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979708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实施计划免疫基本要素第一章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简述计划免疫的基本要素其一,目的性强,即以控制乃至消灭针对疾病为目的。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但需要有免疫效果理想的疫苗、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而且还要有高水平的免疫成功率,才能真正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而这一切还必须有一个有效的组织实施系统及严密的技术措施来加以保证。其二,要有科学的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制定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的依据和基础是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从实际出发,在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当地某种疾病流行状况及人群免疫水平的基础上,开展科学研究

2、和调查,制定出最科学、最有效、最经济的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确定理想的免疫程序来实施免疫接种。其三,要有有效的监测、评价和疾病控制系统。2、简述暴发疫情调查的基本步骤与控制措施?基本步骤a现场的组织和准备b核实诊断,确定暴发的存在c建立病例定义d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e描述三间分布f建立并检验假设g使现场调查更系统完善h实施控制措施i总结报告j建立并维持监测系统以观察评估控制效果控制措施a病原来源的控制控制污染源使人群免于暴露消毒/灭菌隔离和/或治疗感染者B阻断传播切断传播途径控制媒介传播促进个人卫生C增加机体反应免疫易感者药物预防3、举出四种常用消毒剂的特点?1漂白粉是一种混合物,主要成分是次氯

3、酸钙,还有氢氧化钙、氯化钙、氧化钙。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溶于水,在光照、热、潮湿环境中极易分解。漂白粉含有效氯25%左右。杀菌能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对含氯消毒剂均高度敏感,真菌和抗酸杆菌中度敏感;高浓度时,亲脂、亲水病毒及芽孢亦敏感。影响因素(1)酸碱度:溶液pH越高,杀菌作用越弱。pH升至8以上,可失去杀菌活性。(2)有机物:可消耗有效氯,明显影响含氯消毒剂的杀菌作用,尤其是消毒液浓度较低时,这种影响更为明显。(3)温度:每升高10,杀菌时间可缩短50%60%。2.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白色晶粉,含有效氯60%左右,性质一、简答题稳定,即使贮存于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效氯也丧失极

4、少。杀菌能力: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谱广,对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孢子及细菌芽孢都有较强杀灭作用。影响因素温度:温度低时可降低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杀菌作用。酸碱度:酸性条件下的杀菌作用要比碱性条件下强。有机物:可降低二氯异氰尿酸钠的杀菌能力。3.环氧乙烷液体环氧乙烷可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液体可溶解某些塑料。它的蒸汽压较大,对物品的穿透力强。高浓度环氧乙烷遇明火可发生爆炸。杀菌能力:几乎各种微生物对环氧乙烷敏感,而且细菌繁殖体和芽孢之间对环氧乙烷的敏感性差异很小,这是环氧乙烷作为灭菌剂的一个特点。影响因素:环氧乙烷杀菌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是温湿度、药物浓度和微生物的状态。(1)温度和浓度的影响彼此相关,一般来

5、说,45,450mg/L已发挥药物的最大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还应考虑药物穿透包装材料时的吸收消耗,宜适当加大药物的用量,提高温度。(2)湿度对环氧乙烷的杀菌作用有明显影响,一般以RH60%80%为宜。(3)消毒对象对消毒效果亦有明显影响,有些材料可吸收大量环氧乙烷,对于大量吸收环氧乙烷的物品应相应加大剂量。4过氧乙酸液体透明,弱酸性,易挥发,沸点110。贮存过程中易分解,尤其有重金属离子或遇热时极易分解。高浓度和高温度可引起过氧乙酸爆炸,浓度在20%以下一般无爆炸的危险。杀菌能力:过氧乙酸可杀灭各种微生物,温度在0以下时,仍可保持活性。其杀菌作用强弱的顺序依次为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结核杆

