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民俗--穿衣文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9949822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饰民俗--穿衣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服饰民俗--穿衣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服饰民俗--穿衣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服饰民俗--穿衣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服饰民俗--穿衣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饰民俗--穿衣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饰民俗--穿衣文化(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服饰民俗,-穿衣文化,一 概述,服饰的文化时要经过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人类最初穿衣服是为了保暖,遮羞,发展都后来才出现了服饰的文化。 在中国,每个历史时期的服饰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看中国服饰的历史发展变化。,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东晋,西晋,南北朝(宋齐梁陈),隋,唐,五代(梁唐晋汉周),宋,元,明,清 。,夏商周,特点: 1上衣下裳,上下连属。 2右衽,腰间有束带。 3形成特有的冠服:鹊尾冠,尚冠,长冠,筒冠,冕,弁 。,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给帝王穿着,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

2、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女子服饰 鞠衣:为王后率领民妇礼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也是诸侯之妻帮助君王礼祭宗庙的祭服。 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君王及大宴宾客的礼服,也是卿大夫之妻帮助君王礼祭宗庙的祭服。 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也是士之妻帮

3、助丈夫助祭的祭服。 纯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秦汉,特点: 1男子多穿袍,妇女多穿襦 2服饰花纹有龙虎纹,对鸟纹等 3相比前一时期,袖口变化较大,魏晋南北朝,特点: 1男子多穿大袖衫,女 子为襦。 2受佛教影响大,图案有莲花,忍冬等 3宽衣博带(竹林七贤),隋唐,特点: 1前期受高昌,龟兹(qiuci)影响(上衣为翻领窄袖,下衣长裤,头戴浑脱帽,脚蹬皮靴),2后期受吐蕃(tubo)影响(八字低颦眉,脸敷黄粉,眉注乌膏),宋,特点: 1恬静 2男子穿襤衫,元,特点: 1男子长袍,左衽 2女子戴姑冠,明,特点: 等级制度严格,如官员的补子。,一、公、侯、驸马、伯用麒麟补、白泽补(白泽、麒麟,是神话

4、动物或古代绝种的动物)。 二、文官,一品画仙鹤的补子。二品画锦鸡。三品画孔雀。四品画云雁。五品画白鹇。六品画鹭鸶。七品画鸂鸂。八品画黄鹂。九品画鹌鹑。(禽) 三、武官,一品、二品画狮子。三品、四品画虎豹。五品画熊罴。六品画彪。七品也画彪。八品画犀牛。九品画海马。(兽),清,特点: 1男子梳辫子,穿马褂 2女子梳两把头,穿旗袍,穿花盆底子鞋。,50,60年代,特点: 1男子中山装,女子列宁装 2颜色为黄绿色,总结,男子服饰变化多样,女子变化少,基本上是裙,襦。,男尊女卑,分类,一,按性别构成分,二,按年龄分,人生的不同阶段穿不同的衣服来表示自己的身份。,三,按职业划分,不同的职业会有不同的衣服。

5、,四,按地位划分,不同的阶级都会有不同的衣服。,五,按用途划分,从个人生活出发有内外衣之分,从个人活动出发有便服,劳动服,从人生礼仪看每个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衣服。,六,按民族划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衣服。,七,按季节分,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衣服。,八,按质料分,有布的,有绸子的各种不同的质地的衣服。,九,按色彩分,四季有不同的颜色服装,不同的等级也会有不同的颜色的服装。(既有装饰的需要,也有信仰的需要,如皇帝的衣服为黄色),十,按样式分,领口的不同时衣服有不同的样式。,形成不同服装的原因,一,实用。 二,美观。 三,礼仪的需求。(婚丧) 四,信仰的需求。(寿衣),三寸金莲,把女孩子的脚 用长布条紧 紧缠住,使脚畸形 变小,以为美观,得名原因,一,步步生莲。在脚下撒莲花,走路似乎有莲花生出。 二,莲花象征纯洁。,原理,过程,一,试缠。 二,试紧。 三,裹尖(裹脚趾 ) 。 四,裹瘦(裹脚头) 。 五,裹弯(裹脚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