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51907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4.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艺植物病理学第八章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八章 桃、李、杏及其他果树病害,2,一、桃李杏穿孔病,Peach Perforation,3,桃穿孔病,桃穿孔病是桃树上最常见的叶部病害。在世界各桃产区都有发生。该病包括细菌穿孔、霉斑穿孔和褐斑穿孔三种。其中以细菌性穿孔最为常见,并广泛分布于全国各桃产区。桃树感染此病可造成大量叶片穿孔脱落,枝梢枯死,严重削弱树势,影响花芽分化,造成巨大损失。三种穿孔病除危害桃外,还危害李、杏、樱桃等核果类果树。,4,(一)症状,细菌性穿孔:危害叶片、枝条和果实。叶最初出现黄白色至白色,圆形小斑点,直径0.51毫米。当斑点达1毫米左右,则呈多角形,散生于叶面,后来斑点变浅褐色,四周有浅黄绿色晕圈。斑点逐渐

2、发展成紫褐色,最后干枯脱落呈现穿孔,病重叶片最后脱落。潮湿时背面溢出黄白色胶状粘液,后期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边缘破碎,不整齐。,5,6,(一)症状,枝梢受害,形成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两种不同病斑。春季溃疡发生在上年夏季抽出的枝条上,初期产生水浸状褐色疱疹,后期病斑扩大,春末病部表皮破裂,流出黄色粘液,为当年的初侵染源;夏季溃疡发生在当年嫩枝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圆形或椭圆形的暗紫色病斑,后变褐,稍凹陷,很快干枯。 果实受害,初生褐色小斑,渐扩展为近圆形紫褐色斑,边缘水浸状,中央凹陷,后期干裂,潮湿时溢出黄白色粘液。,7,桃细菌穿孔果实,桃细菌穿孔枝条,病叶,8,(一)症状,霉斑穿孔

3、:危害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部受害,呈红褐色至褐色斑点,斑点大小直径约3毫米,有红晕。发病914天,斑点坏死的中央部位脱落,叶肉呈现典型的空洞,病斑随后脱落,病轻时少数叶片脱落,病重时植株大部叶片脱落,对果树生理有严重影响。穿孔边缘整齐,不残留坏死组织。幼叶受害,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湿度高时,在病斑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有的延至脱落后产生。 枝梢受害,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并发生裂纹和流胶。 果实受害形成初为紫色,渐变褐色,边缘红色,中央凹陷的病斑。,9,10,(一)症状,褐斑穿孔:危害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发生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边缘紫

4、色或红褐色略带环纹,大小14mm;后期病斑上长出灰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外常有一圈坏死组织。 在新梢和果实上形成褐色,凹陷,边缘红褐色病斑,上生灰色霉状物。,11,桃褐斑穿孔,12,(二)病原,细菌性穿孔:病原为油菜黄单胞菌李致病型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runi (Smith) Dye.,属薄壁菌门黄单胞菌属细菌。 霉斑穿孔:病原为嗜果刀孢菌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 (Lv.) Aderh.,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刀孢属真菌。 褐斑穿孔:病原为核果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circum

5、scissa (Sacc )Liu & Guo,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假尾孢属真菌。,13,桃细菌性穿孔病原,桃褐斑穿孔病原,14,(三)病害控制,加强果园的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对地下水位高或土壤粘重的桃园,要改良土壤,及时排水;合理整形修剪,结合冬剪,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15,(三)病害控制,早春桃树萌芽前喷Be的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1:1:100的波尔多液、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80五氯酚钠200300倍液(喷药时间最好选择天晴无风的日子); 展叶后喷药防治,有效药剂有65%代森锌、50%多菌灵、70%甲

6、基硫菌灵、40%百菌净、硫酸锌石灰液(0.5kg硫酸锌,2kg石灰,100125kg水)、72的农用链霉素和硫酸链霉素; 生长期多雨季节喷灭菌丹、克菌丹或代森锰锌等。,16,二、桃缩叶病,17,二、桃缩叶病,桃缩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19世纪初欧洲首先报道,我国最早记载是19世纪末。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以春季潮湿的沿江河湖海等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内陆干旱地区发生很少。桃树染病引起叶片肿胀皱缩,严重时病叶干枯脱落,影响当年产量和次年的花芽分化。寄主除桃外,还有和桃近缘的油桃、巴丹杏等 。,18,(一)症状,主要危害幼嫩组织,其中以嫩叶为主,嫩梢、花和幼果亦可受害。春季嫩叶刚从受侵芽鳞抽出即可受害

