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食管异物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7473313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管食管异物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气管食管异物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气管食管异物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气管食管异物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气管食管异物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管食管异物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管食管异物耳的应用解剖与生理(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管、支气管异物,何俊讲师,目的要求 1.熟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预防。 2.掌握其诊断和处理原则。 讲课时数 0.5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类。通常所指的气管、支气管异物属外源性异物。是本科常见急症之一。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多,可占60-70,偶发于成人。,病理,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后,所引起的病理反应与异物的性质、大小、形状、停留时间和有无感染等密切相关。 1、异物的性质植物类异物反应较重,金属类异物反应较轻。,病理,2)异物的大小和形态及停留的时间不同,不仅影响落入气管的部位和对黏膜的刺激程度,还影响管腔的阻塞程度,引

2、起不同的病理改变。,病理,1)不完全性阻塞远端肺叶出现肺水肿。2)完全性阻塞阻塞性肺不张并发支气管肺炎或肺脓肿,临床表现,(1)异物进入期:剧烈呛咳及憋气,甚至窒息。 (2)安静期: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及喘鸣。 (3)刺激与炎症期:咳喘,痰多。 (4)并发症期:发热、咳嗽、咳浓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肺不张、肺气肿;气胸、纵膈或皮下气肿。,临床表现,1、气管异物:异物进入气管,刺激黏膜引起剧烈呛咳及反射性喉痉挛出现憋气、面色青紫等。 2、支气管异物:早期症状与气管异物相似。异物进入支气管后,停留在支气管内,刺激减少,咳嗽减轻。但若为植物性异物,可引起咳嗽、痰多、喘鸣及发热等全身症状。若为双侧可

3、出现呼吸困难。,诊断,1、病史 异物吸入史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2、体格检查 全身检查要注意有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情况。 3、X线检查 金属等不透光异物可一目了然。可透光异物以下4点有参考意义:1)纵膈摆动;2)肺气肿;3)肺不张;4)肺部感染。,诊断,4、CT,诊断,5、支气管镜检查 是气管、支气管异物确定诊断的最可靠方法。,治疗,取出异物是唯一的方法。 及时诊断,尽早取出。 治疗并发症。,预防,呼吸道异物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 1、避免给2岁以下儿童吃花生、瓜子等和能放入口、鼻内的食物。 2、进食时不要嬉笑、打闹。 3、教育儿童不要口含物玩耍。 4、加强对昏迷及全麻患者的护理。,食道异物

4、,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 2.熟悉其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其严重后果、防治原则。 讲课时数 0.5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病因,食道异物的发生与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精神状态及食道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多见于老人和儿童。 异物种类众多,以动物性最常见;其次是金属类;此外还有植物类和化学合成类等。 异物停留部位,最常见嵌于食道入口处,其次为食道中段第二狭窄处,发生于下段者少见。,临床表现,1、吞咽困难2、吞咽疼痛3、呼吸症状,诊断,1、详细的询问病史2、间接喉镜检查3、影像学检查4、食道镜检查,并发症,1、食管穿孔或损伤性食管炎 2、颈部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 3、食管

5、周围炎及颈间隙感染或纵膈炎 4、大血管破溃 5、气管食管瘘,治疗,1、及时取出异物2、一般治疗3、出现食道周围脓肿或咽后脓肿,应行颈侧切开引流。,预防,1、进食不宜过于匆忙,以防勿咽。 2、老年人有义齿时,进食时要当心。全麻或昏迷的患者,如有义齿要及时取下。 3、纠正儿童不要有口含东西玩耍的习惯。 4、误咽异物后,切忌强行吞咽东西企图将异物推下,以免加重损伤。,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目的要求 1.了解耳廓、外耳道的特点。 2.熟悉鼓膜的构造、形态、分部及正常标志。 3.熟悉鼓室之分部、各壁的重要结构与毗邻关系,了解鼓室内容物。 4.了解鼓室、乳突、面神经的部位及其毗邻关系。 5.熟悉咽鼓管之起

