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9842192 上传时间:2018-11-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9.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设计报告(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 化 设 计(送审稿) 二一四年三月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 化 设 计项目负责:方案编制:审 核:总工程师:法人代表: 二一四年三月 目 录1前言12工程概况22.1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22.2边坡现状及稳定性32.3原设计方案概述62.4项目实施现状73优化设计原因74优化设计方案84.1设计依据84.2优化设计范围及分区84.3优化设计方案84.4设计计算105治理工程施工175.1施工工序175.2施工要求185.3施工质量控制指标256说明28附件:附件1 原设计审查意见附件2 锚索基本试验报告附件3 边坡稳定性及下滑力计算1、10-10剖面(III1区)圆弧滑

2、动法计算 2、6-6剖面(III2区)圆弧滑动法计算 3、III2区赤平投影分析4、10-10剖面(III1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 5、6-6剖面(III2区)加固后稳定性计算 某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优化设计1前言位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内的达摩古洞为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荒废多年。为了打造高端旅游度假休闲区,恢复历史文化古迹,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进行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达摩古洞景区项目的建设。其中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位于达摩古洞景区内的山间谷地中,谷地周边边坡原为采石宕口,现已废弃,由于前期开山采石,致使边坡高差较大,坡面陡立,形成三面陡崖环伺的地貌现状,且坡面节理裂隙发

3、育,岩体受结构面切割及长期风化影响较为破碎,危岩摇摇欲坠,险象环生。项目区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已影响百变金身达摩像项目的进展,且对后期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拟对该边坡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委托我院承担达摩古洞景区项目一期工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的设计工作。受治理区地形条件、项目工期等因素影响,治理区未布置专项勘察工作,拟在项目施工阶段具备勘察施工条件后进行补充勘察。按照委托单位要求,我院根据地形测量、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现场调查、水平钻孔勘察成果对该边坡进行初步治理设计,在施工阶段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初步设计于2013年10月10日通过专家评审(见附件1)

4、,并作为项目施工招标依据。根据现场踏勘结果,施工单位提出取消原设计方案中的III区削坡、留设平台,调整为坡形修整、清坡;锚杆钢筋改为预应力钢绞线等建议,为此,2013年12月14日委托单位组织专家对原方案进行了专题会议讨论。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前期施工阶段,完成部分削坡、坡顶截水沟、部分锚杆基本试验等工作。我院根据论证会专家意见、锚杆基本试验、补充调查结果,对原设计进行了优化。2工程概况2.1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治理区及周边地层分布见治理区地质环境图,地层走向北东东,层面产状300310 7580。地层岩性描述如下: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2dn):岩性以浅灰灰白色中厚层厚层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碎屑白云岩

5、、泥质白云岩。寒武系下统幕府山组(1m):岩性以灰白灰色中薄层厚层含燧石结核白云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寒武系下统炮台山组(1p):岩性以灰灰黄色中薄层含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为主,岩层经挤压局部呈挠曲状。治理区位于幕府山复背斜南东翼,区内地质构造作用极其强烈。主要发育北东东向的断层f1、f2及近东西向的断层f3。由于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拟治理边坡坡体节理裂隙极其发育。根据现场调查,治理区主坡面发育的主要节理裂隙统计如下: 治理区节理裂隙统计表 表2-1序号产状序号产状序号产状1300851018088193058325801195452021582330579123085211958643

6、1580131207922388453078014285322380256358615304792412075714540161921825303808225781726276263107992257318762027220722.2边坡现状及稳定性治理区边坡沿百变金身达摩像所坐落场地北、东、南三面蜿蜒呈凹弧状分布,边坡长度约125m,相对高差1065m,边坡中部区段高差最大,向两侧逐渐降低。坡面坡度较大,呈陡崖状,局部近似直立,甚至反倾。坡面节理裂隙较为发育,岩体较为破碎,多处存在悬危石、探头石等危岩体(见照片2-1、2-2)。因边坡开采后未进行有效的治理,坡面裸露,基本无植被发育,山顶原始

7、坡面较为平缓,植被生长旺盛,治理区边坡周边无有效截排水系统,致使坡面汇水横流,对局部坡面已造成严重冲刷(见照片2-3)。 照片2-1 节理裂隙较为发育照片2-2 坡面危岩体照片2-3 坡面冲刷、溶蚀严重根据现场调查,治理区边坡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整体滑动迹象,但坡面中部区段边坡曾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受崩塌体牵连拉扯影响,周边大块岩体已发生较大变形,甚至与母岩脱离,存在较严重的崩塌地质灾害隐患(见照片2-4)。照片2-4 坡面岩体崩塌2.3原设计方案概述 原设计方案将治理区分为区、II区和III区3个分区进行治理,其中主坡面两侧高度相对较小(小于30m)的区域分别作为I1区和I2;北段中间部分为较完

