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473370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152 大小:6.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52页
历史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52页
历史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52页
历史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52页
历史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招考试复习备考策略(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中考历史 备考策略教学研讨,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兵法,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011年中招考试分析 近四年中招考试对比研究,2011年中招分析,2011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采用开卷考试,考查范围是中国史和世界史,总分50分。从全省部分地区的抽样分析来看,这次试卷的难度系数约为0.62,命题的覆盖面与往年相比在知识板块和题目赋值上有所变化。其中,中国历史所占比例提高较大68%,世界历史所占比例下降较多占32%,中国史今年更侧重于中国近代史的考察(详见以下河南省近4年中考历史试卷考点统计表)。整套试卷题目难易比例分布较为均衡。,201

2、1年命题主要特点,注重主干基础 突出能力考查 强调信息素养 紧扣周年、热点 体现开放探究 得分难点集中,(1)注重主干基础,从选择题到非选择题,可以明显看到试题中侧重考查主干基础知识的痕迹。 如第2题,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五四运动,第13题,莎士比亚说过:“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宣扬的核心思想是 A理性主义 B启蒙运动 c人文主义 D民主共和 第23题,(l)据材料一,谈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

3、革命的历史意义。 都直接考查历史主干基础知识。,(2)突出能力考查,每一道试题所考查的知识都是平时学习的内容,但又不是直接的一问一答,都是对基础知识的提炼加工。比如第3题。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这道试题考查的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教材中的叙述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一道中招考试题,它没有把教材评价直接搬过来,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无法准确回答这道题的。,类似的还有第22题

4、第1问“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具有什么特点?”就注重体现考查学生的历史读图分析能力;第23题的第2问“结合材料,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面临的共同时代任务是什么?”就突出考查学生对史料的分析概括能力,(3)强调信息素养,偏重对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解读信息能力的考查。提供一段原始材料,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 第5题,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这道试题学生首先要明白“革命”指的

5、是辛亥革命,并且要理解辛亥革命建立了新制度却没有动摇整个社会的文化根基,然后才能明白梁启超所说的全人格的的觉醒指的是对国人进行文化的洗礼即新文化运动,类似的还有第10题,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 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4)紧扣周年、热点,如第1题,“天地

6、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图一 少林寺塔林 图二 嵩阳书院 图三 中岳庙A佛、儒、道 B儒、道、佛 C佛、道、儒 D道、佛、儒第3题的辛丑条约,第23题的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5)体现开放探究,试卷通过活用材料,巧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如第21题,“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的内在联系”;第23题第3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此

7、你有何认识?特别是第24题,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请你为下图建筑所见证的英国社会巨变写一篇短文。(提示:应包括曾在此处颁布的历史文献及其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等,l20字左右),(6)得分难点集中,因知识掌握欠缺导致的得分难点 如选择题的第1题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对“天地之中”建筑群的嵩阳书院、中岳庙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知识掌握不到。 第16题: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仅了解国家对工业的调整,不了解其他一些重要措施,恢复银行信用、整顿农业、兴建公共工程等,导致丢分。,(6)得分难点集中,因审题能力不足出现的得分难点 如选择题的第17题:丢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审题中由于思维惯性,一看到斯大

8、林就联想到斯大林模式,从而进入思维误区导致失分。,第24题,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历史的变迁。请你为下图建筑所见证的英国社会巨变写一篇短文。(提示:应包括曾在此处颁布的历史文献及其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等,l20字左右)一些学生因为没有认真审题下图片的说明和括号内的提示而导致无法答题或者答题要点不全失分。,(5)得分难点集中,因答题和思维训练不足出现的得分难点如22题(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3题(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和毛泽东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此你有何认识?,25题(3)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9、是什么?学生平时关注了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训练,而缺乏思维的概括、归纳、分析、评价等高阶训练,而无法得分。同时考试中还一味地盲目去翻资料,既浪费了时间又因语言表述不完整导致无法得分。,2.1近四年考点结构统计,2.2近四年选择题分析,2.3近四年非选择题分析,2.3近四年非选择题分析,中国古代史:,还是以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为主;从2009年对朝代顺序的考查来说,说明与检测中关于中国古代史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也需给予一定关注;另外河南地方史中安阳考查频率较高,2011年郑州登封“天地之中”进行了考查。,中国近代史:,考查频率比较高的内容为侵略与反抗(包括日本侵华战争与中国人民的反抗)、近代化探索