6、止、构成、成人与婴幼儿咽鼓管的差异。 6.了解内耳的分部,熟悉内耳听觉与平衡器官的位置与结构。 7.熟悉耳的各部的主要功能。 8.熟悉咽鼓管的生理功能。 9.了解声音在耳内的传播途径及有关的听力学知识。 10.了解内耳在维持机体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讲课时数 1学时,耳的整体剖视图,外 耳 :耳廓(auricle),外 耳 :外耳道 External auditory meatus,起自耳甲底,内至鼓膜:成人2.53.5 CM; 骨部2/3,软骨部1/3; 婴幼儿牵拉方向不同; 皮肤薄,粘连紧,炎症时痛甚; 耵聍腺、毛囊、皮脂腺; 骨部皮肤无毛囊,不长疖; 耳道峡部,易嵌顿异物; 前:颞颌关节,

7、后:乳突腔。,中耳 middle ear声阻抗匹配传导、放大声波,鼓室 tympanic cavity 鼓窦ympanic antrum 乳突 mastoid rocess 咽鼓管 pharyngotympanic tube,中耳 middle ear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鼓膜-内耳外侧壁之间的空腔 上、中、下3部 6个壁 内有听骨、韧带、肌肉,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刺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上下径15mm 前后径13mm容 积12ml上鼓室 内外径6mm. 中鼓室 内外径2mm. 下鼓室 内外径4mm.,中耳 middle ear 鼓膜穿的位置及依据?,鼓室 外壁: 鼓膜、

8、上鼓室外侧壁 内壁(内耳外壁):鼓岬,前庭窗,蜗窗,匙突,面N管水平段 前壁:鼓膜张肌半管口、咽鼓管鼓口、颈内动脉管 顶壁:鼓室盖、鼓窦盖、岩鳞裂、 2颅中窝 底壁:颈静脉球、颈内动脉管 后壁(乳突前壁):面N管垂直段、外半规管凸、锥隆起、鼓窦入口,中 耳:鼓室(Tympanic cavity) 六壁,中耳 middle ear,鼓室 鼓膜圆 椭圆 高9mm 宽8mm 厚度 0.1mm 三层45 角,镫骨肌,鼓膜,镫骨,鼓索,锤骨,砧骨,上鼓室,面神经,鼓膜张肌,咽鼓管,鼓索,鼓窦入口,鼓窦,乳突气房,外半规管凸,前庭窗vestibular window 3.2mm2,鼓岬promontory

9、,蜗窗cochlear window 2mm2,面神经管垂直段,内壁(内耳外壁):,面神经管凸(水平段),匙突cochleariform process,颈内动脉管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canal,前壁,咽鼓管鼓口 ostium tympanicum tubae auditivae,鼓膜张肌半管口semicanalis orifice tensoris tympani,鼓窦,鼓窦入口aditus of antrum,乳突气房,上鼓室,鼓窦盖,乳突最大气房.通上鼓室.,鼓窦:,颈内动脉管,鼓窦盖,鼓室盖,底壁:颈静脉球,顶壁: 鼓室盖-2颅中窝.岩鳞裂.,鼓索神经,镫

10、骨肌,颈静脉球,内耳,中耳 middle ear鼓室-内容物,听骨:锤骨、砧骨、镫骨 肌肉: 鼓膜张肌 镫骨肌 神经:鼓索神经,锤骨malleus,镫骨stapes,砧骨incus,听骨链 ossicula chain,中耳 middle ear锤骨、砧骨、镫骨组成听骨链,中耳 middle ear为什么小儿容易患中耳炎?,咽鼓管 长35 鼓口比咽口高2025 骨部(外1/3):开放状态 软骨部(内2/3)闭合状态 峡部:长2mm内径1mm 鼓室内外压平衡、引流 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小儿:短,平,宽,直。,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分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气化过程始于鼓窦,2-6岁完成.

