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 1_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49861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科学上册 1_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科学上册 1_7 水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水的利用和保护(一)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教版教材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九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前几节学习了水的浮力、压强等科学量基础上的再拓展。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关系非常大,由于日常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二、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关注世界和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2)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3)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

2、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水资源的分布,我国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水资源的措施难点:水资源分布的特点,联系实际,树立节水观念四、教学准备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资料,多媒体五、教学方法(1)计算机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图片,直观、形象,大大提高教学的品质。(2)情境教学:利用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学以致用。(3)讨论、质疑、互动式教学 本节以实例说明水的缺少及污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增强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3、的意识。六、设计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讨,张扬新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互动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理念。七、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用处吗?分小组互相讨论,讲出日常生活中自己用水的地方,然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让学生知道水与自己的关系有多密切,了解水的重要性新课教学:水资源水资源1.总结小组发言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用水的图片2.提出问题,引入下文:平时我们感到缺水

4、吗?我们家里用的水是来自哪里呢?1.提出问题:我们说过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从理论上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水球缺水吗?2.多媒体展示地球缺水的图片。3.多媒体展示地球上水体的组成4.提问:水等于水资源吗?5.提出水资源概念: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水。约占淡水总 量的0.3。得出结论: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饮用、灌溉、洗涤、工业用水等)课前收集一些地球缺水的资料,小组里面相互交流,否定地球上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结论。总结: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水不能直接饮用,而我们生活、生产却需要淡

5、水。人们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水。真正能用的水其实很少。通过图片展示,增强感性认识让学生学会调查和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互相补充。通过资料能分析水球缺水的原因。全球水资源的分布1、 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图,引导学生分析水资源和水循环的关系径流量(可利用的水)=降水总量蒸发总量2.多媒体展示五大洲降水,蒸发、径流量等情况对比图3.多媒体展示全球水资源分布图和各大洲的水资源情况分布表4.总结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赤道附近和距海较近的地区,较丰富;干旱的沙漠地区,较贫乏。(2)、人口分布不均。 5.提出讨论题:为什么水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中的

6、一些城市也会发生供水困难?1.通过读水循环图后小组通过讨论,得出什么是真正可利用的水资源: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2.通过读六大洲水资源对比图,讨论 (1)从年降水量看,非洲比北美多洲,但从年径流总量来,非洲比北美洲少是什么原?(2)大洋洲年径流量少于欧洲,但人均径流量却远多于欧洲,原因是什么? 3.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1)人口分布不均,引发水供应不足。(2)工业生产剧增,引发水污染。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能通过图片分析得出水资源的分布不仅与径流量有关,还与人口工业等

7、因素有关,拓广知识面中国的水资源分布节约用水 1提问:我国的水资源丰富吗?2.多媒体展示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南北对比,东西对比3.多媒体展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图引导学生想一想,议一议1.缺水会对我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避免水资源的浪费?3.多媒体展示一些世界可行的节水图片4.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用水问题用有趣的方式“年后,你成了我国水利部部长,你会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叫学生进行思考讨论5.多媒体展示南水北调示意图,简单介绍南水北调工程。1.课前收集一些有关中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小组内相互交流,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2.通过

8、小组发言,分析对比图片,得出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1)、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的13个贫水国之一。(2)、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时间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年际变化大。 1.小组内交流讨论,平时该怎样做到节约用水,怎样用自己的力量发动周围的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比一比哪个组的节水方案最多最实际。2.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假如你成为水利部长,如何解决目前中国的水资源问题?。3.了解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能提高综合能力,补充知识的缺陷,提高合作能力,通过看图分析和课前收集资料,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能知道节

9、约用水的重要性,能学以致用,更好的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节水、护水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新的知识?回顾新知巩固。作业1、 课后调查本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水污染情况,提出可实现的整改措施。2、 调查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有那几方面,如何得到纯净水。调查,记录,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联系生活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八、板书设计 水的利用和保护(一)一、水资源(1)定义:水资源通常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2)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水。约占淡水总量的0.3。二、全球水资源的分布特点(1)时空分布不均: 赤道附近和

10、距海较近的地区,较丰富;干旱的沙漠地区,较贫乏。(2)人口分布不均。三、我国的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的13个贫水国之一。(2)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时间分布:夏季丰富、冬季欠缺,年际变化大。九、教学反思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落实新课标的精神,我在教学策略上努力实现三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总之,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本节课,我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表格,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一些资料,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中大量的小组讨论,让学生提高小组合作精神,取长补短,弥补自己知识上的缺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主要是想让同学们了解全球和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知道节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更好的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