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505289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造业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制造业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制造业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制造业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制造业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造业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 1 制造业制造业蓝领蓝领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员工离职率调研报告 一、劳动力紧缺将成常态一、劳动力紧缺将成常态 2 二、制造业员工离职率二、制造业员工离职率 4 三、企业如何应对一线员工的高离职率三、企业如何应对一线员工的高离职率 . 6 案例:案例: 10 某电子制造业企业某电子制造业企业 10 高德电子高德电子 . 11 英格玛蓝领研究所英格玛蓝领研究所 2013 年年 7 月月 a 2 制造业一线员工离职率制造业一线员工离职率(用工紧缺)(用工紧缺)资料及分析资料及分析 一、一、劳动力紧缺劳动力紧缺将将成常态成常态 从宏观形势来看,截至 2012 年末,中国 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

2、9.3727亿人,比 2011 年减少 345 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69.2%,比 2011 年末下降 0.6 个百分点1,这也是劳动年龄人口的首次下降,比普遍预期的时间大大提前, “刘易斯拐点”可能提前到来。虽然新增劳动力的绝对值仍在持续增长中,但随着最早一代农民工步入返乡年龄,而新生代农民工又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不愿意接受低薪酬高强度的流水线工作,制造业正面临廉价劳动力供应短缺的难题。据 IMF 的预测,中国劳动力供应可能在2020 年达到顶峰,随后开始转向减少。2030 年前后中国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预计届时中国劳动力供应缺口可能高达 1.4 亿2。 一项针对劳

3、动力市场的长期监测也显示出制造业一线用工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常态3。从对近 5 年的制造业用工需求和求人倍率(需求/供给)分析来看,自 2010 年四季度开始,求人倍率就一直维持在 1 以上,说明市场供不应求状况持续。结合劳动力绝对增长率、劳动力转移因素以及区域发展态势来看,区域性制造业求人倍率高企的态势将会持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官方数据 http:/ 2 数据来自 IMF 的报告“Chronicle of a Decline Foretold: Has China Reached the Lewis Turning Point?”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到了吗? 3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

4、中心对全国 103 个城市的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季度监测数据。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近 1.9 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 48.2%;拥有市区从 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5576.5 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 57%。样本区域分布: 华北 10 个,东北 15 个,华东 28 个(含苏州) ,中南 24 个,西南 10 个,西北 16 个,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 性,适合于制造业的用工分析。 a 3 分职业看,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一类的求人倍率自 2009 年开始呈现大于 1 的态势,供给已连续 4 年小于需求,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2013

5、年上半年,这一职业的求人倍率仍处高位,分别为 1.19 和 1.18。 对一线工人的持续需求更是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源市场的主要特征。用工紧张的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劳动力供给不足,尤其是技术类工人。这部分人员数量偏低且存在技术断层,尤其以中高级以上技工缺口较大,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中表现更为严重;一些新兴行业,如 IT 业、高精尖机械制造业等,高技能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年龄老化、结构断层、知识陈旧、实际能力弱化,难以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需要;原先江苏外来务工主要的来源大省,如安徽、河南和江西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工资水平涨幅较大,很多当地劳动力选择在乡就业或返乡就业,也进一步加00.

6、511.50501001502002502008-2013年制造业用工供需情况 需求量(万人) 求人倍率 20 08 .123420 09 .123420 10 .123420 11 .123420 12 .123420 13 .12需求 177163155109164183209187214231233146179167186144214230228181225222供给 160147145117171184192161161199204122142146172125179198208153177179求人倍率 1.1 1.1 1 0.9 0.9 1 1.1 1.1 1.3 1.1 1.1

7、1.1 1.2 1.1 1.1 1.1 1.1 1.1 1.1 1.1 1.2 1.200.20.40.60.811.21.40501001502002502008-201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供需情况 a 4 剧了用工紧张的局面。 二、制造业员工离职率二、制造业员工离职率 在离职率方面,据 2012 年的一项调研显示4,长三角一线工人主动离职率达 22.2%,高于全国整体员工离职率 18.9%的平均水平。而另一项离职与薪酬调研显示出,制造业、传统服务业的离职率一直较高,分别为 21.2%、19.2%。而操作类员工离职率更高,2012 年,该类员工离职率高达 23.3%5。 从苏州市情况来看

8、, 苏州市人社局 2013 年企业用工需求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苏州市企业年度员工离职率平均达 37.2%(其中包含正常劳务流转情况) ,离职人员主要仍为外来人员,反映出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企业陷于“缺员”与“招工”的循环之中。 调查还发现,绝大部分企业的工薪增幅,均在上年基础上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幅“保持同步” ,2012 年一线职工月平均薪酬增幅达到 20.6%。调查企业中,向其他地区转移生产能力的占 9.5%,出现了用工量大的企业“逐人力资源而迁”的动向。据悉,苏州市月最低工资标准由 2011 年 1140 元调至2012 年 1370 元,今年再次调涨至 1530 元,平均增幅超过

