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239581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_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 【课程标准】:3.10 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二、 【新课教学】:(一)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课堂探究:参考上述事例,结合你所学过的历史知,可否对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作出描述?探究提示:中华文化的特色是辉煌灿烂。博大精深,文化内容既反映上层人们生活,也贴近百姓;园林设计上呈现地域差异,南方园林多体现居者闲适心境,北方园林多呈现皇权的尊荣显青;传统科技发达,许多古代科技居世界前列,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实现科技划时代的

2、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及传播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宋元时期中国三大发明先后西传,对近代西方费产阶级改造旧社会产生了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有重要位置。注意: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

3、础决定,它源于社会,折射人类共同情感又承戴独特民族传统。点拨:相关健接说明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内容博大,语言雅俗共赏,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皮影戏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组成部分,反映中华民族丰富创造力。课堂练习: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A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B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烂多彩c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居首位答案:D解析:题干限制性词是“不正确” 。A、B、c 项都体现了中华文学艺术的特点。故正确。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以其独特风格占有重要位王,但不是首位。故 D项错误。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

4、材从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技术这一知识点。第一层从科学技术与民族文明的关系分析;第二层分析了巾国科学技术的地位、特点和意义。证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科学技术在古代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是一个

5、勤劳、智慧和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课堂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学们交流共享。探究提示: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它们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阶层日益衰落;火器的进步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

6、会的进步。从此,西欧率先迈入近代社会,创造出众多让世界发生巨变的成果。课堂练习: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故A、B 项不选。题干强调的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 ,故 c 项不选,只有 D 项符合题意,故选 D 项。(二)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里讲述了我国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绚烂多彩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教材从三

7、个方面分析,首先分析了区域文化的成因,其次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最后分析其具体表现。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文化之问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点拨:“相关链接”说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历史、地理、社会等因素不同,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受自然条件和多民族社会历史条件影响较大

8、。它们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博大的特征。课堂探究:你能从“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的意义上,说明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的差异吗?如果把这些文化与你的家乡文化相比较,你还会发现什么新的特点吗?探究提示:说明吴越文化流动和开放性强,滇黔文化内敛性强。这些文化与我们家乡相比较,其特点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点相对稳定,具有明显的区域风情。课堂练习: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A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B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c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寨文化特征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答案:A解析:

9、A 项是从形成原因角度,体现了区域不同文化特征不同。B 项不符合题意,没有体现“精深” 。c 项是题干的一方面的具体表现没有全面概括题干主旨,D 项本身错误,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三)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例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克孜尔千佛洞等,是古代的汉族、鲜卑以及西域各族的艺术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例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 、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并为三大英雄史诗。注意

10、:民族文化深深地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和精神面貌,通过一定的物质展现,可以表现在建筑、民族文学、舞蹈、习俗、信仰、衣着等方方面面。点拨:“相关链接”中提到的江格尔)是蒙古族卫拉特郝英雄史诗。史诗的篇幸结构、故事情节、语言风格等具有蒙古族说唱艺术的特点。从民族文学角度反映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增添了绚丽色彩。课堂探究:你还知道哪蝗少数民族舞蹈?它们务有什么特点?你能列举一些少数民族的著名曲目及演奏的乐器吗?探究提示:x 疆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活,身体各部分的运用较为细致,尤其是手腕和舞姿的变化极为丰富;北疆以伊犁为代表,它的赛乃姆舞蹈,吸收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舞蹈成分,动作潇洒豪放,轻快

11、利落,不时出现戛然静止和幽默风趣的小动作;东疆以哈密为代表,这里的赛乃姆音乐比较缓陧,节奏中保留了不常见的节拍,它的舞蹈动作稳重,手腕的变化不大,基本是半握拳式,在头上左右摆动,单步较多。由于各地区的赛乃姆风格特点不同,所以群众习惯在赛乃姆前面冠以地名以示区别,如喀什赛乃姆、伊犁赛乃姆等。手鼓在赛乃姆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掌握速度,又以响亮流畅的鼓声渲染气氛,鼓舞人心。蒙古族音乐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马头琴,代表曲目马头琴 。维吾尔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八十二部大曲 ,是维吾尔民间音乐向套曲形式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一部维吾尔民间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瑰宝,它包括古典叙咏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蹈乐曲和器

12、乐曲 340 多首,长期流传于南北疆各地。维吾尔族的古老乐器是弹布尔,主要曲目为乌扎勒 。哈萨克族著名的玛依拉)我的花儿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声乐坛上经常演唱的曲目。2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此知识点教材从四个方面分析:第一,分析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关系;第二,分析了民族文化的地位;第兰,分析 r 民族文化之问的关系;第四,总结其意义。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义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地位。它们都足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儿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

13、大精深;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点拨:“教材插图”说明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既有本民族的色彩,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我国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博大、深厚。课堂练习: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认识错误的是A民族文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义化底蕴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其他民族尤认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特性,义有中华文化共性D都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A、c、D项都正确表达了民族文化的意义、特点,只有 B 项错误,民族文化虽是本民族特点的深刻表现,但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得到其他民族的认同,是民族凝聚力强大的表现。本课小结:本课宏观把握捷径:本课主要讲解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首先分析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具体原因、表现;然后分析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如古代的文学艺术、科技和不同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从而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全貌。2把握本课主干知识,构建知识大树,系统掌握全课内容,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