6、菌和细菌芽孢。影响因素温度:一般说来,温度越高过氧乙酸的杀菌力越强,但温度降至-20时,过氧乙酸仍有明显杀菌作用。湿度:当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效果越好。当相对湿度低于20%时,则杀菌作用较差。浓度和作用时间:过氧乙酸的杀菌作用随浓度的增高、时间的延长而增强。有机物:在用过氧乙酸消毒时,有机物对细菌繁殖体的保护作用较芽孢为明显,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因菌种和有机物的种类及浓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4、简述医院内感染的分类?按病原体的来源分为:内源性医院内感染、外源性医院内感染按感染传播途径分为:交叉感染、自身感染、母婴感染按感染的部位分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

7、染、胃肠道感染、切口感染按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分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革兰阴性球菌感染、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真菌感染5、常见医院内感染的感染源有哪些?多数为细菌,约占9095。其次为病毒、真菌及寄生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绿脓杆菌为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鼠伤寒杆菌、链球菌、军团杆菌等。病毒有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真菌有白色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等。寄生虫有卡氏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疟原虫等。6、简答医疗用品消毒与灭菌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的方

8、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灭菌方法处理。2)中度危险性物品,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即可,可选用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有些要求严格,例如内窥镜、体温表等必须达到高水平消毒,需采用高水平消毒法消毒。3)低度危险性物品,一般可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仅在特殊情况下,才作特殊的消毒要求。例如,在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必须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法或灭菌法。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

9、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选择消毒方法时需考虑,一是要保护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使消毒方法易于发挥作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3)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

10、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4)选择表面消毒方法,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液体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可采用喷雾消毒法。二、问答题1、医院内感染与传染病的区别是什么?如何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医院内感染定义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内感染。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

11、不一定在医院感染的。根据不同的病原体进行相应的治疗,最好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的药物,以求消灭院内感染源。医院应建立预防和管理院内感染的专门机构,制定预防方案和措施,并监督方案的实施。对院内各级人员进行经常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培训。要对院内感染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应研究原因,制定对策。此外,医院内应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包括合理的建筑及病区设置、病人入院的清洁和出院的终末消毒、传染病人的隔离、污染物品及病人排泄物的消毒处理、接触病人者(包括医生、护士、卫生员和探视者)的处理等。并须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的筛选。防止滥用抗生素,以防耐药菌的产生等。2、如何采用综合性措施预防与控制传染病?一、在疫

12、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2.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二、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从病人的角度来讲

13、,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诊断可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历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此外,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

14、的法定职责。第二章寄生虫病一、简答题1、寄生虫对宿主可造成哪些危害?夺取营养,寄生虫以寄主的血液、组织液或半消化食物等为营养,会夺去寄主的大量营养。如人在幼年时期遭受连续严重的寄生虫感染,就会影响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侏儒症。化学性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和解体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可刺激人体产生炎症、过敏反应、血相改变和毒副作用。机械性作用,寄生虫可压迫和破坏组织,或阻塞腔道。如姜片虫、蛔虫等大量成团能引起肠梗阻;猪囊尾蚴寄生于脑时,引起四肢麻痹及癫痫等症状。传播微生物,寄生虫破坏粘膜,使细菌容易侵入,引起溃疡、糜烂、感染而产生炎症。如华枝睾吸虫寄生于胆管内,因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引

15、起胆囊炎或胆管炎,或组织增生,使管腔狭窄阻塞;严重的可引起肝硬化,并发胆结石。又如血吸虫可引起肠息肉甚至转变为癌肿。2、宿主对寄生虫可造成哪些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宿主的饮食和营养状况影响寄生虫病的发生。如低蛋白饮食有利于阿米巴病的发生;全身营养状况差,即使有少量钩虫寄生,也可引起钩虫病。宿主影响寄生虫的主要表现是免疫反应(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先天性免疫受遗传因素控制,人体对许多寄生虫具有先天性不感受性;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均可刺激宿主产生抵抗力,限制许多寄生虫的感染,如血吸虫等。3、何为寄生关系?寄生与共栖、互利共生如何区别?1.寄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对另一方造成损害的一种共生关系寄生与共栖、互利共生的区别主要在于共生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寄生是一方有益,另一方受害;共栖是一方有益,另一方无害;互利共生是双方都受益4、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方式有哪些?并举例说明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