9、15%。 4 数据来自怡安翰威特针对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城进行的薪酬调查报告。 5 前程无忧2013 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 。 a 5 英格玛蓝领研究所 2013 年 7 月进行的以苏州制造业一线员工为对象的调研显示 (样本量 2325) , 苏州制造业一线员工在苏州工作年限平均为 3 年,平均换过 2 份工作, 也就是说, 在苏制造业一线员工平均每份工作只持续 1.5年。而 2000 年时,这一数据还是 3.8 年,这反映出蓝领“短工化”趋势愈演愈烈。从一线员工对工作满意度的情况也可以窥探出员工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深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工作报酬、领导方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成为员

10、工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1.薪酬是一线工人最为关注的因素, 对稳定性影响也最深。 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 很多求职者为高薪而宁愿选择多加班的工作。在本次调查中, 一线工a 6 人对工资的满意度表现也映衬出薪资对就业稳定性的深刻影响。 2.福利待遇也成为一线蓝领关注的对象, 是继工资之后最深刻的影响因素。 调查显示,51.6%的苏州制造业一线员工对目前的福利待遇感到“一般” 。表明目前整体的福利待遇情况并没有让一线员工很满意。 3.升迁制度。80 后员工充满理想,他们对未来有很高的期望,他们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得到发展的机会,可现实是绝大部分员工在工厂内都很难得到晋升的机会。有 58.6%的员工表达

11、了对升迁制度的不满意态度。 4.直接上级的管理风格及方式。四成以上的受调查者不认同直接主管的领导风格,只有 17.4%的受调查者选择“认同” 。直接领导的管理方式对员工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5.员工活动。过半(68.2%)在苏制造业一线员工对目前的员工活动感到“不怎么满意” ,感到“满意”及“非常满意”占比不足两成(13.6%) 。由此可见,目前一线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员工活动满意度较低。 6.工作环境。 有 11.49%的受访对象表示目前的工作环境是他们不能忍受的,其中工作服、防尘服及化学污染占据了 90%以上。 7.年龄。调查发现,80 后员工离职率明显低于 90 后和新近员工。分析认为,90

12、 后员工初入职场,对未来发展的规划还不成熟,流动性相对较高。但 80 后员工在工作几年后,面临成家立业的需要,职业规划也逐渐清晰,企业是否能提供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和预期将是决定 80 后去留的关键。 三、三、企业企业如何应对如何应对一线员工的高离职率一线员工的高离职率 对于一线劳动力而言,虽然薪酬依旧是离职原因中最大的因素,但是随着员工自身水平的提高,他们不再仅仅关注实际得到多少,而开始更多地关a 7 注个人综合所得,如福利、个人发展、工作环境等一些“软性因素” 。对于企业来说,选取正确的沟通方式和激励方式,提升这一人群的敬业度来达成绩效优化是管理者无可避免的课题。 高离职率已成为企业主管们最

13、头痛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岁末年初,如何提高农民工返乡之后回岗率成为老板给人力资源主管(及部门主管)的重要任务,在愉快的春节气氛中主管们还得忧心忡忡。 1.员工离职的四大成本 管理成本。一个员工离职,从线长、车间主任、生产经理、薪资专员、人事专员、仓库人员、财务人员,都要参与流程审批,既有这些人产生的时间成本,也有如纸张、厂牌、工衣、工具等物料成本; 招聘成本。一个员工离职,就需要招聘一位新员工替代,由此又需要经过招聘需求审批,人力资源部经过招聘,面试,办理报到手续,同样需要签合同、发放工衣、工具、制作厂牌等。所花时间成本与材料成本比办理离职时的成本还要高。 培训成本。招聘一位新员工,从人力资源部

14、的入职培训,岗前培训,技能培训,再到部门正式上岗计件,为这些新员工进行培训的讲师,从培训专员,生产经理,工艺人员,线长所花费的时间按人均 1.5 小时计算,为一个新员工培训所花费成本,再加上新人在岗培训时所浪费的材料,其培训成本也是很高的。 隐形成本。一个新员工在熟悉公司操作流程有一个学习了解的过程,在此期间,他的生产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据美国管理学会(AMA)的报告,替换一名雇员的成本至少相当于其全年薪酬的 30%,对于技能紧缺的岗位,此成本相当于雇员全年薪酬的 1.5 倍甚至更高。同时,还会影响与其一起工作的老员工的生产率。如此计算,不但有可能制造不良品影响品质人员检验合格率,而且如果品质

15、人员未能检出而流向客户,所造成的返工成本,更会影响公司品牌,以至于影响公司经营,这些无形成本,是无法计算预估的。 要保证产线上人员充足,降低离职率,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 2.制造业一线员工的需求 a 8 薪酬。苏州市制造业一线员工目前综合薪资及期望月薪。受调查者一线员工目前综合薪资如图所示,五成以上员工每月综合薪资在2500-3000 元左右。在受访对象中,主动离职的员工有超过 80%的是因为对薪酬不满(当前和薪酬预期) 。目前,受访对象的的月薪资期望值 3000-4000 集中度最高达64%。 成长与发展需求 一线员工同样非常关注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苏制造业一线员工多为第二代蓝领, 与第一代蓝领“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赚钱谋生不同, 如今的二代蓝领的诉求已明显不同,在渴望工资福利的同时,他们更向往都市的生活方式,渴望真正融入城市成为“市民” 。因此,他们对与未来职业的发展很关注。 一线员工希望能够在城市扎根,他们对于成为融入城市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