8、整的灰岩,为斜交边坡,稳定性好,将其作为II区;其余达摩洞身周围的高陡坡段作为III区。详细分区见设计图。I区:设计按55削坡降坡,削坡完成后进行挂网客土喷播。坡脚切坡部分采用方形格构+锚杆支护,完成后喷浆护面。II区:该区边坡岩体完整性好,且为斜交边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设计采用清坡的方法清除坡面个别危岩,消除崩塌地质灾害。III区:区主要为达摩洞身后侧的山体,该区边坡总体特点是坡高壁陡,最大高度达65m,坡度一般在60 85。根据地层分布及后期规划情况,将区分为三个亚区,即1区、2区和3区。该区设计首先采用削坡的方法降低坡度,根据建筑景观设计的要求,边坡坡脚需向内推进(见设计图),沿推进后

9、的坡脚线垂直削方,形成直立面。其余坡面坡度设计为75,为方便施工及后期边坡绿化,在85m标高处留设平台,平台宽度4m。削坡降坡后,采用锚杆+格构对边坡进行加固,锚杆采用全粘结形,锚杆长度1129m。锚筋采用23根HRB335钢筋,直径25mm/32mm。格构采用外露式布置,格构内布置植生袋,外侧用主动防护网进行加固防护。对于拟建建筑背部山体则改用喷浆护面。截排水系统:设计在坡顶布置截水沟,平台、坡面、坡脚均布置排水沟。截(排)水沟采用M7.5水泥砂浆浆砌块石砌筑。2.4项目实施现状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前期施工阶段,完成部分清坡、坡顶截水沟、部分锚杆基本试验等工作。3优化设计原因(1)由于拟治理边坡

10、处于幕府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内,原设计方案中的+85m平台设置、坡面削坡要求自上而下施工,而坡顶处于生态红线内,坡顶施工空间问题未能协调,因此平台设置及削坡难以实施。 (2)原设计方案III区锚杆为全粘结形,锚杆较长(1129m),锚筋为2根或3根HRB335钢筋,施工需逐段焊接,花费时间,难以满足项目工期要求。(3)原设计未进行专项勘察,设计计算所取参数仅为经验参数,项目施工后需根据锚杆基本试验结果重新进行设计计算。4优化设计方案4.1设计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2)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 021

11、9-2006)(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SS 22:2005)(6)治理区锚杆基本试验结果(7)甲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4.2优化设计范围及分区本次优化设计范围为原方案中的III区,包括III1区、III2区及III3区。 根据调整后的坡形修整情况,将III区重新分为III1区、III2区。具体分区情况见设计图。4.3优化设计方案 根据项目施工实际存在的困难及专家论证意见,拟采用以下方案对III区边坡进行治理: 采用静态爆破结合人工清坡对坡形进行修整,达到坡面平整度要求后,对边坡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方案加固。根据设计计算,锚索长度及配

12、筋见表4-1。框架梁采用方形布置,考虑到边坡岩体较破碎及方便边坡后期绿化,框架梁间距不宜过大,设计为2.5m2.5m,采用外露式布置。框架梁截面350mm350mm。采用从上往下的顺序逐层施工框架梁和锚索,并在已施工完成的框架梁内布置植生袋,植生袋外侧布置主动防护网(GTC-65A型),达摩洞身后侧框架内采用锚喷护面,喷射C25细石混凝土,喷层内配置双层8200mm200mm钢筋网。为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在边坡中部设置腰梁,腰梁上设置排水沟。另外,由于治理区位于景区,为防止坡顶落石伤及游人,在坡顶设置被动防护网(RX-075型)。 预应力锚索设计参数 表4-1序号标高(m)锚索长度(m)锚固长

13、度(m)锚索配筋备注III1区1+40+502710515.2(17)钢绞线2+50+603410515.2(17)钢绞线3+60+703710515.2(17)钢绞线4+70以上3910515.2(17)钢绞线腰梁处锚索长44mIII2区1+40+502510515.2(17)钢绞线2+50+603010515.2(17)钢绞线3+60+703710515.2(17)钢绞线4+70+904010515.2(17)钢绞线腰梁处锚索长45m5+90以上3710515.2(17)钢绞线4.4设计计算4.4.1 计算参数及计算方法确定由于强烈的地质构造作用,拟治理边坡坡体节理裂隙极其发育。III1区为断层f2、f3分布区,边坡岩体破碎,且溶蚀现象发育,部分坡体为溶洞充填物。该区边坡属于较大规模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要求,可采用圆弧滑动法计算稳定性及下滑力。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定为V级。III2区边坡岩体较III1区略好,发育若干组结构面,根据该区边坡的特点,分析认为该区边坡可能存在两种破坏模式:一是沿着结构面的平面或楔形滑动;二是整体圆弧滑动。按照两种破坏模式分别进行稳定性和下滑力计算,取较不利计算结果进行设计。岩体基本质量级别定为V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