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管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7472318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卫生监督管理(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感染的卫生监督执法管理,大兴区卫生监督所 吕建华,医院感染控制形势严峻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面临挑战:,医院感染,复杂的感染源,各种侵入操作,复杂的诊疗器械,潜伏期、 携带者、 定植,易感染人群 日益庞大,各种植入物、 和置入物,抗菌药物,医院感染面临的压力:,医院感染,社会压力,政府压力,患者压力,保险压力,舆论压力,医疗系统内压力,一、医院感染暴发事件,1 、 2005年吉林德惠市人民医院发生的一起25名受血者感染艾滋病的严重医源性感染事件。 2 、 2006年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眼球事件; 3 、 2008年 “西安事件” 4 、 2009年年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院内感染暴

2、发 5 、多起血透感染丙肝事件 6 、 2009年12月,广东汕头市潮阳区谷饶中心卫生院发生18例剖宫产患者手术切口分枝杆菌感染。7 、 2010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某私人诊所90例患者因肌肉注射导致注射部位分枝杆菌感染。,案例典型性血液透析 事件的特点:1、无法确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数个病人发生血源性疾病感染;3、病人投诉。 存在的问题: 1、没有针对血液透析感染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技术规程; 2、重复使用一次性血液透析器和一次性血液透析管路;未按要求制定透析器复用册,透析器复用登记不规范; 3、未对患者进行HBV、HCV筛查(传染四项筛查)和定期监测; 4、

3、对丙肝阳性患者、丙肝阴性患者的透析器混合进行清洗和消毒; 5、使用工业用过氧乙酸对透析器进行消毒 ; 6、对乙肝、丙肝患者混机透析;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专区处理血液透析器, 7、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消毒方法不正确;每次透析后不进行水路消毒,更不进行机器表面和病人床单位清洁。 8、手卫生和正确使用手套存在较大问题;等等。,手术、注射分支杆菌感染 特点: 1、感染人数多、迁延性; 2、出院后伤口经久不愈合; 3、基层医疗机构。 存在的问题: 1、手术器械、注射器不灭菌;(手术器械用消毒液保存) 2、注射用液的污染;(无菌溶液开封后长期使用) 3、未进行有效的监测; 4、

4、手术室、治疗室管理混乱。,案例分析:管理方面:1、医院感染组织和机构没有履行职责;2、没有规章制度或者规章制度不落实;3、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4、医院感染部门与临床科室之间脱节。技术层面:1、缺乏专业知识;2、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薄弱;3、基础性工作存在漏洞;4、缺失有效的监测等。,二、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55所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平均8.7%的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是东地中海和东南亚地区国家,分别为11.8%和10.0%; 有资料报道:在美国,医源性感染已经成为第四位死因,导致每年88000病人死亡;,(一) 、医院感染关

5、系到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每年有数以亿计的患者由于接受医疗服务时发生感染而使其治疗、护理变得更加复杂,导致一些患者病情加重,一些患者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有些患者出现长期残疾,还有些患者因此而死亡。 2 、医院感染增加医疗费用 3 、医院感染直接影响到诊疗技术的发展,(二)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卫生部先后制定、颁发了10余项关于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规定和标准.,(三)卫生部承诺 五项行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1、重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工作; 2、在国家层面开展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各项活动; 3、不断完善并实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技术性标准,促进医

6、院感染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4、坚持预防为主。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战略框架下,广泛推行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措施,在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血液安全、注射和免疫安全、诊疗和护理安全、环境卫生与安全等方面注重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 5、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共同协作,分享医院感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技术。,三、医院感染管理法律依据,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 国家标准旨在从管理层面进一步明确医院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面的责任、义务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强调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 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医疗机构

7、管理条例 消毒管理办法 艾滋病防治条例(2006年)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006) 消毒技术规范(2002,2006) 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6) 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200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1998)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00)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4.11) 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2005)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材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年)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消化道内窥镜消毒机消毒效果检测评价规范(2003)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

8、行)(2001年)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年)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4年)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 通知(2008年)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 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09年) 新生儿室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 重症医学科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2010年),2009年发布6个标准: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灭菌、监测标准(3个)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GB15982-1995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8278-GB182

