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ppt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54748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6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ppt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心理学基础ppt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心理学基础ppt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心理学基础ppt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心理学基础ppt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ppt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ppt课件_1(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引论 主讲: 龙梅,一、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状态 (二)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学发展流派1)亚里士多德:灵魂论2)东方古代的心理学思想:心脏说3)冯特、铁钦纳构造主义学派,4)行为主义心理学:20世纪华生、斯金纳 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屏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 心理,5)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层次理

2、论(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性本能理论(口欲期 、肛门期、兴蕾欲期、潜伏期、生殖器期)释梦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与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与焦虑 ),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 6)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本性、价值、尊严与自由(马斯洛、罗杰斯)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需要:是维持个体与

3、社会生存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与感受。每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以及社会自身发展必然要有一定事物的支持。例如食物、衣服、学习、交往、劳动等等。这些要求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就形成了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2、科学的心理观心理具有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具有客观源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学习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开展工作;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培养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二、 感知 注意,一)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

4、映。 感觉和知觉在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统称感知。,三)感知的特性,1、感觉的特性 感受性 感觉的变化 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感觉器官时,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 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训练: 2、种类:视觉 嗅觉 听觉 味觉 肤觉 平衡觉 机体觉 运动觉,3、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人们能迅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津巴多实验),(2)知觉的整体性:在刺激不完备时知觉者仍保持完整的认识。,(3)知觉的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言语把它的特性揭示出来。,(4)知觉的恒常性:在感知过程中,由于知识经验的参与,知觉并不因条件的

5、变化而变化,4、社会知觉偏差 (1)第一印象:与陌生人初次相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晕轮效应: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的鲜明的印象掩盖了其余品质、特征的知觉。 (3)刻板印象: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所特有的固定的看法,或是概括、泛化的看法。 (4)近因效应:在时间上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感知剥夺实验:,四)注意 1、注意的概念 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化,五)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1)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规律性 客观: 刺激物的强

6、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对比。 主观:需要与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的事物。,2、有意注意 1)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规律 A、明确的目的性 B、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 C、组织有关的活动 D、培养间接兴趣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单位时间内注意到对象数量的多少。,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的长短。 3)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上。 4)注意的转移: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六)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语言的准确、

7、生动、抑扬顿挫、规范化的板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目的;用思维操作活动来监控有意注意等等。,三 记忆,一)记忆的概念 1、记忆: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记忆的作用: (1)记忆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十分重要; (2)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3)记忆是知觉、思维和创造的基础。 3、记忆的分类: (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2)根据时间分:瞬时记忆(0.251妙);短时记忆(1分钟以内);长时记忆(1分钟终身)。 二)记忆过程 1、识记 保持 回忆复述信息 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遗忘 遗忘 遗忘,2、遗忘的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

8、结果:先快后慢。 3、如何组织复习 (1)及时复习 (2)分散复习 (3)尝试重现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4)多样化复习,提倡过度学习,反对过度疲劳,4、记忆策略 (1)有目的识记 (2)先理解后识记 (3)识记与操作结合 (4)保持良好的情绪 5、记忆术记忆方法 (1)歌诀记忆法: 例:京沪重津,蒙藏新,辽吉黑,川贵云,晋冀鲁豫,陕甘宁青,两湖两广台,苏皖赣闽浙。,(2)谐音记忆法例: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3)特征记忆法例: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记两个19(4)比较记忆法例:横戌点戍戊中空(5)形象记忆法例:圆周率:山间一寺一壶酒(6)图表法(7)提纲法,6、记忆品质 (1)记忆的敏

9、捷性:识记速度的快慢,通常以单位时间内记住内容的多少来衡量。 (2)记忆的持久性:识记事物保持时间的长短。 (3)记忆的准确性: (4)记忆的准备性:及时从记忆库中提取所需的知识。,三)记忆表象: 1、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2、表象的作用: (1)是由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的桥梁。 (2)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3)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四 情绪 情感,一)概念 情绪情感: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 二)功能:动力功能;组织功能;传递信息、交际功能。 三)种类: 1、按状态分: 1)激情:是一种强烈的、迅速爆发的、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2)

