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50529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题 苏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篁竹(hung)悄怆(chung) 祈祷(do)瑰宝(hui) B.堪称(shn)器皿(mn) 谛听(d)山岚(ln) C.连缀(duo)静谧(m) 红桧(gu)傣族(di) D.清洌(li)决眦(z) 莽莽(mng)溢出(y)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翠蔓 幽邃 峰回路转 鳞次栉比 B.藻荇 分辨 可见一

2、般 水中戏嬉 C.藤状 竹篾 造形优美 色彩斑斓 D.湖畔 刑场 为防不测 心弛神往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B.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C.校长得意洋洋地说:“这次省统考,咱们学校的成绩排名第一。” D.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 B.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C.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

3、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 D.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B.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朝人,著名文学家。 C.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 D.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作者是李舵,著名的当代少数民族作家。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要想将来有所成就,我们必须克服懒惰、粗心等不良习惯,努力学习。 B.网购之所以蔚然成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网络营销可绕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订货,买家能以更低的价格

4、实现购买。 C.日照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D.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具有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7.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中画横线和加点的部分,概括你游览过的一处名胜的经历。(3分) 8.古诗文默写。(5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 (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 , 。 二、综合实践(6分) 9.阅读下面的材

5、料,完成(1)(2)题。 据某旅游网站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中国内地游客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境内游人数,占比超过60%。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日前提醒中国公民,出境游“不能有钱就任性,也不能无知就无畏”。国家旅游局表示,将从今年起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的游客管理措施。诸如此类的报道屡见不鲜,中国游客在埃及文物上留言“到此一游”、乘客斗殴致飞机返航、在帕劳潜水捞到“中华”烟盒等现象,都一度引起网民们的广泛热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旅游也逐渐由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变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越来越多的国

6、人走出国门,想一览境外美景。 (1)针对一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请你为保护旅游景点设计一条警示标语。(2分) (2)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文明游客?(写出两点即可)(4分)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011题(4分)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 和 。(2分)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

7、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 B.心乐之乃记之而去 C.皆若空游无所依空无一人 D.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8、(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5.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美丽的西双版纳,完成1619题。(10分) 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热带雨林的树就像热带的人一样瘦瘦的,雨林藤萝缠绕,著名的植物绞杀,一种无声无息的残酷,就出在这样的地方。野象谷的野象难得一见,谷中有树上旅馆,很传奇的样子,有时间的话可以住在树上等野象,当一回森林泰山。导游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遇到野象没

9、什么,最多回头跑上50米,大象就不会再追了。一句淡淡的话让我们心都提了起来,而野象最终也没有见到。 没看到野象,也不防看一场免费的大象表演,那真的是很有趣的场面。大概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蜜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象直接冲我就过来了。狼狈撤退之际,将手中的菠萝做了贿赂。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最喜欢看大象们排成一行走,后面一个用鼻子牵着前面一个的尾巴。那么大的动物做出那么乖的动作,实在让人无法不笑。 16.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7.画横线的句子在

10、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8.本文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请概括出本段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内容。(3分) 19.你知道选文第二段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将大象的表演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吗?试结合文中的词语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0分)陈赓故居好风物陈秀梅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乘车去拜访陈赓故居。故居位于湖南省湘乡县龙洞镇泉湖村,毗邻韶山,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缮落成于2011年3月。故居整体建筑为坐北朝南,由东西两侧附属建筑和中间主体建筑构成。刚下车,我就隐隐约约看到这栋具有民间特色的湘中民宅。它依山

11、傍水,景色宜人,青墙黛瓦,木柱石础,室内的天井,老青石铺满一地,浅浅的青苔附长在上面,仿佛在告诉我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故居的右侧是陈赓大将四间陈列室,四间小屋共分四个部分,记录着陈赓大将的生平,展示着他走向革命、为国立功以及在解放前、解放后历任大职的一些珍贵图片。宝贵的图片,文字的解说,让我以为大将还在,笑意盈盈地站在画中,描绘着祖国的军事蓝图。 正中堂屋的左侧悬挂着一面三角形的“陈”旗,右侧悬挂着陈赓大将曾祖父曾经用过的一把80斤重的大刀,右侧有陈赓的卧室,其弟卧室、父母卧室和祖父母卧室。卧室内一些珍贵的文物,如大将的靠背椅、老式雕花床、印花被、枕头保存完好;陈家的日常生活用具,如风车、水车、蓑衣,还有石磨,也一一可见。走进大天井发现,前方摆着一排大刀等兵器好一块练功场。这也是陈赓走向革命前注重习武从而铸成后来勇猛善战性格的最好证明。靠左侧的两间收留室,是当年陈家行善、收留穷人住的。屋虽小,但体现着陈赓大将家人为人善良的良好风范。 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