7、,表现为病叶变厚膨胀,卷曲变形,颜色发红。随叶片逐渐展开,卷曲程度也随之加重,病叶明显肿大肥厚,皱缩扭曲,质地变脆,呈红褐色,上生一层灰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子囊层)。以后病叶变褐、枯焦、脱落。落叶后,腋芽萌发抽出的新叶不再受害,但常引起夏芽生长,出现二次梢,枝条不充实,易受冻害。,19,20,(一)症状,枝梢受害呈黄绿色,病部肥肿,节间缩短,叶片簇生,严重时病梢扭曲,生长停滞,最后整枝枯死。花及幼果受害,花瓣肥大变长,大多脱落;病果畸形,表面龟裂,容易早落。,21,(二)病原,病原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 (Berk.)Tulasme,属子囊菌亚门外囊菌目外囊菌属真菌。

8、,22,(三)病害控制,1.药剂防治 桃树花芽刚露红但尚未展开前,喷5Be石硫合剂。喷药质量如能掌握好,桃树发芽后一般不需要再喷药,但如遇冷凉多雨天气,则利于病菌侵染,可再喷25多菌灵(WP)300倍液12次。早春及时喷药是防治此病的关键措施,若连续防治23年,可根治此病。 2.摘除病叶 发病初期及早摘除病叶,剪除病梢、病果,集中烧毁处理。,23,三、桃、杏黑星病,24,三、桃、杏黑星病,黑星病又名疮痂病、黑点病、黑痣病。世界各核果栽培区都有分布。最初误认为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至1877年才确定为真菌病害。我国于1921年首次报道,目前我国各桃产区均有发生,尤以北方桃区受害较重。除桃外,该病尚危

9、害梅、杏、李、扁杏等核果类果树。树种间以桃和青梅发病重,杏、李等次之。桃树中,以中晚熟品种受害重。,25,(一)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危害叶片和枝梢。 果实受害,多发生在果肩部。最初出现暗绿色的圆形小斑点。后扩大成23mm的黑褐色病斑,且病斑周围始终保持绿色。严重时病斑聚合连片成疮痂状。 病斑只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表皮组织染病坏死后,果肉继续生长,致使果实表面发生龟裂,但裂口浅而小,果实一般不腐烂。病斑多出现于果实的阳面,尤以果肩部为多。,26,27,桃黑星病症状表现,28,(一)症状,果梗受害,变褐干缩,常引起落果。叶片受害,叶背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至紫红色的病斑,大小0.51mm,

10、以后病斑干枯脱落,形成穿孔。 枝梢受害,出现稍隆起、长圆形、浅褐色至黑褐色的病斑,大小36 mm,并伴有流胶。病健交界明显,病菌仅限表层危害。病斑表面可密生黑色小粒点,此即分生孢子丛。,29,桃黑星病严重时的症状,30,(二)病原,病原有性态为嗜果黑星菌Venturia carpophila Fisher,属子囊菌亚门球壳目黑星菌属真菌,中国尚未发现。无性态为嗜果枝孢菌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m.,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目枝孢属真菌。,31,(三)病害控制,1.清除病残体 冬天修剪时,应彻底剪除树上枯枝病梢,清除树上菌源,以减少病菌在生长期间侵染的机会。 2.加强栽培管

11、理 合理施肥,提高树体抗病力。改善果园微生态条件。选择适当树形和密度,防止树冠相互交接,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要及时排水,降低湿度,使之造成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32,(三)病害控制,3. 药剂防治 桃树萌芽前,喷布铲除剂,80五氯酚钠200300倍液加35Be石硫合剂,可以减轻初侵染时的程度或使之延迟发生。 生长期喷药防治:落花后半月至7月份,约每隔15天喷布下列杀菌剂:40%福星、12.5%的腈菌唑、25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12.5%速保利、1:4:240倍锌灰液或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防效良好。,33,四、桃树流胶病,34,四、桃树流胶病,桃树流胶病,是由病菌侵袭或