10、(政治、经济、思想)、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代特征等内容。,2.3近四年非选择题分析,中国现代史:,考查频率比较高的内容为政权巩固、工业发展、对外开放、国家统一、对外交往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世界古代史:,是以考查人类文明成果以及文明的交流为主。多与中国古代史联合考察。,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以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扩大;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以及殖民与反抗为主要内容。三大主线,以考查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国际关系为主要内容。,二、强干弱枝,有效训练 2012年复习备考建议,(一)眼盯真题,手抓考纲,心想课标,情系学生河南省初中教材一纲多本。命题人不会依据某一版本的教材命

11、题,只能依据课标。说明与检测在不违背课标的前提下,更加具体,同时要认真分析近几年的真题,明确考纲和课标的落实方向,最后要情系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感受,复习状况,有效复习。,(二)动脑、动手、动口、动笔、动心,1基础知识要记死(开卷考试尤其需要注意,建议采用目录复习巩固法)。 2基本能力要全面(图表的判读、材料的解读,建议采用知识小结,学生动手绘制知识树的形式) 3历史线索要梳理(了解发展的因果关系,建议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述归纳历史事件“是什么,为什么”) 4知识结构要完善(以思维导图为主要形式,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同时关注热点时事、地方历史与历史知识的联系) 5应试训练要精准(多角度练训练,大量

12、做题巩固记忆,掌握技巧,发现规律) 6查缺补漏要及时(特殊照顾,易错知识不放过) 7.学习视野要开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三、齐抓共管,不偏不废,三、基础线索(历史专题):,专题复习需要打破教材的局限性,打破时空的分界,实现知识的重组,把局部的、零琐的知识整合成整体系统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专题宜小不宜大。这里要注意中外文明交往、民族复兴、科技革命、世界格局等专题。这里以民族复兴做一个说明 (1)复兴的含义:中国曾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走在世界的前列;近代则落后于西方,被动挨打;中国人开始探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2)复兴的目标:独立、民主、富强、统一(尚未实现)、文明、和谐,(3)中国复

13、兴之路上20世纪的三个世纪伟人及对应的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孙中山: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封建帝制 毛泽东:新中国成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邓小平: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现状:从国际地位:从不平等条约到巴黎和会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一系列外交成就的取得,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从经济方面:从民族工业的落后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从科技:从近代科技的落后到现代的自主创新:如两弹一星、计划、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工程等;从军事:近代屡战屡败到今天海军强大索马里护航等,()怎样实现:坚持中共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

14、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科技创新,坚持科学发展观。可以列举题的形式体现专题内容,以简代繁。而且专题复习时,及时提醒学生与该专题相关的课本基础知识,不要脱离课本。,(一)中国史: 1.中国古代史: 2007年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非欧文明区域图及交往方式和启示 2008年的孔子,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 的是;北京奥运火炬中蕴含的中国古代文化元素 及奥运发源地历史与河南历史,2009年的经典诵读 秦汉历史;中国汉字“马”的演变图 与中外文字; 2010年的安阳历史图片的表述对错;我国古代修建了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大运河,两者对政治的影响和对当前的启示等。 201

15、1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指南针与新航路开辟关系等,2007 -2011年的中国命题表明,复习备考的重点是中外古代文明成就(表现、成因、影响)、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科技、思想和文化中有类比,有联系,能够从中总结历史规律、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容),同时要注意这些内容与相关历史的联系,与现代时事的联系,与河南地方史有关的内容的联系,一定要紧扣考试说明与检测。例如关于中原经济区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区的传承性如何体现;关于大运河和丝绸之路有关内容;东西方文明热点地区的历史文明成就;关于如何体现中外文化交流共通,多元共存应重点关注。,2、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分为两个时期:(1)1840年1919年的

1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近代化的探索(2)1919年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27年 党成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7年1937年 十年内战时期1937年1945年 抗日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 解放战争时期,一、近代化探索,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