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477556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新(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走向生本教育走向生本 教育激扬生命教育激扬生命 一、生本教育的含义 二、生本教育和师本教育的区别 三、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价值观、伦理观、行为观 四、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儿童观、教师观、教学观、课程观、德育观、评价观、 五、生本教育的课堂“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 它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 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 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 等地 100 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 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无数事实说明,生本教育是一种

2、 绩效显著、十分成功、深受欢迎的教育。 生本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因素;生本教育是实现教育均衡 的有力杠杆;生本教育是现代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所以国家督学、 人民教育总编辑傅国亮说生本教育是中国转型时期的理论需要, 或者说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的标志性理论之一,生本教育是众多教 育多样化发展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生本教育的实践特征是本土 化和特色化,或者说是校本化和特色化。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 时期的主流,它代表了中国教育前进的方向。 一、生本教育的含义:一、生本教育的含义: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 计

3、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 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 教育的宗旨不应该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皈依学,让 生命自己行动。犹如老燕子不必繁琐地教小燕子如何飞到南方 那样反而会让许多小燕子迷失方向,它真正需要做的,是依托小燕 子飞翔的本能,教它飞向蓝天,飞得更高更远。生本教育既是一种 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同时是一片肥沃的思想土地和智慧田野。 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区别: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区别: 我们原来的教育体系基本上是一种师本的教育体系,也就是一切 都是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

4、中心的.过去我们也认为,教师 好教就是学生好学,然而现今研究的成果表明,两者并不等价,而且,有 许多时候甚至是对立的.我们需要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 体系.原因很简单: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 发展,而不是教师善于教. 现在的课改不也有活跃的课外活动?不是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 言吗?不是在天天号召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吗?但是学生基本上处 于被动地位,不可能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如靠着过 度分析的教材,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空间可以施展,成为主体 就是一句空话。又如,如果不尽早给学生发现和思考的工具的话, 他们就只能处处依靠教师,把他们叫做主体,也充其量是个没有

5、资 本的老板或者是高级打工者,而不是真正的主人。 美国教育崇尚创造性,不注重对儿童的规定和限制,特别是不 重视作为社会的或人类的规范的那样一些工具性的知识;我国的传 统教育崇尚循序渐进,强调对儿童的规范,不注重儿童天性的发挥。 双方的改革,都是朝着自己的薄弱方面进行,这都取决于内部的需 求,是内部的矛盾运动。从矛盾的普遍性来看,无论开放或规范, 限制或者自由,都有着它的长处和短处。比如我们坐在房间里,开 门可以使得房间空气流通,关门可以使得噪音减少。要开门还是关 门,视乎当时的价值取向。当今由于时代转型、社会经济进步、对 现代人的要求和教育内部问题的累积等因素,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 向,要求我们

6、坚决地从师本教育转化为生本教育,把发挥学生的积 极性在自自在在在作为当前解决教育问题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在课堂上学生的意志服从教师的意志。但他还有自身规律所反 映的自然意志,人的自然意志不屈从于外部压力,只要你的做法违 背了人的自然,人的自然就要加心报复,并且表现为一种隐性而长 期的过程。譬如,日复一日,突然有一天,儿童彻底地对这门学科 感到厌烦了,而且永远地成为差生了。这是儿童自然意志的宣示, 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正像今天大自然的报复环境污染、威胁 生存,我们对此始料不及一样。曾有一则报导说,许多物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唯独人类发明电灯后深宵不寐,于是,20 世纪后半夜 叶,人类怪病丛生

7、。要克服这个问题,最好是“ 关灯,睡觉” ,回 归自然。 给我们启示教育在给人以限制的时候,同时也要给人以自 由,好让他们用自身的内存、自身的自然物,去获得外部的知识、 外部的自然物。 抛秧的启示抛秧的启示尊重人的内部自然尊重人的内部自然 多少年来,农民把秧苗插得密上加密,以为付出的劳动越多, 就会收获得更多。年年复年年,人们照此办理,但禾苗的产量依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把过去从田里拔秧改变为用育秧盘里培育的块 状秧苗,把插秧改为抛秧。农民们于是摆脱了面朝黄土背朝天之苦, 姿态优美地抛出秧苗,这样做,带来了丰收。 在拔秧和密植插秧中,固然贯注了我们的丰收意愿,却破坏了 秧苗自由生长的规律,抵

8、触了秧苗的自然意志。反之,小块状抛秧 符合秧苗的生长规律。让学生在类似于抛秧的具有发展空间的学习 环境中,尊重人的自然,发展学习天性,发挥学习潜能。 (今天我们 是不是教得太多了,就像插秧插得太密了,油多煮坏菜了。 )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工作是要改变生命体。而尤其是作为人的 生命体,拥有自己的主观意志和他的发展的自然意志,我们的工作 者必须适应他们合理的主观意志和自然意志,也就是儿童的天性, 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才是最有效率的,否则我们的工作,很 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这样,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教育者的 意志不等于被教育者的意志,教育设计不能仅仅依据教育者的意志, 更重要的是应当研究被教

9、育者的意志。比如,要求学生用听课的办 法上完每一节课,就是唯教育者意志的设计,而儿童却要通过活动 才能如此长时间地上好课。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则是尊重被教育 者的设计。 “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 ”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 “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 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 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 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从这一 方面说,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也就是说,我们只 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 我的学习。