12、生理因素引起枝干或果实流胶而导致皮层腐烂、树势衰弱的一类重要病害。世界各核果栽培区均有分布,我国1982年首次报道,目前全国各桃区都有发生,是一种发生极为普遍的病害。桃树流胶包括生理性和侵染性流胶两种。植株流胶过多,会严重削弱树势,重者引起枝干枯死。除桃树外,其他核果类果树如杏、李、樱桃等也有流胶病。,35,(一)症状,生理性流胶: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上。发病初期,病部稍肿胀,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患病处流出半透明乳白色树胶,尤以雨后严重。流出的胶干燥时变褐,表面凝固呈胶胨状,最后变硬呈琥珀状胶块。流出的树胶大的直径有3cm,有的更大一些。在树皮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只见到球状膨大,如树皮有破伤,其内

13、充满胶质。,36,(一)症状,侵染性流胶:主要危害枝干。病菌侵染当年生新梢,出现以皮孔为中心的瘤状突起,当年不流胶。次年瘤皮裂开,溢出胶液。发病初期,病部皮层微肿胀,暗褐色,表面湿润,后病部凹陷开裂,流出半透明且具粘性的胶液,潮湿多雨条件下胶液沿枝干下流,颜色变褐,呈胨状。干燥条件下,胶液积聚凝结,质地变硬,呈结晶硬球状,表面光滑发亮。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生出大量梭形或圆形的小黑点(病菌子座),这是与生理性流胶的最大区别。,37,(二)病原,生理性流胶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病因也很复杂。下列一些因子均可促使或诱发桃树发生流胶: 一些寄生性真菌及细菌的危害,如干腐病、腐烂病、炭疽病、疮痂病、细菌性

14、和真菌性穿孔病、木质部的细菌等; 虫害所造成的伤口,特别是柱干害虫; 机械损伤造成的伤口以及冻害、日灼伤等; 生长期修剪过度及重整枝; 接穗不良及使用不亲和的砧木; 土壤过于粘重以及酸性大等;排水不良,灌溉不当,积水过多等。,38,(二)病原,侵染性流胶病菌的无性态为桃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壳菌属真菌。有性态为茶藨子葡萄腔菌Botrysphaeria ribis (Tode) Grossenb. et Dugg.,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葡萄座腔菌属真菌。,39,(三)病害循环及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在枝干病组织中越冬。翌

15、年春季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萌发后从伤口或皮孔侵入,引起初侵染。潜育期630天,有的病部分生孢子器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一般6月份为发病盛期。 各种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发育的因素,如虫害、冻害、水肥不当、修剪过重、栽植过密、结果过多、土壤粘重等都有利于流胶病的发生。树龄大发病重,幼龄树发病轻。春季气温达15左右开始流胶,以后随气温升高,病情加重。大量降雨亦加重病情。,40,(四)病害控制,1.治虫防病 对于流胶病的防治,重点要把果园的病虫害防治好,各地要针对本果园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加强防治。重点是柱干害虫,减少虫伤。 2.加强管理 改善果园排水设施,桃树对果园积水较敏感,易起反应。

16、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旺盛,提高抗性。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41,(四)病害控制,3.消灭越冬菌源:在最冷的12月份至1月份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其下部的腐烂皮层及木质,集中起来烧毁,然后喷5Be石硫合剂消毒,后进行树干、大枝涂白,消灭越冬菌源、虫卵,同时还可预防冻害、日烧发生。 4.刮除病斑 发芽前刮除病斑,并涂药保护伤口。如抗菌剂402、退菌特、石硫合剂等。 5.喷药保护 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侵染性流胶病弹出分生孢子的时期,可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1500倍甲基托布津或1000倍多效灵、果病灵等进行预防。5月上旬至6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侵染性流胶病的两个发病高峰期,在每次高峰期前夕,每隔7-10天喷1次1000倍液菌毒杀或菌毒清、菌立灭等,交替连喷2-3次,把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根据病情尽量减少喷药次数。,42,五、柿角斑病,43,五、柿角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柿蒂。叶片发病,初在叶片正面产生黄绿色病斑,斑内叶脉变黑,病斑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随着病斑的不断扩展,颜色不断加深,最后形成中部浅褐色,边缘黑色的多角形病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