9、81(2000)医疗保健产品灭菌 GB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 191042003 过氧乙酸 GB191062003 次氯酸钠溶液 GB 19258-2002 紫外线杀菌灯 GB 16383-1996 医疗卫生用品辐射灭菌消毒质量控制标准 GB 198772006 特种洗手液、特种沐浴剂、特种香皂(含抗菌成份,2006.6.1实施)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医院感染管理-空气净化,医院空气净化指南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10、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医院感染-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关于贯彻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通知 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 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关于执行医疗机构污染物排放标准问题的通知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转运车枝术要术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 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二)医院感染

11、-卫生监督重点部门,院感管理部门 感染疾病科 门、急诊(预检分诊) 重症监护病房(ICU) 血液透析 手术室 产房、新生儿室、母婴室 骨髓移植病房 消毒供应室 内镜室 导管室 口腔科 实验室 污水、污物处理,(三)监督管理-关键环节与重点内容,建章立制消毒隔离措施医疗废物处理危险因素控制 应急报告及处理 院感监测培训及个人防护 组织管理、医务人员手的卫生、诊疗条件、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控制,口腔科检查内容,1 、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2005年颁布:第1章 总则,第1-4条。第2章 基本要求,第5-10条。第3章 消毒工作程序

12、及要点,第11-17条。第4章 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第18-21条。第5章 附则,第22条。 2 、基本要求 3 、常见的违法行为:,内镜清洗消毒 1 、环境与设施 2 、内镜消毒灭菌方法 、常见违法行为 血液透析 基本要求 2.血液净化室(中心)管理规程 3. 透析器复用的管理 4、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医疗废物管理,1 、 WHO将医疗废物分类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毒性废物;放射性废物等。 2 、国际管理现状 3 、典型事件,医疗废物管理的原则,(一)全程管理国际上对医疗废物管理的总体原则是从医疗废物

13、的产生、分类收集、警示标记、密闭包装与运输、贮存、无害化处置的整个流程实行全过程严格控制。(二)就近集中处置 (三)分工负责,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 明确负责人 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成立医疗废物管理机构总务后勤为主,护理部门协助,院感办监督 建章定制 医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处置工作流程 临床科室、医技部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回收、运送、贮存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场所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 医疗废物的交接、登记制度 医疗废物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确定、报告、处理、防护、消毒、调查、防范等) 确定保证其管理机制正常运

14、行的监控部门或专(兼)职人员,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督 (1)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 管理组织与职责(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重大事项作出决定、监督考核制度的实施与落实情况); 管理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人员健康监护制度、生物安全检查制度、生物安全责任制度、菌毒种和生物样本安全保管和档案管理制度、废弃物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实验室突发事件报告制度等); 实验室BSL(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备案与认证(BSL-1/BSL-2应向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或根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进行备案 BSL3实验室应当取得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颁发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认可证书,卫生

15、部颁发的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省级以上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其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文件);,生物安全培训与考核(实验室或者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工作人员经考核合格的,方可上岗); 生物安全工作记录(实验活动、消毒执行情况、培训考核情况、实验废物处置和转运情况、菌毒种和生物阳性标本保存、使用、销毁情况、实验室保藏、使用、运输菌毒种记录;菌毒种标本采集、移交、销毁记录)。,医 院 感 染 管 理建立组织机构监测预防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三级管理网络:职责明确

16、、责任清楚,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工作。,医院消毒监督内容,消毒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使消毒措施有效落实,消除可能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病源微生物,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 消毒监督执法的措施有 (一)卫生行政许可; (二)卫生监督检查; (三)卫生行政处罚;(四)卫生法制宣传教育。,对医院购进和使用消毒产品的监督,产品的索证问题,消毒剂(器械)是否有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是否有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 是否在有效期 是否按说明书操作 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消毒产品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使用中消毒剂的浓度和细菌数 使用中消毒灭菌器械是否按时监测校定 使用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医疗机构购进和使用消毒产品中存在的问题,产品的索证问题-部分机构无索证意识卫生许可证有过期、一证多用或相关手续不全等违规问题 卫生许可证号与消毒产品包装标识不一致; 使用包装标识不清的消毒产品(未注明有效成分、使用方法、有效期和生产日期等); 忽视产品的年度审核,只关心许可证的有效期限; 医院各科室多头进货; 医院使用消毒剂不规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