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20151112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9279797 上传时间:2018-11-05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77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20151112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20151112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20151112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20151112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20151112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201511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20151112(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一、疫情监测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感染者预防性治疗 复学管理,2,3,一、疫情监测,监测对象 学生患者、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涂阴、涂阳) 各部门主要职责 疾控部门:负责日常网络疫情监测; 定点医院:发现学生患者及时上报,并关注后续检查及治疗情况; 学校:开展因病缺课监测,发现肺结核患者及时上报疾控部门,并配合后续筛查及处置。,4,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调查前的准备 、核实疫情 疾控部门要与定点医院核实诊断、与学校核实患者信息,包括:是否已在定点医院确诊、是否住院、痰检结果、X线检查结果、发病时间等。 、物资准备 准备好现场

2、调查所需的记录本、现场调查表(现场基本情况调查表、患者个案调查表和密切接触者调查表)、消杀药品和器械、个人防护用品、宣传材料等。,5,(一)调查前的准备 3、卫生宣教 现场调查前,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学校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事件发生所在学校的卫生宣传工作。,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6,(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基本情况调查 事件发生情况调查 确诊患者的个案流调 密切接触者调查 传染源的调查,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7,8,(三)环境感染控制 对发现结核病患者的教室、宿舍等在患者隔离治疗后,建议采用以下控制措施: ()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方式,每日通风时间不小于分钟; ()

3、紫外线照射消毒。在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人员的指导下,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宿舍等可采取紫外线照射消毒; ()也可选用.过氧乙酸溶液熏蒸或过氧化氢复方空气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熏蒸或超低容量喷雾的方法进行处理,原则上不建议每日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空气消毒; ()对地面、教室桌椅及其他用品进行消毒。,9,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一)密切接触者筛查 1、筛查范围 1例患者同班、同宿舍 筛查发现1例同楼层教室、宿舍 筛查发现1以上整栋教学楼、宿舍楼乃 至全校 同时,也要对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进行筛查。,10,(一)密切接触者筛查 2、筛查方法 症状调查 结核菌素试验

4、X线:15岁及以下PPD15mm或有水疱、以及有肺结核可疑症状;15岁以上均进行线胸片检查 实验室检查: PPD15mm或有水疱、有可疑症状、胸片异常,收集3份痰标本进行涂片,有条件应做培养,培养阳性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11,我国结核菌素试剂目前的品种 1.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生物(TB-PPD) 规格:20IU/ml,注射剂量:0.1ml(2IU)/人次 50IU/ml,注射剂量:0.1ml(5IU)/人次 2.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 规格:50IU/ml,注射剂量:0.1ml(5IU)/人次,结核菌素试验,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

5、试验,12,TB-PPD由于是从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中提取,故用于人群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和结核病患者的辅助诊断等更有价值。 BCG-PPD由于是从卡介菌培养滤液中提取,用于卡介苗接种后的效果评价有更好的效果。,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13,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说明书,【药品名称】: 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BCG-PPD) 【适应症】 本品供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卡介苗接种对象的选择及卡介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反应监测用。 【规格】: 每瓶1ml.。每1次人用剂量为含0.1ml,含5IU BCG-PPD 【用法与用量】: 吸取本品0.1ml (5

6、IU),采用孟都氏法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 【结果判定】: 于注射后72小时检查注射部位反应。测量应以硬结的横径及纵径的mm数记录之。反应平均值直径应不低于5mm为阳性反应。凡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者均属强阳性反应,应详细注明。 【禁忌】: 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急性眼结合膜炎、急性中耳炎、广泛皮肤病患者及过敏体质暂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 一般无不良反应。曾患过重结核病者或过敏体质者,局部可出现水泡、浸润或溃疡,有点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能自行消退或自愈。偶有严重者可作局部消炎或退热处理。 【注意事项】: (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他注射之用。 (2)

7、安瓿有裂纹、制品内有异物者不可使用 (3)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贮藏】 28C避光保存及运输,14,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说明书,【药品名称】: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成份:本品为每1ml含1g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的稀释制剂(即每1ml含50IU),经与国家标准品标化,达到完全一致。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含苯酚防腐剂,不得含有不溶物或异物。 接种对象:-婴儿、儿童及成人。 作用与用途:用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卡介苗接种对象的选择及卡介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反应的监测。 规格:每人用剂量为0.1ml,含5IU TB-PPD。每支1ml。 用法用量:吸取本品0.1m

8、l(5IU),采取孟都氏法注射于前臂掌侧皮内。 【结果判定】 于注射后4872小时检查注射部位反应。测量应以硬结的横径及纵径的mm数记录之。反应平均直径应不低于5mm为阳性反应。凡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者均属强阳性反应,应详细注明。 不良反应:一般无不良反应。曾患过重结核病者或过敏体质者,局部可出现水泡、浸润或溃疡,有的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一般能自行消退或自愈。偶有严重者可作局部消炎或退热处理。 禁忌: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急性眼结合膜炎、急性中耳炎、广泛皮肤病者及过敏体质者暂不宜使用。 注意事项 (1)注射器及针头应当专用,不可作其他注射之用。 (2)安瓿有裂纹

