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岳麓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740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岳麓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岳麓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5单元 近代中国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16课 亚洲第一共和国学案 岳麓版选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6课亚洲第一共和国学习目标:1.说出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2.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1.重点: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内容。2.重难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教材整理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1背景(1)民族危机严重;戊戌变法失败。(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2中心围绕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展开。3内容要不要以“反满”为目标;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

2、民主共和国。4观点(1)革命派:以武力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改良派:实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5评价(1)改良派:从国情出发,认识到建设民主政治需要一定条件,但未看到专制势力的顽固。(2)革命派:要求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6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深度点拨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主张的异同清末改良派与革命派都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主要在实行君主立宪制还是民主共和制政体上存在分歧,其论战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教材整理2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1背景(1)20世纪初,改良派广泛宣传立宪思想。(2)清政府不得不顺应民情,派大臣出洋考察宪政。2出台时间:190

3、8年。3内容(1)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2)在保障“君上大权”的前提下,臣民有言论、出版、著作、集会等自由。4评价(1)进步性君主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认可。(2)局限性: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君主,国民的权利只能得自君主的恩惠。(3)实质:维护封建君主专制。深度点拨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原因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迅速发展,特别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成立的同盟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实行“预备立宪”是为了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教材整理3帝制终结1辛亥革命的爆发19

4、11年5月,“皇族内阁”的成立激起全国各界的普遍不满。革命党趁势而起,辛亥革命终于爆发。2共和制度的雏形(1)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与立宪派人士共同组织湖北军政府,起义的各省尝试建立代议制度。(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接着临时参议院成立,共和制度已见雏形。3共和制度的确立(1)南北议和:清帝退位,建立共和政府,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帝正式退位。(3)共和诞生: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4历史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宣告了中国2 000余年帝制的终结,是辛亥革命胜利的重要标志,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易错

5、警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结束错误。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主要在政体上否定封建帝制(君主专制),没有在根本上推翻封建制度。教材整理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3月11日。2内容(1)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3)规定了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修宪程序。(4)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3性质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4意义(1)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2)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3)新的共和代议制度的法律形式由

6、此确立。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6课中思考题,思考: 参议院拒绝孙中山提议的做法说明了什么?【提示】说明参议院坚持权力分立和制衡的原则,不允许行政部门干预立法。这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误区警示人权宣言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区别人权宣言体现了民主、自由与平等的原则,侧重于反对等级制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共和、人民民主和分权制衡原则,侧重于反对独裁统治。教材整理5“临时”不幸言中1原因(1)民国初年,政党林立,纷争不断。(2)列强干预。(3)袁世凯专制独裁。2表现:袁世凯破坏共和,实行独裁。(1)迫使第一任内阁解散。(2)刺杀宋教仁。(3)解散国民党和国会。(4)用中华民国约法取代临时约法。

7、(5)1915年,公然宣布复辟帝制。3抗争(1)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参加国会选举并获胜。(2)以国民党为核心的国会进步人士决心制定一部理想的宪法。(3)掀起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教材整理6革命尚未成功1民主气息出现(1)中国告别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体制,带来了新的民主气息。(2)各种政党、社会团体、报章杂志涌现。2“革命尚未成功”(1)整个社会依然笼罩在传统文化氛围中。(2)内阁频繁更迭,总统选举有名无实。(3)普通国民的选举、监督之权没有兑现。(4)旧的官僚、士绅控制各级地方自治机构。(5)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的政策在法令中没有丝毫体现。(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未规定妇女的参政权。3民

8、主政治前途中国的现代化改革、民主之路任重而道远。图解示意辛亥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改良与革命的论战传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钦定宪法大纲的出台激化了社会矛盾,推动了革命的爆发。2.1919年中华民国的成立,帝制的终结标志着共和政体的确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共和政体。3.民国初年,出现了民主的新气象,但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统治说明民主政治的道路任重道远。探究点一辛亥革命史 料解 读史料一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从“独立

9、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并结合辛亥革命时期的背景理解其主旨。史料二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结合“民族精神”“民主精神”来理解“自觉”的内涵。【史料应用】(1)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有哪些?其被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基本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原因:反对列强和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的需要;促进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0、。(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提示】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民族意识日益觉醒;推翻了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史论拓展】对辛亥革命的“成”与“败”的认识1成功(1)政治上: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2)经济上:民国政府的成立,颁布了许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思想解放。2失败(1)政治上: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1、性质并未改变;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其实是一块“空招牌”。(2)经济上:辛亥革命并未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根本变革,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也没有被触动;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赢得的仅仅是一个短暂的“春天”。(3)思想上:辛亥革命并没有对封建思想发起直接的、致命的冲击。探究点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史 料解 读史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十七条: “财产是

12、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根据“自由平等”“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等内容去理解史料的主旨。史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员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据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注省略号前“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句话的意思,省略号后主要强调“总统与参议院间的关系”【史料应用】(1)以

13、上两则史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基本思想?反映在政治上其共同要求是什么?【提示】基本思想;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共同要求: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2)史料二与史料一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提示】三权分立。(3)以上两则史料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提示】宣传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推动了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史论拓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1)主权在民的思想,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公民民主权利的享有体现出新生政权对“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等启蒙思想原则的尊重和实践。(3)

1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从而保证了资产阶级民主;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体现了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和要求。(4)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出民主化、法制化潮流,成为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2015山东高考)以下为1912年5月孙中山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一段谈话。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访员曰: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曰: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全集第二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孙中山所答内容的认识。【规范解答】解答本题时注意从两个方面回答,既要看到孙中山不计较个人得失、让出总统之位的高尚品质,又要结合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来作答。【答案】建立共和是孙中山个人的革命追求,也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早日结束南北对峙,实现国家统一和建立共和,孙中山不计个人得失,让位于袁世凯,反映了孙中山高尚的政治品质。民主共和是历史的潮流,袁世凯为了篡夺革命果实,实行假共和真专制。孙中山对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认识不清,这体现出孙中山的政治局限性。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主张的创立民国与维新派主张的兴民权最大的不同之处是()A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反映的时代要求不同C要不要推翻清政府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解析】 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