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滑脱预案与处理流程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61345001 上传时间:2018-11-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道滑脱预案与处理流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管道滑脱预案与处理流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管道滑脱预案与处理流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管道滑脱预案与处理流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管道滑脱预案与处理流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道滑脱预案与处理流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道滑脱预案与处理流程(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护理部一、防胃管(鼻饲管)滑出的预案(一)严格按护理操作常规置胃管,做好刻度标识,写好日期、时间。(二)妥善固定胃管1.用新法固定将胃管贴于面部2.若为持续负压吸引者,吸引皮条则要用橡皮筋、别针与床单固定,并留有翻身足够长度。3.每班检查胃管外露刻度4.若胶布粘性不足或已污染,及时更换,写好更换日期、时间。5.若患儿较烦躁,予约束带固定双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6.安全指导:告知家属导管保护的重要性(二)胃管(鼻饲管)滑出处理流程鼻饲管滑出喂养功能肠胃减压功能通知医生重新在另一侧插入鼻胃管或改为插入口胃管记录滑管时间,签名填写临床意外表质量小组分析原因,组织讨论组织

2、全科学习防范措施评估病儿及时处理,必要时清理呼吸道病情稳定,吸吮力好病情不稳定,吸吮力差病情欠佳,腹胀病情稳定,腹软固定胃管,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二、防导尿管滑脱处理流程导尿管滑脱处理流程有效精确计算尿量导尿管滑脱通知医生病情稳定,尿量满意病情欠稳,尿量少鼓励患儿自行排尿准备导尿用物帮助排尿医生插导尿管无效重插导尿管妥善固定记录尿管滑脱时间分析原因提交护士长,完善制度三、防腹腔引流管滑脱预案(一)采用双固定方法妥善固定腹引管:1.近伤口端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皮肤上。2.将接负压吸引一端的吸引皮条固定于床单上,并留有足够的翻身余地。(二)每班检查伤口情况,若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重新固定。(三)更换庆单位

3、或搬动病人时,要先将别针与床单松开,再进行操作。(四)若患儿较烦躁,予(约束)带固定双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五)告知家属导管保护的重要性腹腔引流管滑脱处理流程腹腔引流管滑脱立即用敷料覆盖引流管滑出的伤口口通知医生安慰患儿,适当约束患儿重新放置引流管伤口的处理记录滑脱时间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提交护士长、完善制度填写腹腔引流管滑脱调查表 四、防导尿管滑脱预案四、胸腔引流管意外拔管防范预案及处理流程1当患儿卧床时,管路应用别针和橡皮筋适当固定于床缘,避免纠结、压迫或垂下绕圈以免影响引流的效果。更换床单或体位时,应先放松别针再作操作,应随时注意有无牵拉或脱出。完毕后重新固定妥善。2经常观察患儿

4、在呼吸时,引流管的水柱液面是否会随着呼吸运动上下运动。并将其作为交班内容。若液面波动突然消失,而患儿同时伴有呼吸困难,面色紫绀,一侧呼吸音低下等情况,立即检查管道各处接头是否连接紧密,并告知医生。3下床活动时,胸引管适当固定,且胸腔引流瓶勿高于腰部,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腔出口平面60cm,以免引流液逆流回胸腔。4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严格检查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各衔接处(包括皮肤接口处)均要求密闭,以免漏气及滑脱。水封瓶的长玻璃管浸入水面下3-4厘米为宜,以防止气体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5如引流管置管时间大于一周,每天检查导管固定处的皮肤是否感染,线头是否有松动,更换胸引

5、瓶后再请一名资深护士确定连接是否密闭并签名在护理单上记录。6将胸引瓶悬挂于床底下的横梁上,或不易触碰的安全地带。7告知患儿及家属勿自行拔除胸管与引流瓶之接处、倾斜或倒出引流液等危险行为,以免影响患儿安全(尤其有其他较小儿童探访时特别注意)。8如胸引管从胸腔近心处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如导管远心处滑脱或瓶子打破、倾倒,立即用无齿血管钳交叉夹闭导管,并通知医生给予进一步处理。9当患儿有呼吸困难、呼吸喘、费力或胸闷、胸痛等情形时,立即告知医生处理。10当引流液低于50ml.以下/(天)、呈淡黄清澈液,无气泡产生,X光显示肺扩张良好,经医生评估可拔除胸管,出院后门诊随访。11胸管的留置可能让患

6、儿感到不安或活动受限制,请家属可携带患儿喜欢的玩具、看卡通书,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并增加其安全感。12建立意外拔管的登记簿,同全体护士一起分析意外发生的原因,制订整改措施。胸腔引流管评估流程呼吸时评估水柱液面波动没有波动有波动OK仔细检查连接处是否紧密鼓励患儿咳嗽挤压胸引管再次评估水柱液面波动没有波动 有波动OKCALL Dr.胸腔管滑脱从皮肤伤口处滑脱胸引管与胸引瓶处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处皮肤立即以无齿血管钳夹闭胸引管通知医生 详细记录报告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填写临床意外表质量小组分析原因,组织讨论,提交护理部组织全科学习防范措施协助医生处理,重新置管/缝合伤口更换新的胸腔引流瓶装置听诊双肺

