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血液473幻灯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66604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血液473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三章血液473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三章血液473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三章血液473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三章血液473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血液473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血液473幻灯片(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章 血 液(blood),本章讨论内容: 1.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2. 血C的生理特性及功能 3. 生理止血与血液凝固 4. 血 型,第 一 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 血量(blood volume)占体重(7080mlkg),血液功能, 运 输 防 御 缓 冲 调 节,血液,血细胞,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水,血浆蛋白,溶质,白蛋白 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全血),有机化合物,电解质,低分子物质,二. 血液的组成,1)*概念血C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正常值 男:4050%女:3748%,1.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2.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液抗凝离心

2、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3. 血清血液自然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浆与血清的区别?,(后者无纤维蛋白原),4. 血浆蛋白的功能P48,1)营养作用 2)运输作用 3)缓冲作用 4)形成胶体渗透压 5)参与机体免疫功能 6)参与止血过程,5.体液中的电解质含量P48,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比重,血液:1.0501.060,血浆:1.0251.030,RBC:1.0901.092,. 粘度,全血: 血浆:1.62.4,.血浆PH值:,7.357.45,. 血浆渗透压,渗透压概念溶液中的溶质促使水从浓度低向浓度高溶液扩散的力量,与溶质颗粒数成正变,与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决定渗透压的因素:,

3、(mmol/L,mOsm/kgH2O,mmHg,kPa),2.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及意义, 作用:维持C内外的水平衡,(300mmolL,770kPa,5790mmHg),1) 晶体渗透压(298.5mmolL,766.7kPa), 概念血浆中晶体物质(*NaCl)形成的渗透压,H2O,血浆晶体渗透压,2)胶体渗透压 (1.5mmolL,3.3 kPa), 概念:血浆中胶体物质(*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 作用:,H2O水肿,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名 词:,1)等渗溶液 2)高渗溶液 3)低渗溶液,4)等张溶液(P50) 能使悬浮的红C保持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第二节 血C生理

4、,血红蛋白含量:男:120160gL女:110150gL,一.红细胞生理 (red blood cell,RBC), 正常值及形态男:4.55.51012L(500万/mm3)女:3.84.61012L(420万/mm3), 功能:,1.运输O2、CO2 2.缓冲作用,. RBC的生理特征,1. 膜的通透性 2. 可塑变形性1) 意义:通过毛细血管和血窦孔隙,2)决定因素,红C膜的弹性,红C内的粘度,表面积与体积比值,3、悬浮稳定性,1)概念:红C能较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不易下沉的特性 2)测定指标红C沉降率(ESR,血沉),(红C彼此以凹面相贴形成的C团),3)ESR的原因红C叠连(叠连),正常

5、值:男: 0-15 mm/h;女: 0-20 mm/h,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胆固醇,决定红C叠连的因素,血浆成分变化,血浆中,白蛋白 卵磷脂,ESR,ESR,4. 渗透脆性,红C在低渗盐溶液中易破裂、溶血的特性,红C对低渗盐溶液有一定的抵抗力抵抗力与渗透脆性成反变,0.35%NaCl溶液完全溶血,0.42%NaCl溶液开始溶血,正常人,(四)红C的生成与调节,1)蛋白质 2)铁,合成血红蛋白,促进DNA合成与C分裂,2. 调节因子,1)叶酸 2)维生素B12,缺铁性贫血(低色素、小细胞),1. 生成原料:,巨幼红细胞贫血,. 红C生成调节,1)促红C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6、),干CBFU-E CFUE 可识别红系前体C,EPO,RBC数量,肾(肝)皮质管周细胞 缺氧,EPO调节RBC生成的反馈环,骨 髓,2)雄激素,雄激素肾脏EPO,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3)其他,骨髓,红C,二、白细胞生理,1)分类及正常值2)生理特性及作用,自学,三、血小板(platelet)生理, 正常值与形态正常值:(100300)109/L,1、维持毛细血管壁完整性 2、参与止血、凝血过程, 生理功能, *概 念血液由流动的液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第三节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概念: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2. 种类及特点,1)除F(Ca2+)、磷脂外,都是蛋白质2

7、)除FIII (组织因子,TF) 外,都在血浆中3)除钙外,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4)最不稳定的因子V,VIII辅助因子III, V, VIII 可消耗因子II, V, VIII,特点:, 凝血过程: (瀑布理论),a,a,a,、Ca2+,. *基本过程,1)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 ,2. 凝血类型,区别 内源性 外源性 启动因子 XII III 因子数 多 少 步骤 多 少 速度 慢 快 因子分布 全在血浆中 血浆和组织 血小板 必须 不必须,内、外源凝血系统比较,凝血过程示意图,外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血管损伤),TF+,TF,Ca2+,(异物表

8、面),a,PK,K,S,HK,a,a,a TF,Ca2+PL,Ca2+,a, a, a CLIa,a,XIII,XIIIa,a,PL,a,PL,Ca2+,表 面 激 活,1) 正反馈 2)Ca 2+的促凝作用,3.凝血特点,(四)抗凝系统(体液),1.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抗凝血酶1)产生:2)作用:使 、IX 、X、XII 失活3)促进因素:肝素,2. 蛋白质C,1)产生: 2)激活:凝血酶 3)作用, 灭活、 抑制Xa的激活 加强纤维蛋白溶解,3. 肝素1)产生2)作用, 增强抗凝血酶III、蛋白质C活性 刺激内皮释放抗凝物质 增强纤维蛋白溶解,(五)影响凝血的因素,. 表面光滑度. 药物

9、抗凝:草酸钠、柠檬酸钠 促凝:VK. 温度,三.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 概念纤维蛋白被降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系统的组成P67 纤溶过程两步,1. 纤溶酶原的激活 2.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系统抑制与激活,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组织激活物,激肽释放酶,PAI-1,C1抑制物,2-抗纤溶酶,2-巨球蛋白,1)血管壁光滑,因子不能接触活化2)血流快,活化因子被冲走3)血浆中存在抗凝物质 4)存在纤溶系统,正常时血液不凝,保持流动状态的原因?,第 四 节 血型与输血,一. 血型与红C凝集P68, 血型(blood group) 红C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 凝

10、集原和凝集素,二. ABO血型系统, 分型依据和分型 依据:红C膜上所含凝集原的种类,ABO血型系统分型,血型 红细胞 血清 基因型(凝集原) (凝集素),A,B,AB,O,抗B,A,AA或AO,B,抗A,BB或BO,A,B,无,AB,无,抗A、抗B,OO,A型 (抗B),B型 (抗A), ABO血型鉴定,抗B血清 抗A血清 血型 ,B,三、Rh血型系统,发现与分布,恒河猴红C(抗原),抗恒河猴红C膜抗体,红C凝集,家兔体内,免疫反应,人红C,(Rhesus monkey),红C不凝集,(85%Rh阳性),(15%Rh阴性), 抗原与分型,1. Rh抗原:以D抗原活性最强Rh因子 2. 分型红C膜上有无D抗原: 有Rh阳性 无Rh阴性, 特点 1.无天然抗体2.Rh抗体:不完全抗体(IgG), 临床意义Rh阴性者,Rh阴性者两次接受Rh阳性血 2. Rh阴性孕妇Rh阳性胎儿,四. 输血原则,A A,B B,O O,AB AB,同型输血 异型输血少量、慢且观察反应,供血者的红C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交叉配血试验,红细胞,红细胞,血 清,血 清,供血者,受血者,次侧,主侧, 两侧都不凝配血相合 主不凝次凝配血基本相合 主凝:配血不合,血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