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0975072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建设规划申报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专业名称 应用化工技术 专业代码 530201 学校名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代码 12324 学校举办单位 青岛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 山东 青岛 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14 日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吕海金项目组副组长:张旭鹏项目组成员:左常江、王文静、石昕、万晓辉、吕广宇、于杰(海洋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徐春生(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一、建设基础(一)建设背景与人才需求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支柱产业,山东作为全国化工强省,行业经济总量居全

2、国首位,利税已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石化行业要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新途径,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临港石化工业和精细化工。青岛市化工行业经过多年积淀,已形成了一定优势。青岛海湾集团、双星集团、黄海橡胶集团等企业都在相关领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西海岸经济新区重点布局汽车船舶、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业和石化、家电电子产业。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青岛市积极推进化工产业集群化。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

3、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青岛市定位于建设成为中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示范区。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中提出重点建设海洋化工等“四大支柱产业”,海洋化工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海藻化工产业。建设国家石化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淡化装备制造,把青岛建成全国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和国家海水淡化推广应用示范城市。随着山东省打造蓝色经济区,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青岛化工产业战略转型调整的机遇到来。海湾集团积极融入,迅速对接,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

4、上,遵循产业链一体化、园区化的原则,确立了“一南一北”产业发展新布局。即利用在胶南董家口和平度新河两个工业功能区,分别进行“董家口石化深加工及液体化工品仓储项目”和“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从而形成“一南一北”两个园区齐驱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董家口石化深加工及液体化工品仓储项目充分依托董家口港区建设及临港工业区的优势,积极承接青岛大炼油(全程全称中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公司)项目,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积极为本地周边用户企业及山东省中西部、西南部腹地及河南、山西等邻省相关企业配套提供液体化工品码头及灌区仓储、中转服务。平度新河化工产业园项目充分依托和发挥青岛市开发和建设

5、平度新河化工基地的有利时机,启动建设占地3000亩的无机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纯碱、化肥、硫酸、染料、硅胶及精细化工等项目。荷兰皇家孚宝公司将投资3.2亿美元,在胶南董家口建设50万立方米液体和气体化工罐区,计划于2013年底前竣工投产。届时,该罐区每年将可周转液体化工品5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 6亿元,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液体化工品仓储罐区。该项目的建设将完善董家口港区的化工仓储物流体系,有助于港区形成石化产品的国际交易交割平台,并将吸引世界级大型化工企业入驻。德国拜耳材料科技青岛聚氨酯系统料工厂项目预计2012年底在学院驻地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

6、实现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对于推动青岛市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大炼油 200万吨加氢裂化项目总投资11.6亿元,投产后将形成以石油炼制为龙头、石化一体的世界级石化基地。以这个大型石化基地为核心,可以带动下游众多的产业链。上述大项目的带动,一批新项目、新企业将相继诞生,青岛市化学工业及高分子材料加工行业也会有更大的发展,蕴藏着较大的人才需求。作为国家首批示范院校,我院努力积极践行“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修能致用”院训,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以突出区域特色、培育优势

7、为重点,建设10个校企合作紧密、就业质量高的专业群,其中包括化工专业群。近几年来,学院与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大炼油、中石化青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石化)、海洋化工研究院等青岛地区石化、化工、海洋化工企业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合作深入扎实,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骨干。围绕青岛市经济发展需要,根据青岛市石化、化工、高分子材料、海洋化工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学院正致力于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建设,以满足石化、化工、高分子材料、海洋化工等产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二)专业现状与优势1.专业现状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化工教学团队为校级优秀

8、教学团队。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任教师13人,全部具有“双师”素质,其中,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4人,副教授3人,2人获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人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除校内专任教师外,还聘用了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山东省首席技师等18人作为兼职教师。拥有功能较完备的校内实训中心,包括无机及分析实训室、精密仪器实训室、有机化工实训室和两个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拥有精馏、分离、传热、萃取、吸收-解吸、管路拆装、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COD、BOD等大型仪器设备,能够满足学生的校内实训需求。与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学院与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大炼油、青岛石

9、化、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2.特色与优势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及就业质量高。从近三年化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看,本专业人才供不应求,2011届毕业生已全部就业,2012届毕业生已全部被企业预订,现正在进行顶岗实习。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使得本专业学生“出口”无忧,合作单位优先接收我院学生就业,39名毕业生转入青岛大炼油正式编制,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每年都预留充足的就业岗位,实习就业一体化,累计安置学生就业50余人。专兼职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双师”素质达100%,高级职称教师达69%,专兼

10、职教师比达1:1.4。专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了国家、省、市技能大赛,所指导的学生中2人获得国家级大赛二等奖、3人获得青岛市技术能手称号、1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3人取得技师资格。有大型企业强有力的支撑。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大炼油、青岛石化、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海洋化工研究院、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等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作为密切合作伙伴,不仅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真实的课堂和实习岗位,还在吸纳学生就业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更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典型的行业文化培养人才,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管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

11、由于在示范院校建设中本专业没有得到资金支持和重点建设,与国家示范专业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体现现代高职教育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还不成熟;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有待完善;教师队伍职称高、学历高,但基础教师多、专业教师特别是拥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不足,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有待提升等。二、建设目标以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宗旨,践行“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培养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等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重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与石油化工、海洋化工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质核心课程,依托学院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为手

12、段,加强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丰富专业内涵建设新增加部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普遍提升,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服务能力强,建设一支行业认可度高、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习实训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加强与青岛海晶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大炼油、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石化等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将校内化工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校企合作进行教学、生产、培训、鉴定、竞赛和技术服务的平台。经过两年的建设,将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成为满足蓝色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品牌专业,带动专业群内海洋化工生产技术、商检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

13、专业共同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推进做好校企对接,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融合;创建实践育人真实环境,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实现中高职衔接,促进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师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修改部分三、建设特色(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在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下,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满足企业岗位需求,提升专业服务能力。1建立社会需求调研和专业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根

14、据区域经济发展及专业人才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2从分析化工典型工作流程入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归纳核心能力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二)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开发依据石化、化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职业资格标准,重建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批与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发展相适应的优质核心课程。1调整课程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对现场生产操作、DCS控制、仪器设备维护、化工检验和生产工艺控制等典型化工岗位进行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确定行动领域,开发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整合教学内容,开发一批“理实一体化”新课程以

15、及与之相配套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由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3实施顶岗实习课程化管理。与本地区大型化工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保障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成立由学校、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将企业岗位标准、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有机结合,校企合作编写顶岗实习手册,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对专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形成深度耦合的合作模式。(三)中高职的衔接与发展。吸收本地区优质对口中职资源,实现中高职的衔接,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化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1与青岛市石化高级技工学校等优质化工中职学校合作,共同制定“中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修订中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编制中高职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探索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2统筹规划专业,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对接。3联合招生,系统培养,实施对口单招,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