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9843173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北京市生态文明大会讲话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苏利阳王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中的战略地位。本章旨在回顾五年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及其演化历程,对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评述。一、发展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有关生态文明的提法,在中央文件中最早见诸于XX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该文件提出“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2、。而后,XX年“十七大”报告是生态文明一词首次写入党代会代表,报告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到XX年党的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完善,指“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应该说,当前的生态文明概念是在中国语境下产生的话语,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特定的国内外社会经济背景,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发展理念上的继承与创新。XX年,面对

3、油电煤运全面紧张的局势,中国领导人相继提出了“循环经济”、“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节能减排”等理念,并取得积极成效。到XX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需要对过去五年的资源环境保护进行实践总结和理念升华,因而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以此统领相关理念。随后在XX年12月胡锦涛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研讨班的讲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即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两型社会。而后,随着XX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等概念在国际社会上兴起,“绿色低碳”的理念也被引入到国内。作为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集成和创新,XX年党的十八大报

4、告以生态文明这一概念为核心,进一步集成了相关理念,用以指导工作。从学术涵义看,自生态文明的概念提出后,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均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和解读,但由于缺少基础研究和基本理论,对于生态文明的认识并不统一。在西方,虽然从生态哲学、生态经济等角度,或是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现代化、环境治理等理论出发都讨论过类似的概念,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观点。也就是说,有关生态文明的研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传承。虽然西方国家没有提出更多创新的概念,但其环境保护或者“绿色”理念,已通过具体的法律、政策、管理等措施逐步深入人心,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使其实际的“生态文明水平”达到较高的程度。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

5、度所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因此,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广义角度来理解生态文明,还缺少足够的证据证明它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具有统治地位的高级文明形态;狭义上讲,作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的现代文明形态之一,生态文明又与其他文明形态密不可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则更倾向于在加强经济、社会等方面建设的同时,突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有限目标和任务。总体上,生态文明理念有待通过我们的实践不断总结、深化、循序渐进。但现阶段看,我们从狭义上理解生态文明建设,认为其包括资源保护、生态保育、环境保护、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等方面,同时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6、建设、社会建设当中,体现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要求。二、历史上的五年规划与生态文明这里,我们以改革开放后第一次五年规划为起点,截止到“十二五”规划,将其分为两个阶段。五年计划中的资源环境保护有关资源环境的内容和指标与五年规划的渊源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其中国务院在“六五”计划和“七五”计划中把环境保护列为独立篇章是重要标志。这两个五年计划对能源节约、林业建设等领域都提出了工作目标和定量指标,但关于环境保护的篇幅较少。由于当时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地方出现了以供电不足为基本特征的能源严重短缺现象,因此当时资源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力争加大自

7、然资源能源开发力度来实现“保供应”。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资源能源供应仍短缺、长时期持续缺电的局面并未彻底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遏制。期间,我国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方针,确立了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基本战略。“八五”计划重点围绕能源节约,提出单位GDP能耗、产品能耗、节能量三方面的指标,在生态环境领域提出造林规模、森林覆盖率两项指标,同时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指标不断增多,核心是工开展工业“三废”的处理。“九五”计划总体延续八五计划的做法,但在环境治理领域,除了工业领域外,还增加了生活领域的环境保护指标。“十五”计划继续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

8、社会发展规划。但在指标和任务上做了重大调整。一方面,在资源节约指标方面,由于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经济下滑进而致使能源供需矛盾不突出等原因,因此去掉了能源节约的指标,转而增加节约用水的指标。生态建设的指标做了重大挑战,由于98年长江洪水的原因,在传统林业建设基础上,增加了水土流失、“三化”草地等指标。在环境保护的指标,相关任务也不断增多,引入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表1五年计划中资源环境类定量指标五年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与过去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中长期发展规划。首先,“五年计划”开始被调整为“五年规划”,以区别于政府直接决定资源配置的指令性计划;其次,规划重要性明

