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硝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644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硝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硝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硝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硝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硝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硝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四节 氨硝酸硫酸(第2课时)硝酸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 第四节 氨 硝酸 硫酸第2课时 硝酸学习目标 1.了解硝酸的酸性、不稳定性。 2.理解并掌握稀硝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 3.了解硝酸的用途。课前预备 酸的通性:(以盐酸为例,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1 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酸_2酸+活泼金属盐+H2 _ 3 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_4 酸+碱盐+水 _ 5 酸+某些盐新盐+新酸 _ (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知识体系一、硝酸的物理性质纯硝酸为 色、易 、有 气味的液体,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呈 ,能以任意比溶

2、于水,通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约为69%,98%以上的浓HNO3在空气中产生“发烟”现象,叫“ ”。二、化学性质:1具有酸的通性硝酸的电离方程式为 (为一元强酸) 硝酸使紫色石蕊试液_ 与碱性氧化物,如与CuO反应: (离子方程式 ) 与碱,如与NaOH反应: (离子方程式)与某些盐,如与CaCO3反应: (离子方程式) 注意:不论是浓HNO3还是稀HNO3,与活泼金属(H之前的金属)都不放出 。2不稳定性HNO3在见 或 条件下会分解,硝酸越 越容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浓HNO3应盛放在 试剂瓶中,密封贮放于阴暗处。思考1:浓硝酸呈黄色的原因是 。3强氧化性:(浓、稀HNO3都具有强氧化性

3、)(1)与金属(除Au、Pt外)反应:Cu与浓HNO3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现象:反应激烈,有 色的气体产生,溶液 。Cu与稀HNO3 反应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现象:反应较激烈,有色气体产生,在试管口变 色,溶液 。注明: a在反应中硝酸表现了 性和 性氧化性:浓HNO3 稀HNO3;b一般规律:硝酸与金属反应时,浓HNO3被还原为 ;稀HNO3被还原为 ;c 常温时浓硝酸可使某些活泼金属Fe、Al等表面因氧化生成一层 ,阻止酸与 继续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因此,常温下,可用铁、铝制容器来储存运输浓硝酸;但若加热时浓硝酸可与Fe、Al反应。 (2)浓HNO3能与一些非金属单质(如

4、S、C、P等)反应,在反应中,非金属被氧化到最高价态,浓HNO3只表现 性。如:C与HNO3(浓)反应化学方程式 (3)与强还原性的物质如FeO、Fe2+、S2-(H2S)、SO2、 SO32-、I- (HI)、Br- (HBr)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稀HNO3和 FeO反应离子方程式 4 王水:浓盐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 ),它的氧化能力更强,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Pt、Au等溶解。三、硝酸的用途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里必备的重要试剂。在工业上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等。课堂练习例1有关硝酸化学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浓、稀硝酸都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B硝酸

5、能与Na2CO3反应,但不生成CO2C稀硝酸与Fe反应可制得H2 D浓硝酸因分解放出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黄色【解析】本题考查了硝酸的化学性质,硝酸具有酸的通性、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由于硝酸的强氧化性,浓硝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后褪色,其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H2,浓硝酸呈现黄色的原因是由于浓硝酸分解放出NO2又溶解于硝酸的缘故。因此,D选项正确。练习1下列有关硝酸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稀硝酸能与Fe反应,浓硝酸不能 B稀硝酸和浓硝酸都是强氧化剂C稀硝酸的氧化性大于浓硝酸 D浓硝酸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不褪色例2过量的Cu与浓硝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 ANO2 BNO CNO2 和NO D

6、NO2和H2【解析】过量的Cu与浓硝酸反应时,开始生成的是NO2,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在降低,当降低为稀硝酸时,Cu与稀硝酸反应则生成NO,因此,C选项正确。练习2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Zn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Zn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1:4 B1:5 C2:3 D2:5课后作业1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A把硝酸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在阴暗处 B把氯水放在棕色试剂瓶中C把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带塑料塞的玻璃瓶中 D把氢氟酸放在玻璃瓶中2下列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能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7、)ANaCl BH2SO3 CHNO3 DHCl3在下列反应中,HNO3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AH2S2HNO3 S2NO22H2OBCuO2HNO3 Cu(NO3)2H2OC4HNO3 4NO2O22H2OD3Cu8HNO3 3Cu(NO3)22NO4H2O4关于硝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主要是5价的氮得电子B浓HNO3与浓HCl按31的体积比所得的混合物叫王水C硝酸电离出的H+ 离子,能被Zn、Fe等金属还原成H2D常温下,向浓HNO3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5把SO2通入下列各组物质的混合溶液中,肯定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ABa(NO3)2,H

8、Cl BBaCl2,NaCl CNH4Cl,CaCl2 DMgCl2,(NH4)2SO46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A铜和浓硝酸反应 B铜和稀硝酸反应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D硫酸铜和硝酸钡反应7为除去铝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宜选用的试剂是( )A稀盐酸 B浓硝酸 C稀硫酸 D浓盐酸8往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 )A颜色变浅B逐渐变红色C没有改变D变棕黄色9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速率: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少,后者多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9、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两者相同 1014g铜银合金跟足量的某浓度HNO3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 A1.6g B3.2g C6.4g D9.6g11在100mL某混合溶液中,c(HNO3)=0.4mol/L,c(H2SO4)=0.1mol/L,向其中加入 1.92g铜粉,微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Cu2+)为( ) A0.15mol/L B0.3mol/L C0.225mol/L D无法计算12在通常情况下,A是单质,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 若A为无色气体,则A ,B ,

10、 C ,D 。CD的反应方程式为 ,DB的反应方程式为 。13将32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1)NO的体积为多少?(2)NO2的体积为多少?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硝酸课前预备:(方程式不唯一)1变红22HCl + Zn = ZnCl2 + H232HCl + CuO = CuCl2 + H2O4HCl + NaOH = NaCl + H2O5HCl + AgNO3 = AgCl+ HNO3知识体系:一、无色、 易挥发、 有刺激性、 白雾、 发烟硝酸二、1 HNO3 = H+ + NO3- 先变红后褪

11、色 2H+ + CuO = Cu2+ + H2O H+ + OH- = H2O 2H+ + CaCO3 = Ca2+ + CO2+ H2O 注意: H22 见光、 加热、 浓;光 4HNO3 O2 + 2H2O + 4NO2 棕色 思考1:HNO3不稳定,易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使其发黄。 3.(1)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Cu + 4H+ + 2NO3- = Cu2+ + 2H2O + 2NO2 红棕色、 蓝绿色;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3Cu + 8H+ + 2NO3- = 3Cu2+ + 4H2O + 2NO 无色、红棕色、蓝色 a. 酸、氧化 b. NO2、NOc. 氧化膜、金属Fe或Al 、 钝化(2)氧化 C + 4HNO3 = CO2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