 g答:(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1.2%;(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74 g。11(2016广安中考)向160 g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40 g 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9 g沉淀,回答下列问题:(1)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_195.1_g。(2)将反应结束后的混合物过滤,滤液中溶质是_Na2SO4_(填化学式)。(3)求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解:设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CuSO42NaOH=Cu(OH)2Na2SO4160 98x 4.9 gx8 g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答:原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