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8540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数字化校同环境下的校同网络文化建设与应用研究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利用数字化产生的特点技术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化校园模式也不断渗入到现代校园文化中,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思想、个性、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工作者面临的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数字化校园及网络文化的内涵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

2、息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集环境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教学数字化、产学研数字化等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其根本目的在于为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应本着“统一规联盟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原则,通过不断的实践,从而能使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得到普遍提高,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校园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是广大师生员工为实现高校和自我的共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有的文化氛围,是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且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逐渐深入发展。近年来,校园文化出现了一种新的理

3、论,即校园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物质基础,以现实的人在网络空间进行各种活动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它是一种信息资源传递与共享的文化。校园网络文化不但给广大师生带了新的体验和感受,更带来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广泛冲突。因此,探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于高校的发展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二、数字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网络文化的发展创建了良好的环境平台,丰富的网络系统应用更促进了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网络文化的发展带给师生众多积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一支

4、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代替它的将是先进的网络课堂,课件直接从网络邮箱传输,需要的资料直接从强大的数字图书馆搜索。网络考试,一经提交就反馈出成绩,方便快捷,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使用数字化校园中的各种应用系统,无形中也渐渐提高了广大师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结合网络的使用,逐渐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质。2、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网上办公、学籍档案管理、个人信息查询、校园一卡通、教师档案管理等依托于网络的系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校的管理水平。3、促进师生交流互动,提高资源共享。网络答疑、教师博客、即时通讯等系统的使用促进了师生的交流互动。数字图书馆、教师学术科研论文管理系统、多媒

5、体资源库等系统的使用,促进了资源的共享。三、数字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数字化校园虽然大大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但给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种种难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发展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活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象牙塔”模式,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更趋于自动化、信息化。此外,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生活模式的多元化,同时也带来了金钱、暴力、色情等外来诱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这给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的和谐校园文化带来了更多的冲击,2、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欠缺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同时具有一定匿名性质

6、的世界,大学生在网络上可以随意发布不实信息和不健康言论,而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网络的随意性反应在现实生活中,造成了大学生为人处事的散漫、不负责任,其根本原因在于自我约束的缺失。这使得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德育目标存在不小的障碍。3、网络文化资源不足数字化校园虽然各种系统众多,但师生对网络资源的需求更大,特别是丰富网络文化中的德育、趣味、娱乐信息偏少,这一点对于发挥网络文化的促教作用,有一定的阻碍。四、数字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思路新时期,强化数字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于和谐校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1、加强网络监管力度高校要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带来的优势,尽量消除其存

7、在的不利影响,最大可能的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服务。数字校园不同于互联网,为了控制校园网中的不良信息传播,可引入实名认证制度,有效抑制不良信息的散播。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通过多重手段,创新思路,不断促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2、转变教学方式,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既是一个宝库,但也存在污垢。学校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转变教学方式,通过专题教育、讲座、谈话等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文明上网的重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3、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很多学生并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在

8、学习上缺乏主动性。高校校园网络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已经深人教学、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接受新事物,校园网络文化应带动大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主体发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4、确保网络技术保障机制实现技术方面的保障就必须加大对网络设施和人才的投资,及时引进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技术过硬的网络技术人才,积极探索网络技术为高校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不断建设贴近教学科研、校园生活实际的网络资源。五、结束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化环境下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应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网络文化管理机制。相信通过政府和各高校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定会有新的突破,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大学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环境。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