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250494 上传时间:2018-1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题(时间:90分钟总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雄跨(ku)嶙峋(ln)淙淙(zng) 巧妙绝伦(ln)B广漆(q)轩榭(xun)石砌(q)惟妙惟肖(xio)C蟠龙(pn)河堤(d)弧形(h)因地制宜(y)D伧俗(cng)藻井(zo)匀称(chn)长虹饮涧(ji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浩渺推崇桥敦前瞻后顾B和谐纤细险峻失之豪厘

2、C鉴赏池沼阑干别具匠心D招书矗立妃嫔迥然不同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2分)A说起桥,其种类可以说是琳琅满目,绝对数不过来。B张小亮长得和他父亲惟妙惟肖,简直就像一个人。C城外是一片重峦叠嶂的山脉,一眼望不到边。D这座建筑物的设计巧妙绝伦,简直无可挑剔。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2分)A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才能取得进步。B他的家乡是河南省太康县人,跟我家离得比较远。C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纳粹电池”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光。D有没有良好的班风,是决定一个班组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绿是生命

3、的颜色。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到了夏天,大地上一片葱茏。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A. B C. D6学习本单元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对文末“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这句话发生了争论。有人主张删除,有人主张保留。以下是主张删除的同学的意见,请你站在“保留”的立场上,给出你的意见。(4分)反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详细说明了它的美丽、精巧,如亭台轩榭的自然

4、美、假山池沼的艺术美、花草树木的映衬美、花墙廊子的层次美等,甚至连园林的角落也都介绍到了,称得上详细无比,因此文末的这句话完全是画蛇添足。再说,这句话与文章的主题也没有任何关系啊!正方:7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为“说不尽的桥”,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八(3)班同学打算开一个关于“桥”的主题班会,在班主任的倡议与组织下,班会筹备会如期召开,假如邀请你来参加,请帮助同学们解决如下问题:(1)说桥:请帮助主持人设计一段精彩的“开场白”。(2分)(2)辨桥:请认真观察,分辨出下列各桥的类型,并在图片下方的括号内加以注明。(4分)图1()图2()图3()图4()(3)写桥:请写出至少三句含有“桥”字的

5、诗句。(6分)二、阅读理解(44分)(一)(14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

6、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8选文中能够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点的句子是哪句?请找出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9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10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11如果将第段中加点的“没有一个不”改为“全都”可以吗?为什么?(4分)(二)解读个园(15分)藏策个园之名“个”。据扬州人讲,当年园主人为

7、求园名,花了不少银子,才有了个园这名字。清袁枚有“月映竹成千个字”,而园主又爱竹,于是乃取“竹”中之“个”,且形似竹叶,故名。这“个”,乃竹之“提喻”。不过当地也还有种传说:个亦有独一无二之意。这倒颇有空前绝后并世无双的自诩了。其实个园的用心,还远不止于此。初入园中,但见翠竹丛丛,名色各异,虽令人耳目一新,倒也没有太多奥妙。渐至内园,则幻境憧憧,久负盛名的四季假山,便在这里了。所谓四季假山,实际是以分峰叠石之法,利用木石之间的不同搭配,幻化出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以青竹配笋石,道是“春山笋石参差,修篁弄影”,意寓雨后春笋的模样,是为春景;以湖石叠山,山中有洞,中空外奇,配之小潭清碧,取意夏云

8、多奇峰,是为夏景;以黄山石堆山,配之丹枫,又于山巅处建亭,临亭俯视,黄石丹枫,倍添秋意,是为秋景;而最富想象力的大概要算冬景了,以雪石堆造的假山,迎光时闪闪发亮,背光则幽幽泛白,让人联想残雪未消的样子,后墙上再凿二十四个风洞,以应“北风呼啸雪光寒”之意。冬山的西墙上又留漏窗,凭窗可见花丛竹径,似迎春有径,呼之欲出这是个由符号构筑的小园,一如罗兰巴特笔下的“符号帝国”。漫步园中,单靠目力,是看不出这景中暗含四季的奥秘的。四景与四季的对应,其实更多靠得是符码的作用,如春笋、丹枫等,而并非真能肖似。就如“个”与“竹”的关系一样,四季假山与春、夏、秋、冬,也是一种“提喻”的关系。个园实质上是个“提喻”

