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21: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50493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学案:21: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学案:21: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学案:21: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学案:21: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学案:21: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学案:21: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学案:21:社 会 主 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学练案)(人民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教学练三案一体实用系列2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教案部分教案部分课题名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本详案)教学目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确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人生观。重点难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教学方法:表格制作;内容对比;学练结合。教学过程及板书要点:新课引入:苏俄成立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使新生政权渡过难关的同时也造成了新的危机,以列宁为首的苏俄共产党人,果断放弃“直接过渡”的设想,大胆实施新经济政策,体现了从苏俄国情出发、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创造性探索。专题七第 1 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

2、探索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危难时刻显身手危难时刻显身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1)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将征集对象又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各种农产品。(2)工业方面,无论企业大小,一律收归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流通和产品分配方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意义(1)它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形势所迫)(2)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

3、,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站稳了脚跟。 (保障胜利)(3)在执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没收;当内忧外患的非常时期已经过去,非常措施却未改变,越来越遭到工人农民的强烈反对。 (弊病未除、政策未变)当时农民的抱怨:“森林是我们的,但木材是你们的;土地是我们的,但粮食是你们的;池塘是我们的,但鱼是你们的” ;“消灭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 。情景描绘:情景描绘:1920 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土豆和小麦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

4、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经常四处张望。同学们能找出上述场景中的不正常之处吗?辩证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辩证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2) “战时”表明它只能在非常时期实施,但是苏俄的一些领导人却企图借此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实质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凭借行政的手段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生产关系脱离了当时的生产发展实际,因此注定失败。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山穷水尽疑无路山穷水尽疑无路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原句经济危机和政治危

5、机(原句“山重水复疑无路山重水复疑无路” )1在经历了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之后,苏俄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生活必需品得不到保障。219201921 年,苏俄遭到大旱灾,粮食、原料和能源缺乏。3布尔什维克的许多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做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途径。4工人和农民的不满情绪也牵动着军队士兵。1921 年 2 月 28 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施塔得发生水兵叛乱,甚至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意义)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又一村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链接:敢问路在何方链接:敢问路在何方列宁逝世,新经济政策能否延

6、续(列宁逝世,新经济政策能否延续(19241924 年年 1 1 月)月) (引入下一课内(引入下一课内容)容)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到底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到底“ “新新” ”在哪里?在哪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怎样借鉴新经济政策:中国怎样借鉴新经济政策:在 19531956 年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 1978 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后,发展以公有制

7、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和引进外资及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方式。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经典话语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经典话语1在三年内战结束后,列宁说:“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路了。 ”这里的“拐杖”是指实施新经济政策。2赫鲁晓夫曾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学会做生意”应遵循的经济规律商品、市场自由调节。3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把苏联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时代、退却时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时代”是指新经济政策时期

8、。学案部分学案部分第 21 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基础导学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在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协约国帝国主义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向苏俄进攻,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3)到 1918 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领土落入敌手,并失去了主要粮食产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急。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2)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3)产品分配方面:国家取消了自

9、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提出“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口号。4性质: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5作用: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6弊端: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长期的战争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2)俄共的一些领导人通过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拯救经济危机中的国家并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3)苏俄的农民、工人、士兵对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尤其是 1921 年发

10、生的喀琅施塔得的兵变,反映出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2实施:1921 年,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标志着苏俄开始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3主要内容(1)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2)工业方面: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商业方面: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4意义(1)经济上: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

11、积极性,使苏维埃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政治上: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3)理论上: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问题研讨1如何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殊性?(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这是“一切为了前线”而采取的非常措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共产主义的某些特征,如余粮收集制、企业一律国有、实物配给制等,但实践证明其不是向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新经济政策“新”在

12、何处?(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3通过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经验教训?(1)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2)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们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3)每一次改革都有其积极性,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特别是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原则和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知识网络互动探究问题识读下列两幅历史图片,请完成:图一 1920 年底苏俄政 图二 1922 年耶戈列夫斯克的府向农民发放救济粮食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税请回答:(1)上述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苏俄的农业发

13、展呈现怎样的状况?(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不同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点拨本题实际考查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中关于农业的不同措施及其影响。第(1)问可结合图片标注中的“救济粮食” “粮食税”等信息进行思考,第(2)问应注意联系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及其影响进行分析。答案(1)1920 年,苏俄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低下;1922 年,苏俄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收入提高。(2)1920 年,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22 年,苏俄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

14、产的发展。练案部分练案部分选择题A企业国有化 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D俄国人民劳动意识强3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4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 ,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

15、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固定的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6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B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制度7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 )A进行全面的改革 B实行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建立苏维埃政权8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 1921 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