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归纳],习题课 动能定理的应用,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做功,1.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求恒力做功,也适用于求变力做功,同时因为不涉及变力作用的过程分析,应用非常方便 2.利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是最常用的方法,当物体受到一个变力和几个恒力作用时,可以用动能定理间接求变力做的功,即W变+W其他=ΔEk 3.当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牵引力为变力时,那么牵引力做的功可表示为W=Pt[精典示例],[例1] 如图1,一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轨道两端等高;质量为m的质点自轨道端点P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最低点Q时,对轨道的正压力为2mg,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质点自P滑到Q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图1,答案 C,[针对训练1] 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沿水平面向左开始运动,起始点A与一轻弹簧O端相距s,如图2所示,已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弹簧相碰后,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则从开始碰撞到弹簧被压缩至最短,物体克服弹簧弹力所做的功为( ),图2,答案 A,[要点归纳],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利用物体的运动图象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要特别注意图象的形状、交点、截距、斜率、面积等信息。
动能定理经常和图象问题综合起来,分析时一定要弄清图象的物理意义,并结合相应的物理情境选择合理的规律求解[精典示例],[例2] 质量m=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在位移是4 m时,拉力F停止作用,运动到位移是8 m时物体停止,运动过程中Ek-x的图象如图3所示,g取10 m/s2,求:,图3,(1)物体和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拉力F的大小解析 (1)在运动的第二阶段,物体在位移x2=4 m内,动能由Ek=10 J变为零由动能定理得:-μmgx2=0-Ek; 故动摩擦因数:,(2)在运动的第一阶段,物体位移x1=4 m,初动能Ek0=2 J,根据动能定理得:Fx1-μmgx1=Ek-Ek0,所以F=4.5 N 答案 (1)0.25 (2)4.5 N,[针对训练2] (多选)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图象如图4所示,已知在第1 s内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则( ),图4,A.从第1 s末到第3 s末合力做功为4W B.从第3 s末到第5 s末合力做功为-2W C.从第5 s末到第7 s末合力做功为W D.从第3 s末到第4 s末合力做功为-0.75W,答案 CD,[要点归纳],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对于包含多个运动阶段的复杂运动过程,可以选择分段或全程应用动能定理。
1.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时,将复杂的过程分割成一个个子过程,对每个子过程的做功情况和初、末动能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每个子过程应用动能定理列式,然后联立求解 2.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分析整个过程中出现过的各力的做功情况,分析每个力的做功,确定整个过程中合力做的总功,然后确定整个过程的初、末动能,针对整个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列式求解当题目不涉及中间量时,选择全程应用动能定理更简单,更方便[精典示例],[例3] 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5所示,质量m=60 kg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的A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3.6 m/s2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时速度vB=24 m/s,A与B的竖直高度差H=48 m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处附近是一段以O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与滑道最低点C的高度差h=5 m,运动员在B、C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1 530 J,取g=10 m/s2图5,(1)求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f的大小; (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至少应为多大。
答案 (1)144 N (2)12.5 m,[针对训练3] 如图6所示,右端连有一个光滑弧形槽的水平桌面AB长L=1.5 m,一个质量为m=0.5 kg的木块在F=1.5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从桌面上的A端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木块到达B端时撤去拉力F,木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取g=10 m/s2求:,图6,(1)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木块未离开弧形槽); (2)木块沿弧形槽滑回B端后,在水平桌面上滑动的最大距离解析 (1)设木块沿弧形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木块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为零从木块开始运动到弧形槽最高点,由动能定理得:FL-Ff L-mgh=0 其中Ff=μFN=μmg=0.2×0.5×10 N=1.0 N,(2)设木块离开B点后沿桌面滑动的最大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 mgh-Ff x=0,答案 (1)0.15 m (2)0.75 m,1.(变力做功)(2017·东营高一检测)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从平衡位置P点很缓慢地移动到Q点,如图7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 ),图7,A.mglcos θ B.Flsin θ C.mgl(1-cos θ) D.Fl(1-sin θ),解析 小球的运动过程是缓慢的,因而小球在任何时刻均可看作是平衡状态,力F的大小在不断变化,F是变力,对小球由动能定理可得:WF-mg(l-lcos θ)=0,则WF=mgl(1-cos θ),故C正确。
答案 C,2.(摩擦力做功)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与水平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与转轴相距R,物体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至某一值时,物体即将在转台上滑动,此时转台开始匀速转动设物体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是( ),图8,答案 D,3.(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2017·淮安高一检测)(多选)如图9甲所示,质量m=2 kg的物体以100 J的初动能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滑行,其动能Ek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9,A.物体运动的总位移大小为10 m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C.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 D.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10 N,答案 ACD,4.(多过程问题)(2017·承德高一检测)如图10所示,光滑水平面AB与竖直面内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衔接,导轨半径为R,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当它经过B点进入导轨瞬间对导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7倍,而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圆周运动到C点,求物块从B点到C点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