9、显增强,特别是温家宝总理上任后提出的“没有规划不批项目”的要求;第三,规划的思路发生重大转变,特别是政府工作重心从经济结构问题转向改善政府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强调国家要对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的发展进行长远协调;第四,“十一五”规划在已有的预期性指标的基础上引进了约束性指标,后者被视作“政府对社会的承诺”,约束的对象由企业转为各级政府,特别是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保护环境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行为。通过与干部考核体系相挂钩,五年规划的重要性得以进一步提高。“十一五”规划对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同样非凡。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形势发生重大转变,自XX年起步入重化工业化阶段,其后果是“十五”期

10、间,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唯独环保指标没有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能源需求也大幅增加。为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不得不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检讨。再加上科学发展观、两型社会等理念的提出,“十一五”规划开始大幅度提升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一方面,从指标上看,为应对能源紧张的局面,单位GDP能源强度重新被纳入到五年规划中,同时“十五”期间未完成的指标SO2、COD总量指标继续被采用,这些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被纳入到五年规划中,形成“节能减排”行动,并将约束性指标与干部考核体系挂钩。另一方面,“十一五”规划还首次引入国土空间有序开发管理的理念,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11、、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应该说,“十一五”规划奠定了此后五年规划的基本框架,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雏形,形成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国土空间保护的框架。“十二五”规划延续了“十一五”规划的成功做法,并进一步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扩大了指标体系。第一,由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参与哥本哈根大会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十二五”规划在传统的节能减排指标上,将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指

12、标和任务纳入到五年规划中,增加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约束性指标;第二,在生态建设领域,增加了森林蓄积量的指标,反映林业建设开始从追求以数量为主的森林覆盖率指标,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此外,在环境治理领域,继续延续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思路,在气、水领域各增加了氨氮化物排放总量、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指标。表2五年规划中的资源环境指标三、十三五规划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国内外背景1、“十三五”时期的历史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当时形势和未来研判,提出了一系列2020年目标。这使得“十三五”时期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地位。“十三五”是实现“中国梦”的“两个一百年”

13、中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时期,是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它对我国能否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十三五”也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落实依法治国的决战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XX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十三五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落实依法治国的意义重大。表3我国已发布的2020年重大战略目标2、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背景经济增长向“新常态”转型,谋求发展方式转型成为重大战

14、略取向。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不断下滑,在近期下滑至%以下的情况下未来将可能进一步降低。在这一背景下,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实现创新驱动成为党和国家重要并紧迫的任务。资源能源、环境保护压力总体趋增,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尽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仍将持续增长。预计未来10年我国能源消耗保持4-5%的增长区间,面临战略性资源能源长期紧缺的挑战,同时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中国已经形成区域性污染、流域性水污染,短期内仍难以扭转。灰霾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水污染持续恶化,XX年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IV-V类及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土壤污染面积仍在扩大。3

15、、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背景国际格局延续“东升西降”的变动趋势。当今世界发展与环境格局正经历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东升西降”的变动趋势更为明显。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和话语权。中国经济总量从1990年占全球%提升到XX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XX年中国已取代美国;按照汇率计算,中国也可能在未来10年左右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有望孕育突破。XX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驱动下,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技研发,发达国家出现“再工业化”、“回归制造业”浪潮,力图推动新一轮以智能、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科技革命并占据

16、主导地位。历经多年的酝酿,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有望孕育突破。一是得益于一系列技术突破,美国页岩气革命,对全球能源格局和地缘政治带来深刻影响。二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绿色低碳技术不断突破,全球竞争开始展开,重点是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专利之争。三是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的革命,深刻改革生产和生活方式。气候变化、资源环境的约束不断加深。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能源供应紧张态势未能扭转,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第五次IPCC评估报告显示,如不采取行动,全球变暖将超过4,远高于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2度升温目标。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污染和短缺、自然灾害频发、大气污染等依旧严峻,推动各国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