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66348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

2、过对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对帝国主义和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自信、自强、奋发创新的动力。【教学重点】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教学难点】 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

3、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了约七十年之久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震惊了世界。那么,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苏联,探寻问题的答案吧!二、新课学习(一)赫鲁晓夫改革 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PPT播放斯大林遗体和赫鲁晓夫头像)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2.二十大(PPT播放赫鲁晓夫二十大发言图片)1956年2月25日在苏共“20大”上,赫鲁晓夫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掀开世

4、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结束了高度集权的斯大林时代,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赫鲁晓夫时代,政治气候空前宽松。(PPT播放莫斯科红场上斯大林的巨幅雕像被推倒) 想一想:回忆一下,什么是“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答: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弊端:经济建设方面严重违背市场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斯大林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PPT展示“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推广种植玉米” ) 赫鲁

5、晓夫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PPT播放赫鲁晓夫下台图片)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 积极:赫鲁晓夫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消极: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却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一味否定斯大林又造成人们的思想混乱。对赫鲁晓夫的评价:(PPT播放黑白墓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6、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二)苏联的解体1. 戈尔巴乔夫改革(PPT播放戈尔巴乔夫的头像)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将经济改革作为重点。然而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改革一开始就从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出发,而未从农业、轻工业、食品工业出发,那样给人民实惠就多一些,就可以巩固改革的社会基础。我们不正确地选择了实行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戈尔巴乔夫(PPT播放“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买面包”)经济改革没有成效后, 戈尔巴乔夫又把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从此

7、,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2. 八一九事件(PPT播放一系列事件图片) 1991年8月19日,正当新联盟即将签署之际,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是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想一想:八一九事件有什么样的影响?答: 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全局。(PPT播放叶利钦指责戈尔巴乔夫)3. 苏联解体(PPT播放苏联解体视频) 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国家电视台发表声明说,由于当前国内的形势和

8、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建立,他决定停止在苏联总统职位上的活动。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最终瓦解。(PPT展示苏联到独联体的地图变化)想一想: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哪些经验教训?答: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等等。 3. 动脑筋:女孩: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也许还会存在下去。男孩: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思考:他们谁说的有道理?答案: 男

9、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的。3、 课堂总结 苏联的改革改革首先从赫鲁晓夫开始,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苏联解体说明社会主义遭遇重大挫折,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苏联模式的失败,我们要吸取教训,坚定不移的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四、课堂练习1

10、.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的重点首先放在了 ( B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思想领域 .外交政策 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3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B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积弊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改革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 的影响4.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

11、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改革C、“八一九事件”的发生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5.读下列材料答题: 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8日,“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请回答: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阻止苏联解体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假若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苏联领导人错误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综合作用的产物。五、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

12、点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反思】本课前后联系紧密,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因此,依据本课的题目及内容编排,再根据每一篇章涉及内容的特点和地位,进行细化。这样设计线索清晰,学生易于理解。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视频、图片、文字相互配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大大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曲折的,从而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想和信念。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在以下方面还需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需更合理的分配,对学生学习方法还需进一步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时评价。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