9、之园。这其中种种的文化哑谜,大概只有深谙其符码的人才可以领会的吧。四景与四季既不重形似,自然是在于“意”了。个园的深层含义又是什么呢?以四景喻说四季,实际上是把“历时”的四季,圈进了“共时”的小园之中。四季的更迭,标志着时光的流逝。但如果“共时”地拥有了四季,那便意味着控制了四季更迭,进而也便拥有了时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式的慨叹,变成了往来四季之间,可以任意穿行的悠闲漫步。春、夏、秋、冬,只是园中四景间的一种“换喻”形式,它们近在咫尺,彼此相接,循环往复于是,四季假山便仿佛成了可以留得住似水年华的时间机器。这让人不禁想起博尔赫斯笔下那不为时光所囿的“交叉小径的花园”。个园在其深层意义上,亦

10、是时光之园。园主人盐商出身,不会有如此深的心思,这诸多的精妙花样,大半应是其门客所为。不过他们当年拥有的,毕竟只能是符号的时光,个园依旧,岁月无情,隐喻着时光永恒的四季假山,也早已阅历了无数个四季更迭的时光的淘洗,在斑驳的世事沧桑中,成为了其自身的讽喻。我是初春一个雨后的上午来访个园的,比“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农历三月,早来了近一个月。园中游人如织,纷纷地在春、夏、秋、冬之间往来。夏山依傍着的一个厅堂里,正办着一个当地画家的画展,签上标着几千至几万不等的高价。门口竖起一块牌子,上有画家满嘴大胡子模样极酷的照片,和一段看起来行迹有些可疑的履历简介。画是无须多看的,笔法破败,不成个样子。我不禁哑然失

11、笑,想当年这样的画匠怕是进不得这园子的。与时光永恒之类的神话相比,我倒以为“偶然”更加耐人寻味。就在我漫步园中,暗自构思这篇小文时,忽见夏山山洞间人影一闪,颇似上海的王晓明兄,走去一瞧,果然是他!王兄去年刚从哈佛游学归来,平时相距千里,而此刻他从上海我从天津,竟在同一时间相遇于这时光之园中我在北京打的,曾两次遇到同一司机。司机说这种几率只有十几万分之一远隔千里,竟于他乡茫茫人海中巧遇故知,这种几率大概已不止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分之一了吧?此事诚可记也。(选自散文海外版)12本文第段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说明这些内容?(4分)13除了名字,“个园”的“用心”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用横线在文中

12、画出相关句子。(4分)14第段中加点的“个园的深层含义”指的是什么?(3分)15就整篇文章来看,作者主要抓住了“个园”哪方面的特征进行说明?(4分)(三)宋代屏风(15分)吴界和关于屏风,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物原中记载:“禹作屏” 。早期又被称为“扆”(依)或“邸”。其功用最早为礼制服务,多置于君王身后,汉郑玄注:“邸,后板也。”,用斧纹或凤纹进行装饰,象征着权力与高贵。自汉以来,屏风挡风和隔断的实用功能逐渐显现出来:“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时至魏晋,屏风艺术更为流行,并完成了由实用艺术向欣赏性艺术的转化。自宋代以来,屏风在世人生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这一时期,屏风的形制也有了突破性地进展

13、:大型座屏一般采用矮佬和横枨把屏框内分割为小格的设计方法,而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明代。曲屏是由单扇屏风发展而来的,最早出现在汉代。在当时,很多情况下可以与席、榻相配,可几面围,非常实用。其数量一般为两至十扇,每扇之间用榫卯链接。这种屏风,文人还经常在上进行书法、绘画等艺术创作。宋徽宗还经常把这种屏风用作备忘录,将当时全国几大寇贼的名字写于其上以备谨记。另外,还有一种大型直立的屏风形制,出现于宋代绘画孝经图中,其样式由几扇板面组合而成,整体造型气势傲人。小型屏风中的砚屏,始见于宋人的记载。从宋人赵希鹄所著的砚屏辨可知:砚屏是北宋苏东坡、黄山谷等人为刻砚铭以“表而出之”所创始的。从中可知砚屏一开始就有书写展示文字的功能。还可知,砚屏的尺寸应该是“高尺一二寸”,“阔尺五六寸”才适用。这说明砚屏的外形是接近于正方形的,这一点与枕屏有较大区别。枕屏、砚屏均中嵌石料,取石之天然纹理加强审美效果。砚屏辨中记载了宋皇家不惜“旨以重赏宣取”美石做砚屏的故事,以苏东坡为首的宋代文人,也留下了众多赞美砚屏的诗句。髹造工艺也在逐渐进步,螺钿镶嵌工艺兴于唐盛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