10、成人和儿童的认识规律的不同成人和儿童的认识规律的不同 成人的演绎为主律与儿童的归纳为主律: 从整体上讲,一般成人接受完了基础教育,他们通常是运用既 有知识来解决面临的具体问题,因而,他们的认识的基本走向是由 一般到抽象的,是演绎的。而儿童认识的基本走向是从具体到一般 的,是归纳的。儿童必须认识具体的事物,然后才能形成一种他所 认同的规范。 (自然的,同时又是最好的。 )这样的学习,具体而贴 近生活,学习好像不经意地进行(他们经意的是自己活动中的乐趣) , 而不经意的教学却常常可以产生最好的效果。然而我们往往按我们 的认识规律去教学,认为所教给学生的东西应该是理论化的,如果 让学生去从基本事实以

11、及基本经验中获取什么,乃是浪费时间,因 而他们的教学一般是截流式而不是源流式。 成人认识的理智律与儿童认识的情感律:成人认识的理智律与儿童认识的情感律: 成人具有较多的历炼,心理品质更为稳定,处在复杂的情形下, 亦不为所动,即情感因素的影响较小。儿童与此不同,他们的认知 更需要情感的支持。幸福地过好每一天,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权利; 同时,幸福的感受是人的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幸福的日子使人 聪明。幸福会使人产生对所做事情的超智慧,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 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 效果。 以较为基础的“爱”来说,儿童会因产生对学习的“生产性的 爱” 。人们在一生之中,

12、会有友情之爱、爱情之爱、亲情之爱。在其 中,我们可以抽象出爱特性:深切的爱总是具有生产性的,我们都 不可避免地要遵从生产性的爱的规律。 (如父母对儿女爱得刻骨铭心, 来源于生产和养育;作家把他的作品视同自己的孩子,其原因也在 于此;)儿童也是这样,我们固然要把知识和智慧传给他们,然而 只有在他们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 生刻骨铭心的爱。这时,他的知识,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是由 他的心血浸养的,是联系着他的神经和血脉的。 儿童产生了知识,他就爱知识,也就能不同凡响地出色地用知识。 至情至性而至行。 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教学的不同: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教学的不同: 1、截流式

13、教学与源流式教学:、截流式教学与源流式教学: 旧的教育体系截断了知识的来源,其原因是对教师来说灌注知识比产生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然而,对学生来说,没 有来源的知识却是难以接受的。所以截流式还是源流式成为师本还 是生本的重大分野。一般来说,截流式培养的人是难以从实际出发 进行思考的,有可能是书之奴隶。 (例:西方故事:一个人问精神病 医生,怎么知道是否换患精神病?医生出的题是:克拉克船长环球 航行三次,死于其中一次,问是哪一次?那人想啊想,不好意思地 对医生说:“我对历史不熟悉,你还是另给一道题好了。 ”这是一个 离开书本不能思维的例子。还有一道题:船上有牛 75 头,羊 34 只,

14、问船长几岁?华东师大以为数学专家以此对普通小学、重点小学、 初中、职业高中甚至一所重点高中的高二测试,居然都有不下半数 的人慨然做答,有答 43 岁的,有把 34 和 75 加起来除以 2 的,原因 是,答卷者习惯于所问必答的教学常规。 )只有把握了事物本源的人 才能彻底理解事物,才能有最大的幅度去开拓深奥。当然,作为间 接知识的教学,我们在许多时候,不能回到事物的本源去,但我们 却要有能提示本源就要提示本源的指导思想。2、师本教育的连动式机制与生本教育的激发式机制。、师本教育的连动式机制与生本教育的激发式机制。 师本教育是像皮带动的两个齿轮,老师是大齿轮,学生是小齿 轮,连带着运转(连动式)

15、 。生本教育是像开动汽车一样,老师给学 生钥匙,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激发式) 。汽车本身有动力,可以 用激发它自身动力的办法去开动。 师本连动法的特征:一、认为教师和学生活动可以是同步的一 致性。二、认为学生的学是可以分解为线性传输方式,忽视了学习 过程的非线性和有机性。三、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是间接知识,也 就必须用间接方式来认识,因此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聆听间接 知识。 (须知凑十也罢,不是凑十也罢,对于未来的计算来说都会变成历 史陈迹,一个计算器,就掩尽了当日的风光,然而这样的思考过程 却还在,它所形成的学生的进取、探究的精神,会成为他们永远的 财富。 ) 通过激发式,把学生发动起来了

16、,此时当然迫使老师要懂得更 多,更好的带领学生前进。这时候的老师,不再是与学生成大小齿 轮的关系,也不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而首先是激发者与被激 发者的关系。这是教师的新的教学角色和新的知识地位。如同特级 教师罗易在组织学生进行“百位名师是我师”的活动以后说的:“我作为语文老师,只有一个人,不可能像我的学生们,去研究张 之洞的洋务运动,去思考人的进化,去考察”李后主应当在哪里哭 是到太庙哭,还是垂泪对宫娥”,但我可以同学生一起探讨如何 发现问题,如何对材料做整理,如何规范地完成文章等等。 ”生本的 激发模式,正像我们是用钥匙去打开汽车的马达一样,我们从灌输 者走向了引导者,从知识生产者的蓝领变成了知识生产过程的管理 的白领,从参与化学反应的元素变成了催化剂。于是,学生学习的 巨大能量被利用和发挥出来了。 我们今天所说的以人为本,我们将教育儿童永远地对社会有益, 去寻找个人的深层次的幸福和快乐,去养成崇高的的人格。更重要 的是要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 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