9、、制品内有异物者不可使用。 (3)安瓿开启后在半小时内使用。 贮藏:于28避光保存和运输。 包装:安瓿。5支/盒。 有效期:自生产之日起,有效期为12个月。,15,、皮肤试验方法,1、皮上法 (1)乳剂法(Moro法) (2)纸片法(Vollmor法) 2、刺皮法 (1)皮上划痕法(Pirquet法) (2)多孔刺皮法(Heaf法) (3)尖齿刺皮法(Tine test法) 3、皮内注射法(Mantoux法)结核菌素试验常用皮试方法,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16,、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1、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专用注射器、 75消毒酒精及消毒棉签、结核菌素试剂、结核菌素测

10、试记录表、测量卡尺、应急处理器材及药物等; (2)操作者准备:核对药品、洗手并戴上手套、室内注射、确认受试者信息并解释此次皮试目的、告知注射后的注意事项及看结果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17,2、部位选择:在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正中部位,避开瘢痕、血管等;,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18,3、具体操作:用75%的酒精局部消毒;用专业注射器抽取0.1mlPPD,持针、排气,注射器针孔斜面向上;托住被试验者的前臂并绷紧皮肤;将针尖平放在绷紧的皮肤上,稍向下压,呈5-10度角进针,不见针孔即可,放平注射器;一手固定针头,一手

11、推药,将0.1ml PPD缓慢注入皮内,将针稍捻转后退出,拔针后勿按压。剂量准确时,局部可出现直径6-8mm大小的橘皮样皮丘。,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的操作流程,19,、注意事项:,试验后,在原地休息片刻无不适再离开,特别是过敏体质者要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若皮试处出血,棉签轻轻按压; 等待结果期间,注射部位避免阳光暴晒,不能用手抓、擦,以免感染发炎,也不能涂抹任何药物和花露水、风油精、肥皂等,以免影响结果判断; 结核菌素试剂应于28 避光保存及运输,安瓿开启后在1小时内使用。,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0,、结果观察及记录,观察时间: 一般于注射后8-1

12、2小时局部开始出现红肿,48-72小时反应达高峰,试验局部出现硬结。因此,以注射后72小时观察结果最佳。 硬结的测量: 测量时首先找到注射针眼,然后从红晕周边向中介轻轻触摸,找到硬结边缘,确定横径和纵径测量点,并用透明的毫米尺测量。如果硬结边缘不清楚,需要用笔先做标记,再测量。,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1,硬结示意图,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2,、结果观察及记录,结果记录: 记录横径和纵径,以毫米数表示。局部有水泡、坏死、溃疡等记录在毫米数后方,如“16*18mm,水泡”,不应记录为+、-号。 硬结反应: 以硬结平均直径表示(横径+纵径

13、/2)。如上例,PPD反应大小为(16+18)/2=17mm。 注:不以红晕大小作为判断标准。因为硬结为特异性变态反应,而红晕为非特异性反应。,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3,、结果判断,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4,、结果判断结核感染PPD阳性标准,1、在没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阳性定为5mm,在环境分枝杆菌感染和接种BCG地区,以10mm作为阳性标准 2、用于辅助诊断和预防性化疗目的,对正常人群15mm和水泡反应者作为分界点能达到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较好平衡 3、HIV阳性或激素治疗超过一个月者应5mm为阳性,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5,、结核菌素试验结果

14、的意义,1.阴性的意义 (1)未受结核菌感染,非结核病人; (2)已受结核菌感染但处于结核感染早期(38周); (3)老年人; (4)营养不良、HIV感染、尿毒症、恶性肿瘤接受放、化疗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系统受干扰); (5)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者; (6)有发高热的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水痘)或重症结核病(粟粒型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7)技术误差注射剂量不足或结核菌素失效。,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6,2.阳性的意义: (1)接种卡介苗后; (2)结核病病人; (3)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呈一般阳性反应,表示曾感染过结核杆菌; (4)婴幼儿尤其是未接种卡介苗者(

15、5岁以下),并伴有发烧等不适,阳性反应多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年龄愈小,活动性结核可能性愈大; (5)强阳性反应者,表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病;结合临床 (6)由阴性反应转为阳性反应,或反应强度由原来小于10mm增至大于10mm,且增幅超过6mm时,表示新近有感染。 (7) 技术误差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假阳性反应,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结素试验结果的意义,27,、结核菌素试验的禁忌症,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急性眼结合膜炎、急性中耳炎; 有多种药物过敏反应史、癔症史者; 受试者患有全身性皮肤病; 临床医生判定暂不适合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其他情况。

16、,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8,、不良反应及其处理,1、全身不良反应及处理: 晕厥或晕针:主要发生在学龄儿童,一般在注射后6-10分钟出现,多与精神紧张、恐惧有关,可嘱其平卧、保温,待稍好转时可喝些开水或糖水。 过敏性反应:可出现全身皮肤瘙痒,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极少数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过敏性休克需按照过敏性休克程序及时处理,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 发热:首先要与其他引起发热的疾病鉴别;轻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休息,中毒和重度发热者,要进行对症治疗,并做好观察,直到发热改善。,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处理结核菌素试验,29,2、局部反应: 水泡:水泡较小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如较大,可用一次性灭菌注射器将液体抽出,保持清洁,用消毒纱布包扎,以免感染; 溃疡或坏死:保持局部清洁,涂擦外用地塞米松,无菌纱布包扎; 淋巴管炎:患肢限制活动,早期可采取热敷,缓解症状。,三、密切接触者筛查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