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和校本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480592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25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和校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2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和校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2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和校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2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和校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25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和校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和校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和校本(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走向“常态”和“校本”,实施意见解读,2,报告人自荐:,嘉兴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地方、校本)课程教研员、小学科学课程教研员;,嘉兴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人员嘉兴市新课程实验杂志执行编辑;,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主研领域和方向: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课程规划与设计;2.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教育教学;3.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训。,中央教科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讲师团人员。,3,详细内容请访问:,4,综合实践活动网网址:,http:/:88/,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比较,(一)国内外的课程名称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

2、亚、日本、挪威、法国等国和我国台湾省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注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 1.美国:自然与社会研究 设计学习(project or design learning,简称PDL)。 社会参与性学习(social participating learning),6,2.英国、法国 社会研究围绕公民的形成(becoming informed citizenship),以及突出的政治、精神、道德、社会或文化问题来设计实践和探究的主题。 设计学习则主要包括综合艺术设计、信息与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等 3.日本 “综合

3、学习时间”要求学生通过理解、体验、感悟和探究自然、社会,形成综合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7,4.我国台湾省 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 家庭生活 (快乐的家庭生活、展现美好的自己、良好的居家环境、美化生活)、“衣着”、“饮食 ” 家政与科技素养 乡土艺术活动。 “乡土艺术活动了解”、“乡土造型艺术”、“乡土表演艺术”和“乡土艺术展演” 辅导活动课程。 “学习辅导活动”、“生活辅导活动”和“生涯辅导活动” 团体活动。 学术类、艺术类、康乐类、科技类、运动类、服务类和联谊类。 社区服务、学校服务、老人服务、育幼服务、交通服务、生活纠察服务、环保服务、爱盲服务(即助残服务)等。,8,问题之一:本次课改

4、为什么要设置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9,一、调整和优化现行课程结构需要(课改目标二),(一)、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主导价值在于传播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和真切体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注重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10,(一)、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2、从课程内容组成形式看:分

5、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综合课程刚微乎其微,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11,(一)、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2、从课程内容组成形式看: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综合课程刚微乎其微,3、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要求看:必修课占据绝对优势,而选修课刚微乎其微,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12,(一)、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1、从课

6、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2、从课程内容组成形式看: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综合课程刚微乎其微,3、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要求看:必修课占据绝对优势,而选修课刚微乎其微,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三级课程管理)看: 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开发,主导价值在于体现国家意志。,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1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念: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

7、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实践课程、综合课程、经验课程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体现三级课程管理) 与学科课程具有区别和联系,14,15,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三级课程结构,16,如何解释和把握新课程的设置框架?(体现着20世纪二种教育思想斗争) 科学教育主义思想学科课程与学科教学:学科课程:单学科和综合学科 80.18%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活动课程:活动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等15.97%,17,以现实主题(课题)核心“知识+直接经验”, “登山型”课程 , 在美国实施了近一个世纪,课程设置看:各有特点,互补关系,以学科内容(题材)核心,“知识+间接经验” 接受人

8、类文明成果,较关注结果,(实现二类课程“双赢”),18,二、从教与学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19,课程封闭了教师和儿童的生活空间。教师在课程内容上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学生不仅被格式化的课程内容限制了几乎所有的在校学习时间。,1.制度化的课程体系弊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20,以“学”为中心,看出基础教育问题所在:在教室里构筑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共同成长中的关系,而展开、触发教学的人就是教师。学字的这种教育关系却在学校或学校以外都濒临危机。,21,教学任务的三维结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活动式,接受式,2.教学任务分类,22,最有效,较有效,少有效,3

9、.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不同的认知贡献,23,据权威预测,未来30年,人类的科技知识总量将再增加100倍,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知识点缺陷将来易通过各种途径得以弥补,但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上缺陷将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难于弥补。,4、现代知识观:知识学习角度看,24,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 “关键能力”:运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及责任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传统的以知识存储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就显得难以胜任。,(1)知识冰山模型,25,知识的冰山模型,书本的可共享,存于书本可共享的公共产品,嵌入

10、实践活,动,外显知识 (是什么),内隐知识 (怎么样),个人经验与方法嵌入实践活动,26,(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A、界定及有关认识1、“陈述性知识” ,又称“命题性知识” ,“是什么”和“为什么”,概念、命题。(外现知识书本知识)2、“程序性知识” 。“怎么办”或“如何做”。(1)技术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又称为“技术的知识” 。(2)实践形态的程序性知识,又称为“实践的知识” 。(内隐知识),27,B、对教育的应用意义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学业智力(分析性智力),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赖实践性智力。新课程倡导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仅靠掌握陈述性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程

11、序性知识才行。,28,2、在教学上,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诉诸教师的系统讲解与传递(传统的学科教学),而大部分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或采取师徒制的方式进行。,这表明,实践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逻辑地位。不能仅仅看作是帮助学生获得书本间接知识的一种“梯子”或“手段”。,29,活动性、实践性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与补充,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它忽略了单纯的书本知识教学所要付出的“隐蔽”代价:1、单纯的书本知识教学不符合年幼儿童的学习心理特点。(形象思维特点)2、单纯的文字符号式书本知识教学, 容易沦为静坐式的、闭门读书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极易损害儿童的“身”、“心

12、”健康。3、不易习得“活”知识,容易造成思维障碍 ,3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迁移效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 科 课 程,活动意义,综合态度,过程意识,问题解决学习,人,活 教 学,31,教师专业成长与知识结构的变化图看综合实践:,可以看出:实践性知识(即图中的案例知识与策略知识)对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专业成长足于说明综合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32,从研究性学习案例:,横跨天堑 笑看钱江潮涌 建造杭州湾大桥的经济学思考,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33,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价值追求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良好的个性品质 (课程核心目标, (P153-154意

13、见 指导思想);提升基本“学力” ,转变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自主获取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征(P153-154意见遵循基本原则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过程性),34,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关注:不仅要关注通过语言、文字和符号等方式可以清晰表达的“显性知识”。也要关注不可言传、具有不可传递性的“默会知识”;,不仅要关注通过记忆、理解所接受的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知识(学科知识),也要关注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构建而获得的以“直接经验”为主的知识(综合实践、地方、校本课程知识)。,不仅要关注范围广泛、具有共通

14、意义的“共通知识”,也要关注那些具有地理、情景局限、富有乡土或个人特征的“乡土知识”或“个人知识”。,35,三、 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三个对话是“与主题对话”; 是“与地区人们或教室里的同伴对话”;是“与自己对话”(如以“杭州湾大桥的经济学思考”为主题,通过和生活在本地区人们接触与交往,通过走访、查阅图片和网络资料等实现上述三方面对话。),36,课程意义,1、“公民教育”意义: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学习学习方法”意义:“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单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存方

15、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核心,也体现了综合性学习时代要求。_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37,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结构性突破,不仅意味着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的诞生,更重要的是标志着现代新课程观念的形成。 标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那种把课堂看作是唯一教育场所,把书本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作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集中体现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8,问题之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为什么要走向“常态”?,39,一、作为必修课程必须要走向常态, 、2001年

16、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40,1、研究性学习课程为何进入不了“常态化”?,1995年起上海部分重点中学起步:上海大同中学的“STS”和“知识论”课程;华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中小课题研究“;华东师大一附中的“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七宝中学研究性学习实验从活动课形态转到了必修课形态。2001年4月9日教基200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要求: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现状:由热到冷,停滞不前原因:行政、业务部门、学校管理、师资、评价,41,影响研究性学习进入 “常态化”外在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