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50763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02课 诗两首(第02课时) 1徐志摩(18971931), 、散文家。名章垿(x),笔名 、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是 的代表诗人。后加入文学研究会。徐志摩以文坛才子著称,著有诗集志摩的诗 猛虎集云游,散文集 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集轮盘,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2给下列加线字注音。青荇( ) 浮藻( ) 荡漾( ) 长篙( ) 漫溯( ) 笙箫( )3解释下列词语。青荇: 漫溯:1再别康桥第26节诗中,诗人捕捉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诗人捕捉的意象主要有:金柳,妩媚而美丽,浸透着诗人欢喜和眷恋的感情;青荇、柔波,写康桥对诗人的

2、欢迎,更表现出诗人对康桥的眷恋;榆阴下的清潭、倒映天上的彩虹,有如梦如幻之美;星辉、水波与星光辉映,色彩斑斓,表现了诗人的快乐心情;夏虫的“沉默”,渲染了一种静寂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离情别绪。诗人选择的这些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给人清新之感,而诗人要表达的是怀念惜别之情,诗中的这些意象却有一种纯净的美感,能让读者也不知不觉地从离愁别绪的伤感中超脱出来,而去全身心地感受诗中优美的意境。 2再别康桥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轻轻”“悄悄”的运用,有什么意味?诗的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重叠复沓,具有一种节奏感和旋律美。首节以“作别”二字,

3、概括全诗主要内容,而三个“轻轻”的运用,既定下全诗抒情的基调,又因其音节轻盈柔美,而形成一种轻盈跳跃的节奏。尾节中两个“悄悄”与前文“轻轻”照应,而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写不忍打破康桥和谐宁静境界的心情。首节不说“告别康桥”,而说“作别西天的云彩”显得清新飘逸,尾节中,将本不能带走的云彩说作“不带走一片云彩”,显得情意绵绵。3再别康桥在表现形式上具有三美,即“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这三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

4、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

5、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青荇(xng)长篙(ho)漫溯(s)B笙箫(shng)撑开(chng)哀怨(i)C寂寥(j)彷徨(png)彳亍(c)D凄婉(wn)斑斓(ln)笙箫(xio)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妍影,在我的心头荡漾。B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召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C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D寻梦?撑一支长嵩,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

6、项不同的一项是A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B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C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D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4下列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轻的走”“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诗的开篇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修饰动作,不仅生动地再现诗人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更表达出他来去时不愿惊动自己深爱着的康桥的心情,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溢于言表。B“悄悄的走”“悄悄的来”,诗的末节用两个“悄悄”与首节的三个“轻轻”相呼应,两个诗段不仅词语对仗,且节奏相同。整齐的诗句,优美的

7、音韵,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离愁别绪。C诗篇首尾二段起呼应作用的,还有“云彩”这一意象。云彩本是无情物,这里早已诗化了。“轻轻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话别;然而,又“挥一挥衣袖”,决计“不带走一片云彩”,两个细节,生动地说明诗人对康桥的留恋。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似乎已忘记他要“再别康桥”,反倒撑起长篙随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寻梦。这种宕开笔来,不从正面写别情的写法,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极具概括力的隽永的语言,匆匆一生的徐志摩,似乎也预示在这谶语般的诗句里。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

8、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D诗人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要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6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给人以立体感。(1)给人带

9、来视觉上美的享受(2 )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A(1)(2)(3)B(1)(4)(6)C(2)(4)(5)D(2)(3)(6)7根据课文,默写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_。(徐志摩再别康桥)(2)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_!(徐志摩再别康桥)(3)寻梦?撑一支长篙,_,满载一船星辉,_。(徐志摩再别康桥)(4)撑着油纸伞,_,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_/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雨巷)8某中学将于劳动

10、节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你对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在下面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各设计一段串联词。(每段不超过50字)徐志摩再别康桥串联词(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串联词(2)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串联词(3)1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优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传世佳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代 赠(唐)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浣溪沙(南唐)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点绛唇 素香丁香(

11、宋)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下题。黄 鹂徐志摩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1)根据前面提示的背景,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渴求。(2)第一节的五行描写黄鹂飞来,只两句是实写。一句是_,写出了黄鹂的色彩和动感;一句是_,以瞬间之形写其瞬间之静。一动一静,生动地刻画出黄鹂_而来_于树的神采。(3)第一

12、节中第_句鲜活地点染出黄鹂飞来时所激起的_之情。而第_、_两句,渐渐由实而虚,倾诉着由眼前黄鹂所激荡起的_。(4)诗人眼前所见的是一只匆匆飞来又匆匆飞走的黄鹂,而胸中所藏的却是一种_与_交织的情怀。这是一种感情的反差和逆转。两节的最后一句重复,词语相同而情怀各异,前一句写充实感,后一句却写_感。(5)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人表露出了在牢笼般的时代欢乐仅仅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更为持久的还是痛苦的情怀。B诗中的反复不是一般的感情升华,而是感情的逆转。这是本诗的独到之处。C诗中动与静的结合、形与神的交融、实与虚的转化都鲜活地点染出瞬间的情景变化。D诗人以黄鹂自比,不但“冲破浓密”,而且

13、能“照亮浓密”,这既是一种渴求,也是一种自信。【2018年高考新课标II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精卫词王 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朝在树头暮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2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1B3A【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A项,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余均为比喻的修辞手法。拟人就是把物比作人来看。比喻就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4B【解析】首尾两段,节奏相同,遥相呼应,但词语并不对仗。5C【解析】A项,“匆匆一生的徐志摩”应为“徐志摩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