10、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3)应激与挫折 A、应激: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应激表现: 积极影响: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调节机体的身心潜能,提高个体的应付能力。 例:学习或体育竞赛,消极影响:强烈的或持久的应激状态会影响人的智能发挥,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降低人的应付能力,甚至患疾病。 应激对策: (1)控制减少主观上可以控制的应激源; (2)辩证客观的看待生活事件; (3)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 (4)安排张弛适宜的生活节奏; (5)关注他人并寻求他人的支持理解。,B、挫折: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造成挫折的原因: 客观:

11、凡是自然界与社会给予个人的干扰和限制;(种族、宗教、伦理、风俗等等) 主观:凡是个人原因造成的干扰和限制。,挫折影响: (1)积极影响:磨炼人的意志,为人的发展、完善提供契机,提高人的承受能力。 例:孟子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2)消极影响:使人愤怒、焦虑、抑郁、恐惧、憎恨、失望、退行、冷漠等等。 挫折对策:,(1)冷静的接受挫折,积极看待挫折; (2)分析原因,调整自己,争取新的成功; (3)寻求他人帮助,增强自我抵御挫折的力量。 2、按社会性内容分: (1)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2)理智感: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

12、验。 (3)美感: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四)情感发展中常出现的问题 (1)过度焦虑也称焦虑症 素质性焦虑:缺乏自信、温顺、智力较高、克制自我。,境遇性焦虑:生活中出现重大刺激 帮助:分析原因,积极引导。当然素质性焦虑的难度比较大。 (2)恐怖症:儿童对某些事物、情景或观念表现出不适当的、异常强烈的恐怖情绪。 类型:动物恐怖症;特殊境遇恐怖症;见人恐怖症;学校恐怖症。 原因:不恰当的恐吓;性格缺陷。,治疗方法系统脱敏 第一步:肌肉放松训练 第二步:建立恐怖等级 第三步:实际治疗,五、 意志,一)概念 1、意志: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特征

13、 (1)自觉的目的性 (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行为调节功能,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1、与认识的关系 (1)认识活动是意志活动的前提 (2)意志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2、与情感的关系 积极情感可以鼓舞人的意志,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也可以成为人的意志的阻力,削弱人的意志,阻碍人去实现原定目的,半途而废。 三)意志与动机 1、动机是意志活动的激活者,有激励作用,是人行动积极性的源泉,2、动机对人的意志的指向作用。 3、动机冲突 原则性动机冲突:凡是涉及到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非原则性动机冲突:凡是不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仅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 四)意志品

14、质 1、自觉性:对行动的目的和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并能随时控制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于正确的目的的心理品质。 盲目与独断,盲目性:轻易接受外界影响,不加思考地听从别人的意见和暗示,轻易改变行动的目的,缺乏原则性。 独断性:既未掌握客观规律,又不听别人的忠告,一意孤行,直至碰壁。 2、独立性:个体倾向于自主地采取决定和行动,既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偶然影响,也不易被周围人们说三道四所左右。 依从性与暗示性:缺乏主见,人云亦云 3、果断性: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适时采取决断的心理品质。 优柔寡断与鲁莽,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坐失良机,一事无成。 鲁莽:做事不加思考,也不做周密计划,只凭一时冲动。 4、自

15、制性: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言行的心理品质。 放任自己,为所欲为。 5、坚持性:在行动中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为实现预定目的坚持到底的心理品质。,六、 思维,一)概念 1、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2、特征 间接性:是指人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认识另一些没有被直接感知或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的事物、事物间的关系及事物发展进程。,概括性:指思维反映的是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共性,反映的是事物之间普遍的、必然的联系。 3、思维的种类 从个体发展与思维凭借物(思维的工具)来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从探索答案的方向分:集中思维(把各种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结论或最

16、佳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发散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分: 习惯性思维(又称再生性思维):是利用习惯的思维方式,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类似问题。 创造性思维: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是发明创造中的思维方式。 例:1+2+3+。+100=5050 创造性思维是高度发挥思维的流畅性(短时内表达大量的概念)、变通性(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拘一格)、独特性(从新视角、新观点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概括能力(本质属性)、类比能力(异同),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1)创造动机强度 (2)知觉情境(具体环境) (3)思维定势: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思维反映,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问题。 (4)功能固着:熟悉事物的通常用途,而不知其新功能。 (5)已有知识经验 (6)人格:事业心、进取心、思路开阔、有胆有识、艰苦奋斗、勤奋工作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