11、,Pneumatic type,Diploetic type,Sclerotic type,乳突:,面神经,乳突气房,鼓膜,锤骨柄,汽化型乳突标本,颈静脉窝,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解剖和功能 前庭 半规管 耳蜗 组织学 膜迷路 骨迷路,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解剖和功能 前庭 最膨大 ,椭圆形 653mm3 椭圆囊和球囊 前下:椭圆形孔-耳蜗前庭阶 后上:五孔-骨半规管 外壁:前庭窗

12、和蜗窗。,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解剖和功能 耳蜗:前部似蜗牛壳高5mm 底9mm 旋绕2.52.75周底周相当鼓岬后下方有蜗窗。,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解剖和功能 耳蜗Cochlea 内部结构(三个管),前庭阶与鼓阶在蜗孔相通,不相通,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骨迷路内:三个膜半规管(五孔)-椭圆囊相通由相连通的膜管和膜囊组成密闭内淋巴系统(听觉与位觉感受器)椭圆囊、球囊(斑) 直线加速膜 半 规 管(壶腹嵴) 角加速膜 蜗 管(螺旋

13、器) 传音、感音,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前庭阶与鼓阶在蜗孔相通,内耳(迷路):Inner ear (labyrinth) 埋藏于颞骨岩部,复杂而精细,血管,迷路动脉来自:小脑前下动脉(或)基底动脉、椎动脉,耳的生理 听觉空气传导,空气传导即气导(air conduction): 以鼓膜、 听骨链的传音、增压、阻抗匹配为基础; 骨传导即骨导(bone conduction): 声波经颅 骨传入内耳。有以下3种方式: 移动式骨导(translatory mode of bone conduction); 压缩式骨导(compressional mode of b

14、one conduction); 骨鼓径路骨导:上述2种情况下,颅骨的振动或变形经鼓膜、听骨链传导至内耳。是骨、气导的混合传导形式。,听觉生理小结,耳的生理 听觉,概述 外耳:收集声波 中耳 鼓膜和听骨链:增强声压 咽鼓管:中耳内外压平衡 内耳: 耳蜗:传音、感音 前庭:平衡,鼓膜和听骨链:增强声压声能由空气水,反射损失99.9声波-内耳淋巴能量30dB 增强声压功能由中耳完成咽鼓管维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引流 防声 防逆行感染,耳的生理 听觉,外耳 中耳 内耳,耳的生理 听觉,外耳 中耳 内耳,耳的生理 听觉,外耳 中耳 内耳,传音: 淋巴液基底膜感音:螺旋器(基底膜与盖膜剪切运动刺激纤毛毛细胞

15、兴奋一机械能变电能神经冲动)基底膜蜗底:窄(0.04mm)、硬,高频蜗顶:宽(0.5mm)、软, 低频编码:螺旋器精细的频率分析.双向换能.耳声发射来自外毛细胞释能活动,增强基底膜反应,提高频率分辨率和听敏度.,耳的生理 听觉,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 前庭,机体维持平衡的三要素: 前庭系统。最重要; 视觉系统; 本体感觉系统。 以上三要素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维持体位平衡的功能。只要有2个功能正常,就能维持机体在日常活动中的平衡;若有2个功能障碍,就会出现平衡困难。,内耳:前庭生理,前庭感受器 壶腹嵴:每个半规管一个,位于壶腹中,感受角加速度。 囊斑:球囊斑、椭圆囊斑,位于球囊和椭圆囊中,有特征性的耳石结构(碳酸钙结晶),故又叫“耳石膜”。囊斑感受直线加速度。 前庭神经节 为第一级神经元,位于内听道底。轴突至延髓和脑桥的前庭神经核,由此发出复杂的联系。,内耳:前庭感受器与平衡觉原理,1、前庭与小脑的联系,可调节肌肉张力以维持身体平衡。 2、前庭与眼外肌运动核及锥体外系之间的联系,可调整眼球运动,使在头部快速转动时保持适宜的视角,维持清晰的视力。 3、前庭与脊髓之间的联系,控制颈部和四肢的运动。 4、前庭与自主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可出现自主神经反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