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78708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单元过关训练 岳麓版(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湘西自治州二模)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B理论体系并不完善C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D孔子的“仁”在为人处事、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具

2、有规范引领作用,故A项错误;孔子为儒家创始人,思想独成一家,不能说其理论体系不完善,故B项错误;由“60多处仁,意义各有不同”可知,C项错误,D项正确。2(2017湖南十三校联考)“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B题干中的主张出自庄子,是道家学派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法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属于道家的思想,故B项正确;“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属于儒学中心学

3、的思想,故C项错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儒家荀子的观点,故D项错误。3(2017锦州调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B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C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C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可知,A项只适合于春秋战国;B项“文化专制”不符合题干所述时代总体特征;D项表述不适合秦朝。C项表述客观,符合春秋战国到秦汉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史实。4“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

4、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A有所为有所不为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C朱熹的“天理”和“公”在社会道德上的反应是“三纲五常”,其中对于官员来说,则应当严格遵守“君为臣纲”,A项不符合题意;“格物致知”是追求“天理”的方法论,强调实践,B项与题意不符;题干中讲了“公”对于大官、小官的重要性,并未涉及权贵,故C项正确,D项错误。5(2017鹰潭质检)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

5、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A根据材料中“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体现了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相结合,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故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故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D项错误。6朱熹在白鹿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材料表明()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

6、善道德C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D为学的目标是写出华丽的词章B材料虽提到圣贤,但并未说让人成为圣贤,故A项错误;根据“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可知,朱熹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而不是获取声名利禄,但并未要人们放弃声名利禄,故B项正确,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为词章”是朱熹所否定的,故D项错误。7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D根据孔子和曾子的言论

7、可知,他们都强调“自省”,即内心的反省,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一种外在的纲常伦理,与内省无关,故A项错误;朱熹的“格物致知”是理的一种探究方式,不是内省,故B项错误;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强调的是学以致用,到实践中求真知,与内心反省无关,故C项错误;王阳明“致良知”的途径即为内心反省,故D项正确。8(2017江西六校联考)有人说:如果古代有诺贝尔奖,那么得主都会是中国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政府的高度重视B古代中国人比其他民族的人更聪明C古代中国没有外来侵略D封建经济的发达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高度发展,领先世界,从而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于

8、世界。经济基础决定政治、思想与科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源,D项正确。中国古代重视小农经济与国家的政治管理,对科技的重视远远不够,尤其是在明清以后,科技发展停滞不前,逐渐落后于世界,A项错误;B项属于明显夸大;C项不符合史实,且过于绝对化。9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D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C“四书”是理学经典著作,从“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

9、息可以看出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故C项正确;红楼梦反映的是清代生活,故A项错误;孔子权威地位动摇、科举制度弊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D两项错误。10(2017湘潭质检)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C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开始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崇儒抑佛思想,故B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世俗化形象,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反映出

10、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项正确;佛、道、儒均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故D项错误。11(2017太原质检)中国书法字体包括小篆在内主要有五种,其余四种分别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下面图片中的书法属于()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C由题干材料可知,这是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故选C项。12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D戏剧为统治者服务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故A项错

11、误;儒道佛逐渐合流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只是材料中一个方面,故C项错误;戏曲是市民文化发展的表现,但在市民文化素养不高的时代,广为流传的戏剧不自觉地起到道德规范、内化的功能,统治者神化关羽,这种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了戏剧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总之,孔子作为封建社会文化的奠基人来看,一方面总结了殷代末年箕子等和周人特别是文武周公等的“德治”思想(敬德保民),来巩固统治和防止贵族内部腐化,所以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同时,又因为孔子生当春秋末

12、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扩大,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正在激化,旧的生产关系已难以维持下去,“礼崩乐坏”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从前谭嗣同说过:“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原也。”苏渊雷著读史举要材料二普通批评宋儒的人,大都把宋朝国势的衰弱,和宋明之亡于异族归罪于宋明儒,说宋儒只知道“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甚至于说宋学盛行时期,就是民族衰亡时期。宋明理学,好像是不祥之物似的。在我们看来,这都是只就表面立论,似是而非的说法。宋朝之受制于异族,似乎主要的应该向军事和政治方面去求解释。开国时的大政方针有了错误,致国势积弱不振,到了中期和南宋以后,以格物穷理为职志的道学家出

13、来,有什么办法呢?他们没有政权,更没有兵权,而且他所专门研究的问题,也只是宇宙、人生、文化、心性方面的根本问题,对于军事、政治、财政并没有直接关系。把由开国时国策错误所引起的危机,大政治家如范仲淹、王安石尚无法挽救的危机,强要程伊川、朱晦庵这些道学家负责,恐怕走错了门道了吧。贺麟著文化与人生材料三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苏渊雷著读史举要(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来源?谭嗣同所言“秦学”、“荀学”分别是指什么?(10分)(2)根

14、据材料二结合并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国势积弱不振具体原因有哪些?宋明理学在发展儒学方面提出了哪些新的思想主张?(10分)(3)请以材料三中的观点来说明明清之际儒学的时代特征。(5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关键要明确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第二小问,着重从孔子借鉴了哪些思想分析;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原也”分别归纳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宋朝建立前的局势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产生的影响方面思考;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等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社会由统一

15、走向分裂,处于大变革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奴隶社会走向瓦解,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思想文化上周礼崩溃,教育和学术下移,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等。来源:宗法思想或者周礼“德治”思想。“秦学”是指君主专制制度;“荀学”指儒学思想或者荀子思想。影响:在维新变动时期,否定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2)原因: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影响,宋初削弱将臣的兵权;宋的统治中心在中原,不便于控制北方异族;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造成国家财政危机。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提出“心即理”是世界的本原;“发明本心”;“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3)特征:明清之际的儒学产生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具有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等早期启蒙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