7、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呼吸改变观察病情,是否有开放性气胸安抚病儿及家属情绪五、防T管引流管滑脱预案(一)采用双固定方法妥善固定T管引流管:1.近伤口端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皮肤上。2.将接引流袋一端的吸引皮条固定于床单上,并留有足够的翻身余地。(二)每班检查伤口情况,若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重新固定。(三)更换庆单位或搬动病人时,要先将别针与床单松开,再进行操作。(四)若患儿较烦躁,予(约束)带固定双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五)告知家属导管保护的重要性T管引流管滑脱处理流程T管引流管滑脱处理流程T管引流管滑脱立即用敷料覆盖引流管滑出的伤口口通知医生安慰患儿,适当约束患儿重新放置引流管伤口的处理记

8、录滑脱时间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提交护士长、完善制度填写腹腔引流管滑脱调查表四、防导尿管滑脱预案六、防中心静脉导管滑脱预案1妥善固定导管,防意外拔管,固定使用透明敷贴2. 每天每班护士治疗前必须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确认回血,确认线头与皮肤处固定妥当。3每72小时更换敷帖一次,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注意导管与皮肤缝线固定处是否牢固,记录更换时间,签名。4更换敷料时,应逆静脉方向撒胶布,若胶布不易撕去,则先将敷贴边缘轻轻揉松,按压针柄固定处再撕去敷料。5床头挂标识,护士勤巡视。做好交接班。 6安全指导:告知家属导管保护的重要性。中心静脉导管滑出处理流程中心静脉管道滑出完全滑脱未完全滑脱立即予棉签压迫穿刺处

9、直至无出血,消毒穿刺处皮肤拔除静脉导管,消毒穿刺处皮肤,拔管后作培养检查通知医生评估病儿状况,及时检查进一步处理记录滑管时间,签名,通知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填写临床意外表评估病儿状况,及时检查进一步处理质量小组分析原因,组织讨论,提交护理部组织全科学习防范措施七、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防范预案1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而损伤气管黏膜,及时发现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或滑出。2保持牙垫、导管、固定胶布的清洁干燥,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若口腔分泌物过多浸湿胶布引起固定不牢,应及时更换胶布,充分清洁口腔、牙垫、导管及面部后重新固定导管。3选择大小合适的牙垫,太大导管固定不牢,太小导管易被咬闭或折

10、叠。4每班检查气管插管固定情况,若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重新固定。5若患儿较烦躁,予约束带固定四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告知家属导管保护的重要性。气管插管滑脱处理流程气管插管滑脱 通知医生协助医生处理约束患儿观察病情记录气管插管滑脱时间分析原因,填写表格提交护士长,完善制度八、防心包纵膈引流管滑脱预案1、采用双固定方法妥善固定心包纵膈引流管:a将伤口端用胶布交叉固定于皮肤上。b将接负压吸引一端的吸引皮条固定于床单上,并留有足够的翻身余地。2、 每班检查伤口情况,若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重新固定。3、更换床单位或搬动病人时,要先将别针与床单位松开,再进行操作。4、若患儿较烦躁,予约束带固定双手,

11、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5告知家属管道保护的重要性。防心包纵膈引流管滑脱处理流程目标:1、保持心包纵膈引流通畅 2、减少患儿疼痛,减少感染几率,防止因意外脱管影响伤口愈合进程。 3、建立科室心包纵膈引流管道滑脱防范措施及应急流程,发生滑脱在科室有记录,并填写临床意外事件上报护理部。心包纵膈引流管滑脱处理流程心包纵膈引流管滑脱从皮肤伤口处滑脱引流管与引流袋处滑脱立即以无齿血管钳夹闭引流管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通知医生协助医生处理,重新置管/缝合伤口更换新的心包纵膈引流袋装置听诊双肺呼吸音是否对称,有无呼吸改变观察病情,收费有开放性气胸安抚患儿及家属情绪 详细记录报告护士长,完善制度八、防PICC

12、导管滑脱预案1、妥善固定导管,防意外拔管,固定使用透明敷贴2. 每天每班护士治疗前必须检查导管是否通畅,确认回血,确认线头与皮肤处固定妥当。3、透明贴膜应在导管植入第一个24小时更换,以后每周更换1 -2次或在发现贴膜被污染、潮湿、脱落或危及导管时更换。 使用发汗剂的病人要求48小时更换敷贴。有渗血渗液及时更 换,注意导管与皮肤缝线固定处是否牢固,记录更换时间, 签名。4、 更换敷料时,应逆静脉方向撒胶布,若胶布不易撕去,则先 将敷贴边缘轻轻揉松,按压针柄固定处再撕去敷料。5、床头挂标识,护士勤巡视。做好交接班。 6.、安全指导:告知家属导管保护的重要性。PICC导管滑出处理流程PICC管道滑出完全滑脱未完全滑脱立即予棉签压迫穿刺处直至无出血,消毒穿刺处皮肤拔除静脉导管,消毒穿刺处皮肤,拔管后作培养检查通知医生评估病儿状况,及时检查进一步处理记录滑管时间,签名,通知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填写临床意外表评估病儿状况,及时检查进一步处理质量小组分析原因,组织讨论,提交护理部组织全科学习防范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