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50701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5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我的童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在合作交流中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的特点。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教学难点】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学

2、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季羡林的资料,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中对一位老人的颁奖词说“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这位老人是谁呢?对,他就是季羡林先生,这样一位“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经历了怎样的童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季老的我的童年。板书课题。二、出示活动任务1、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童年

3、的特点。2、品味质朴语言,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3、领悟季羡林先生苦难童年的意义。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1、检查课前自学情况,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况。2、展示搜集的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4、。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3、展示重点词语读音,然后多种形式读写。孤苦伶仃(lng dng) 光大门楣(mi)浑浑噩噩() 万象更(gng)新腌(yn)咸菜 溺(n)爱 发酵(jio)私塾(sh) 琐(su)事 收割(g) 椽(chun)子 教谕(y) 谷穗(su)4、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浑浑噩噩:形容质朴天真,亦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光大门楣:光耀门庭,光宗耀祖。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四、课堂

5、新授活动 活动一:大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同学们,我的童年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现在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两部分,应该如何分呢?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点拨: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作者对童年的痛苦感受。第二部分(第213自然段)描写我苦难的童年生活。2、作者围绕“我的童年”,写了哪些内容?结合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主要内容表达的感情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父辈们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开始识字离开故乡学生集体交流后,归纳总结:主要内容表达的感情最穷的村中最穷的家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悲哀、痛苦。父辈们父亲与叔父

6、艰难的生活。悲哀、痛苦。我每天最高的享受举人奶奶送我半个白面馒头吃和我偷吃死面饼子。感恩举人奶奶,怀念童年趣事。开始识字跟着马景功老师识字,两个小伙伴的结局。感恩老师,对小伙伴惋惜。离开故乡跟随叔父离开故乡,思念故乡。思念故乡。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童年的?点拨:作者是怀着沉重、怀念的心情追忆童年的,因为作者的童年是艰难的,充满了苦难,但是童年中又有许多值得感恩和记忆的人和事,所以作者又充满了怀念之情。活动二:自主探究,走进苦难童年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富裕、幸福,然而季羡林老人的童年却是苦难的,那么,季老的童年苦难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围绕下面的问题在课本上进行圈点批注。1、

7、作者是怎样形容自己的童年的?为什么说自己的童年是“灰黄的”?点拨:作者这样形容自己的童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因为作者的童年是艰难的,充满了苦难的,所以作者说童年说“灰黄”的。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的童年是苦难的?点拨:“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他们俩有几次饿得到枣林里去捡落到地上的干枣充饥。最后还是被迫弃家(其实已经没了家)出走,兄弟俩逃到济南去谋生。”看出作者的家庭极度贫穷。“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

8、根本见不到。”“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胆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这是我每天最高的享受,最大的愉快。”“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看出童年没有好吃的,时常挨饿。“我那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就没有一本书,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有见过。”看出童年没有正经上过学。“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他心里会是什么滋味,非有亲身经历者,实难体会。我曾有几次从梦里哭着醒来。”写出少小离家的思乡之苦。活动三:细细品读,体会人生感悟同学们,季老的语言淳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请同学们细细品味下列句子,注意画横线的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

9、怎样的人生感悟。1、这些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点拨:理解本问题,首先结合文章和季羡林的成就,思考季羡林的童年这些琐事具体给他带来什么影响,铸就了他哪些品格?原文语句:“它有时候能激励我前进,有时候能鼓舞我振作。我一直到今天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难道同我小时候的这一些经历没有关系吗?我看到一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那样溺爱子女,也颇不以为然。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但爱护要得法,否则无异是坑害子女。”个人成就:季羡林是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

10、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通过这些成就和事件看出,正是这些童年琐事培养了他生活简朴、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优秀品格,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激励季羡林老人不断前进,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总结:作者认为童年的“芝麻绿豆般的小事”能给人无限启迪,使人明白人生的道理,明白如何做人,当然“受用不尽”。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之意。点拨:“竟”字有出乎意料之意,表达出作者对自己的伙伴成为“英雄”感到意外,也有作者感叹世事难料的意味。这里的“骄傲”有特

11、定的含义,局限于当时的时代,在作者看来,“哑巴小”的所作所为给自己灰黄色的童年增添了一点儿传奇色彩。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点拨:“宁愿”一词,表明了作者对故乡以及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活动四:合作交流,感受语言特点同学们,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蕾岂真芳,语朴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亦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小组内合作交流,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例如:“专就山东论,是东部富而西部穷。我们县在山东西部又是最穷的县,我们村在穷县中是最穷的村,而我们家在全村中又是最穷的家。”这几句朴实

12、的语言,如话家常,道出了自己家乡和家庭生活的贫苦。 “我三四岁的时候,每天一睁眼,抬脚就往村里跑(我们家在村外),跑到奶奶跟前,只见她把手一卷,卷到肥大的袖子里面,手再伸出来的时候,就会有半个白面馒头拿在手中,递给我。”语言朴实无华,作者就像拉家常一样把自己的苦难童年时贪吃的情形娓娓道来,让人历历在目,感受到“奶奶”的温情。“我大概是吃出味道来了,吃完了饭以后,我又偷了一块吃,让母亲看到了,赶着我要打。我当时是赤条条浑身一丝不挂,我逃到房后,往水坑里一跳。母亲没有法子下来捉我,我就站在水中把剩下的白面饼子尽情地享受了。”语言不加修饰,却生动形象表现出我偷吃死面饼子时的情景,在可笑之余,倍感生活

13、的心酸。小组内合作交流,及时在课本上做批注,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经过你的辛勤努力,肯定对这些问题有独到的见解,那么现在我们请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活动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同学们,季老的童年是苦难的,是心酸的。那么,我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请你说说你的体会和读了本文的启发。点拨: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快乐的。我们的童年里有电脑,有手机,有电视,我们的童年有大鱼大肉,有蔬菜水果,我们的童年有父母、老师的疼爱,有同学、朋友的互帮互助,我们的童年衣食无忧、快乐充实,太幸福了。和季羡林老人的童年相比,我们实在太幸运,太幸福了,我们应该珍惜现在优越的条件,认真学习,快乐生活,争取早日

14、成才。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季羡林先生虽然经历了灰黄的童年,但同时也造就了他辉煌的一生。即使他的童年很艰苦,不算完满,但他曾经说过:不完满才是人生。其实,或许正是这些童年的苦难经历才让季羡林养成了坚韧的品格,能够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忍受孤独努力求学,从而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师。希望我们珍惜现在优越的条件,认真学习,快乐生活,争取早日成才。六、布置作业1、写一件自己童年的趣事。2、课下阅读:冰心的我的童年。板书设计: 我的童年最穷的家父辈弃家 最高享受 灰黄开始识字离开故乡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